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天津市政府召開“迎奧運·促環保”新聞發佈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4日   來源: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特別是自2001年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以來,以實現“綠色奧運”承諾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了環保工作力度。全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並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的發展方針, 堅持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産業結構標準,堅決不上高消耗、高污染的項目,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建立經濟發展高增長、資源消耗低增長、環境污染負增長的發展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天津在經濟連續多年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質量持續提高,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突破,為成功舉辦奧運會奠定了堅實的環境保障基礎。

    一、天津環境保護的主要成果

    2001年以來,天津環境保護取得了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圓滿完成節能減排階段性任務、環境空氣質量創歷史新水平等引人矚目的成就,城市面貌、生活質量有了全面提升。

    ——在直轄市中率先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並啟動了生態市建設

    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決定。經過三年創建,影響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一大批環境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全市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能力大幅提高,空氣質量、城市景觀河道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城市綠化取得突破。到2004年底,創模27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考核要求。2006年1月18日得到國家環保總局的命名,標誌天津市在4個直轄市中率先建成了環保模範城市。200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創建生態城市的重大戰略決策,生態城市建設列入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並經國務院批復確定為天津城市定位之一。2007年初,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全面啟動了生態市建設工作。2007年9月12日《天津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批准。目前,各區縣都在積極制定生態區縣創建規劃,《綱要》中規劃的重點工程項目在逐步落實。

    ——圓滿完成了節能減排階段性任務

    “十五”期間和2006年,天津市順利地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和年度削減目標,成為全國完成任務的少數省市之一。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減少4.03%,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減少4%,超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比上一年削減2.1%的階段性減排目標。

    2007年,天津市萬元GDP能耗達到1.016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9%,降幅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二位,減少了煤煙型污染排放。天津市建築節能工作也走在全國前列,截止2007年底,累計建成節能住宅8649萬平方米,佔住宅存量的53%,累計節約採暖煤耗364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28萬噸。

    ——環境空氣質量取得歷史性突破

    2007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良好天數為320天,佔全年監測天數的87.7%,創天津市有環境監測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初步建立了良性城市水生態系統

    先後實施北運河、新開河、外環河綜合整治工程以及海河堤岸改造和清淤工程,綜合改造了津河、衛津河等11條市區河道,治理了農村骨幹河道300余公里,初步實現了市區河湖水系的循環溝通,部分河道實現了通航要求。其中,北運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和市區河道治理工程被建設部授予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計劃用水考核率達到95%以上,新建住宅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去年比前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並被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命名為全國節水型城市,被水利部確定為南水北調受水區全國第一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

    ——加強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全市已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17座,到2007年底,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4.6%,中心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中心城區建成再生水廠6座,日供水能力達到26萬噸,建成雙管入戶住宅2700萬平方米。投資1.35億元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年處理能力3.7萬噸,保障了醫療廢物和各類廢棄危險化學品的應收盡收及安全處置。天津市近年來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5個填埋場,2個焚燒發電廠,2個綜合處理廠,4個大型垃圾中轉站,全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綜合治理積存80多年的塘沽鹼渣山,建成佔地33萬平方米的紫雲公園,成為國內唯一利用工業廢料建設的環保型公園。建設了“天津子牙環保産業園”,2007年經國家環保總局驗收命名為全國“圈區管理”的示範園區。投資3.3億元完成農村飲水三年解困工程,解決了全市272萬農民飲水困難問題。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及管網入戶改造工程,完成投資4.2億元,累計讓全市139萬農民結束了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喝上安全潔凈的桶裝水和自來水。

    ——提高了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薊縣、寶坻、西青、武清、大港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漢沽、寧河也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的考核驗收。武清、寶坻兩個區被國家命名為“全國生態農業示範區”。西青區楊柳青等7個鎮獲“全國環境優美鎮”稱號。建成666個文明生態村。全市自然保護區覆蓋率達到13.66%,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7.5%。治理薊縣山區水土流失面積480平方公里,累計減少水土流失總量達310萬噸,薊縣城區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城市”。

    ——實現了濱海新區環保工作創新高起步

    推進濱海新區環保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制定了《天津濱海新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體制機制工作實施方案(2008-2010年)》,加快了濱海新區環境預警體系建設。積極推動濱海新區率先開展生態城區建設,實現了中新生態城落戶濱海新區。實施了規劃環評和新區發展戰略環評。治理了鐵礦粉、施工揚塵和煤塵污染,新區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2007年,濱海新區環境空氣質量比2006年明顯好轉,全年累計達到或好于二級良好水平天數314天,佔總監測天數的86.0%,比2006年增加27天。新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新區區域和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總體評價分別為“較好”和“好”。

    ——奧運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市政府制定了《天津市迎奧運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目前《方案》中各項任務進展明顯:煤煙型污染治理工作進展順利,以濱海新區、外環線以內區域為重點,已累計完成總容量3255蒸噸10噸/時以上燃煤鍋爐高效脫硫除塵技術改造。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和油氣回收治理有序展開,2007年3月1日提前執行了國家第三階段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目前已更新公交運營車輛2883輛,改造650輛,更新出租車13000輛,246座加油站已完成油氣回收設備的安裝、調試及使用。全市迎奧運産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後産能基本到位。開展了迎奧運施工工地揚塵污染和運輸撒漏專項執法治理活動。此外,還加強了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制定了《天津市奧運會期間空氣污染控制應急措施空氣質量監測和預報方案》。

    ——解決了一批關係民生的環境問題

    天津市一直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作為執法工作重點。連續五年開展了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依法取締、關閉、停産治理環境違法企業,以高度負責的精神,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及 “12369”環保熱線投訴,維護了群眾的環境權益。

    二、天津環境保護的主要舉措

    ——加強了環境保護法制工作

    近年來,天津市陸續出臺了《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天津市引灤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對原有的《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進行了修訂,對天津市現行的環保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進行了全面清理,制訂併發布了天津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等地方環境標準,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環境保護法律標準體系。實行了“以新代老”、推行清潔生産、區域總量控制、環保一票否決、審批公示制度等多項制度措施,嚴把新建項目環保審批關。

    ——加大了環境保護投入力度

    天津市將環保作為市財政支持的重要內容,在不斷加大地方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申請中央投入。同時採取設立專項資金、出臺優惠政策、社會融資、BOT模式等多種手段,擴大環保資金渠道。僅近兩年來,天津市用於環境保護工作的總投入達到245.67億元。

    ——建立了環保綜合協調和監督考核機制

    天津市不斷完善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環保部門監督管理、公眾積極參與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並深化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體系,把環保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工作要求和階段目標,納入各級政府及主要領導幹部的任期責任制。

    ——實施了六大環保專項工程

    實施以水源保護和河道治理為重點的碧水工程。編制實施了《海河流域天津市水污染防治規劃》、《天津市碧水工程實施方案》等規劃方案。加強建設飲用水和景觀水的保護工程。完成引灤水源保護工程,城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一直保持100%。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了生活污水處理率。

    實施以改燃和控制揚塵為重點的藍天工程。建立統一執法機制,嚴格控制揚塵污染。通過改燃等手段治理煤煙型污染,逐步建立以熱電聯産供熱為主,區域集中鍋爐房供熱為輔的城市供熱體系。從源頭上做好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工作,每年機動車尾氣抽檢達標率保持在80%以上,並逐年有所提高。

    實施以控制噪聲為重點的安靜工程。全面完成噪聲功能達標區劃工作,對各類噪聲進行專項治理。全市創建了157個安靜居住小區。創模以來,城市區域環境噪聲、道路交通噪聲平均聲級逐年下降。

    實施以建設示範項目為重點的生態工程。開展了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等活動。不斷加大秸桿禁燒的監督執法力度,積極推動秸桿綜合利用。大力推動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生態農業的發展。

    實施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的工業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優化産業結構和城市空間佈局,發展循環經濟,逐步構建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的發展模式。全市形成了中心城區、外圍城區、東部地區分別以都市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濱海工業為主的産業格局,推行清潔生産,建設生態工業園區,依靠科技進步治理利用工業廢物,工業污染減排成效突出。

    實施以綠色創建為重點的創模細胞工程。截至目前,共建成1個國家級、2個市級環境保護模範城區和70個市級環境保護模範社區,10萬餘戶“綠色家庭”、500多個“綠色社區”、700多所“綠色學校”。

    ——開展了“同在一方熱土、共建美好家園”活動

    以嶄新的城市形象迎接奧運會為目標,以中心城區為重點,以支持配合20項民心工程實施為著眼點,在全市開展“同在一方熱土、共建美好家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全民清整集中行動和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目前已完成20項民心工程第三階段任務。

    ——廣泛組織了環保宣傳和公眾參與

    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活動,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全民環境保護觀念。每年組織有關媒體參加的“津沽環保行”活動。結合“綠色奧運”,組織開展了“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讓您滿意在環保”等奧運知識普及教育活動。2007年還成立了“天津市生態道德教育促進會”。通過加強環保宣傳、倡導公眾參與,有力地促進了環保工作的開展。

    三、天津環境保護下一步工作展望

    當前,我國和天津市的環境保護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天津考察工作時提出了“兩個走在前列,一個排頭兵”的指示,北京奧運會日期臨近,天津的整體發展和環境保護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今後,我們將緊緊抓住天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歷史性任務,圍繞生態城市建設這一主線,以推進濱海新區又好又快發展、中新生態城建設為重點,以污染減排、改善環境質量為基本目標,以鞏固創模成果和20項民心工程等重大舉措為載體,以協辦奧運會、舉辦達沃斯論壇為契機,堅持環境優化經濟增長,堅持嚴格依法行政,堅持高標準高效能管理,努力將天津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有:

    全民動員,確保北京奧運會期間環境空氣質量。繼續開展好“同在一方熱土、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實施好藍天工程,落實市政府確定的《天津市迎奧運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和《天津市奧運會期間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空氣污染控制應急措施》,為北京奧運會期間的環境空氣質量良好做出應有的貢獻。

    全力以赴,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擴大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收水範圍和收水量,按計劃建成所有區縣、城鎮、新城、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並投入運營,推動清潔生産;全面實施電廠煙氣脫硫工程,以及10噸/時以上燃煤鍋爐高效脫硫除塵技術改造,保證脫硫設施正常運行,確保完成“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10%的目標。

    以結構降耗為根本,以技術降耗為支撐,以管理降耗為保障,全力抓好工業節能,整體推進建築節能、交通節能、商業節能、農村和民用生活用能、機關節能等方面工作,確保實現全市萬元GDP能耗下降4.5%的目標。

    落實責任,確保創模指標全部達到國家考核新標準。落實《天津市2006年至2008年鞏固提高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成果三年工作實施方案》,2008年底前做好國家復查前的指標檢查、復核工作,各項指標達到考核要求。

    積極推進,確保生態城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全面實施《天津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以2010年濱海新區核心區和市中心區率先建成生態城區,2015年天津建成生態市為目標,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生態市建設階段任務。

    開拓創新,全面提高濱海新區環保工作水平。積極推進中新生態城建設各項工作,開展濱海生態修復示範區建設,建設開發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循環經濟試點等循環經濟園區和循環産業鏈建設,加快各項生態建設工程進度。

    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努力把天津市的環境保護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相關鏈結
· 天津出臺住房規劃 對各類住房面積做出具體要求
· 天津海關特事特辦快速放行帳篷發電機等救災物資
· 天津:加強抗震救災物資價格監管 維護市場穩定
· 天津:到今年底可以基本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
· 天津國際經濟金融仲裁中心5月28日正式揭牌成立
· 天津:6月1日起暫停收寄液體類粉末類物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