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中科院專家建議重視地震災後蟲媒生物防治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6日   來源:中科院網站

    四川地震發生後,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蚊蠅孽生,生態遭受破壞,腐爛變臭的畜禽屍體更成為各種病菌生長繁殖的理想場所;另外大批災民集中在臨時搭建的住所,居住擁擠,人口密度大,極易引發一些傳染病蔓延。同時災民普遍驚慌失措,身心交瘁,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明顯下降,也成為傳染病流行的誘發因素。

    汶川、北川及綿陽等地震重災區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域,夏季已經到來,雨水高溫,蚊蟲繁衍很快。蚊蟲不僅叮咬人、干擾人們的工作和睡眠,而且是瘧疾、絲蟲病、乙型腦炎、登革熱、黃熱病等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最近,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蟲媒病毒媒介控制學科組專家指出,開展蟲媒生物防治工作是消除和控制病媒疾病的有效方法,建議加強蚊蟲孳生地的控制,採用蚊蟲綜合防治技術和方法有效控制蚊蟲密度和減少水源污染。

    一、開展蟲媒孳生地調查工作,收集蟲媒生物控制的基本資料

    準確掌握災區內蚊、蠅與臭蟲及鼠類的種群、密度及其消長規律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狀況,尤其要加強對特殊環境中病媒生物的本底調查。此外,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改變,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較大的新出現的病媒生物種類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及時調查研究其生物學特性。在此基礎上,認真做好災區內蟲媒生物基本資料的收集、分析工作,掌握與蟲媒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為媒介疾病的流行病學分析和控制蟲媒生物危害提供依據。

    二、做好災區蟲媒生物的監測與控制

    震後在災區開展蟲媒生物的種群分佈和密度調查尤為重要,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合理的、經濟的防治措施,完成疫源地及現場蟲媒生物控制及技術指導工作,並制定適合於本地區特點的、切實可行的蟲媒生物防治預案與措施,以確保災區人民的身體健康,對特殊情況的處理還應及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同時應當做好應對災害事件足夠的技術、人員和物質儲備。技術儲備主要指針對不同情況下發生的媒介生物性疾病應急處理中媒介的種類鑒定、防治策略的制定、防治新技術的研究,甚至科學合理的防治預案的制定。人員儲備主要指業務精湛的病媒生物防制專家、有懂技術的病媒生物控制操作人員。物質儲備主要指平時必須儲備一定量的消殺滅藥物、施藥器械、個人防護用品以及其它所需的物品,以便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三、開展綜合防治措施

    目前,化學防治仍然是控制蟲媒生物種群密度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隨著化學防治的不斷深入,必然使用大量的衛生殺蟲劑和殺鼠劑,從而造成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而且導致蚊蟲産生嚴重的抗藥性,特別是對已經遭受地震破壞的災區無疑是加重了災後環境重建的難度。中科院專家認為,儘量減少使用劇毒的化學農藥,應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藥品和生物殺蟲劑,一方面可以實現蟲媒的有效控制,另外重要的是可以有效保護好災區緊缺水源的安全性,減少水源的污染;同時開展媒介昆蟲和鼠類抗藥性調查研究,掌握轄區內病媒生物抗藥性現狀及發展趨勢,並對轄區內所使用的殺蟲、滅鼠藥械的效果進行監測,指導正確、合理、科學、安全使用衛生殺蟲劑和殺鼠劑,保證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積極推廣使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劑型,推廣蟲媒生物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從重化學防治、輕環境治理的做法向可持續發展轉變。目前,中科院已準備派遣流行病學及蟲媒病毒防控專家趕赴災區參與指導衛生防疫工作。 

 
 
 相關鏈結
· 中科院應急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抗震救災中發揮作用
· [回放]中科院專家談災後心理援助相關問題
· 中科院專家談災後心理援助
· 訪談回放:中科院管理學院副院長談"災後心理援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