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廣西發佈2007年環境狀況公報: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5日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綜述:2007年,廣西在經濟增長14.9%、能源消費總量增長11.2%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並呈下降趨勢,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和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良好,城市聲環境質量、生態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輻射環境狀況處於正常水平。

    大 氣 環 境

    狀況: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

    根據全自治區14個設區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常規監測結果,2007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整體保持二級水平,較上年略有提高。14個城市中,達到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保護目標要求(二級標準0.06毫克/立方米)的城市有11個,達三級標準(0.10毫克/立方米)的有3個。各城市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範圍為0.63~2.56,平均值為1.69,比上年(1.76)下降4%。

    14個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範圍為0.011~0.086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0.045毫克/立方米。其中,達到一、二級標準的有南寧、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百色、賀州、來賓和崇左11個城市,柳州、河池、玉林3城市達三級標準。

    14個城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範圍為0.003~0.048毫克/立方米,均達國家二級標準(0.08毫克/立方米)。

    14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範圍為0.028~0.093毫克/立方米,均達國家二級標準(0.10毫克/立方米)。

    酸雨 

    2007年城市酸雨污染平均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降水酸度pH平均值範圍為4.65(來賓市)~6.90(玉林市),平均值為4.94,較上年(4.89)提高了0.05pH值單位。酸雨頻率範圍為0(玉林市)~64.0%(梧州市),年平均酸雨頻率為37.4%,比上年(40.0%)下降了2.6個百分點。

    措施與行動:

    實施節能減排方案 《“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明確要求,到2010年,廣西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由2005年的106.98萬噸減少到94萬噸,減少12.1%;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由2005年的99.4萬噸減少到92.2萬噸,減少9.9%。

    成立了以自治區主席為組長,副主席為副組長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節能減排辦公室,制定了節能減排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將減排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有關企業和具體項目,簽訂目標責任狀。採取有力措施推進污染減排,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節能減排“百日行動”並加強工作督查,污染減排取得突破性進展。

    2007年,廣西能源消費總量0.61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1.18%,萬元生産總值能源消耗1.153億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3.24%。年內共完成二氧化硫工程減排項目43個,結構調整減排項目318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97.38萬噸,比上年減少2.02萬噸,下降2.03%,比2005年減少4.97萬噸,下降4.86%。

    水 環 境

    狀況:

    廢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自治區廢水排放總量319808萬噸,其中:工業廢水183981萬噸,生活污水135827萬噸,分別佔廢水排放總量的57.3%和42.5%。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06.31萬噸,比上年減少5.62萬噸,下降5.02%,其中:工業來源的化學需氧量為60.77萬噸,比上年減少7.17萬噸,下降10.6%;生活來源的化學需氧量為45.54萬噸,比上年增加1.55萬噸,增長3.5%。

    地表水環境

    對廣西境內32條主要河流62個斷面水質監測結果表明,2007年度主要河流水質總體上保持良好,大部分河段可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要求。62個斷面中,有57個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水質達標率為91.9%,比2006年(86.2%)提高5.7個百分點;有59個斷面達到相應水環境功能目標,佔95.2%,比2006年(89.2%)提高6.0個百分點。

    珠江流域的黔江、西江、都柳江、融江、洛清江、漓江、桂江、歸春河、黑水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左江,長江水系的湘江、資江,獨流入海的武利江全年水質均可達到或優於II類標準,水質為“優”;珠江流域的北流江、龍江、下雷河、鬱江,獨流入海的九州江、防城江全年水質也保持在III類標準,水質“良好”。

    刁江、右江、邕江、北侖河、欽江水質超過地表水III類標準,超標因子主要是溶解氧、氨氮、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重金屬(刁江)等。

    主要河流平水期、豐水期水質相對較好,枯水期水質相對較差。

    近岸海域環境

    2007年廣西近岸海域水質基本保持穩定,70%的監測站位達到三類以上水質標準。

    48個監測站位的監測評價結果表明:屬一、二類水質的站位有24個,屬三類水質的站位有10個,屬四類水質的站位有7個,屬超四類水質的站位有7個。

    水庫

    2007年度對龍灘水庫、岩灘水庫、土橋水庫、澄碧河水庫、百色水庫、那板水庫、鳳亭河水庫、屯六水庫、大王灘水庫、西津水庫、青獅潭水庫、龜石水庫、蘇煙水庫和小江水庫等14座水庫水環境監測結果表明,全年期多數水庫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但龍灘水庫、岩灘水庫、大王灘水庫和青獅潭水庫水質出現總氮、總磷超標,為Ⅳ類水質。與去年相比,鳳亭河水庫、屯六水庫水質略有提高,大王灘水庫、青獅潭水庫水質略有下降,其它水庫水質基本持平。

    部分水庫水質受到污染,主要是由於面源污染、庫區養殖以及工業企業和旅遊活動等排污的影響。

    地下水

    2007年,主要在南寧、柳州、桂林、北海、玉林、河池及黎塘7個地下水監測區進行地下水水位、水質、水量動態監測。此外,對百色市、梧州市主要地下水源水質進行監控。

    區域地下水水位變化主要受大氣降雨、水庫蓄水和地下水開採量影響。與上年相比,柳州市、北海市和玉林市地下水年平均水位有所上升,水位升幅0.18~1.23米;南寧市、桂林市、河池市和黎塘鎮平均水位有所下降,降幅在0.23~0.41米。地下水水位變化屬正常的波動。

    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評價,廣西地下水水質多數為良好級。少數區域地下水水質出現超標,超標因子主要為亞硝酸鹽、氨氮、鐵、錳、化學需氧量等。

    措施與行動:

    工業廢水治理

    根據産業結構和污染物排放特點,將制糖、造紙、酒精、澱粉等作為污染治理重點行業,採取技術改造與末端治理相結合措施,積極推進企業治污。2007年全區完成工業化學需氧量減排工程項目115項,結構調整減排項目989項。全區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2.8%,工業廢水重復用水率達60.2%。

    生活污水治理

    採取措施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對所有設區城市的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明確了2007年底前必須開工和2008年底必須建成運行的具體時限,加強了督查。年內南寧市江南污水處理廠一期和埌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桂林市北衝污水處理廠、欽州市河西污水處理廠已建成並投入運行,新增日處理污水能力42萬噸,柳州市龍泉山污水處理廠二期、白沙污水處理廠基本建成即將投運。全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達16436萬噸,處理率12.1%。

    流域治理

    繼續推進左江、右江、邕江、鬱江、南流江、欽江等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南寧市從2007年全面整治市區13條內河以改善邕江流域的環境狀況。組織開展全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及其保護規劃編制。

    聲 環 境

   狀況:

    2007年,廣西城市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城市居住、文教機關區域和道路幹線兩側區域夜間噪聲污染較為明顯,主要噪聲污染源是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

    13個設區市(玉林市未測)中,區域環境噪聲質量處於較好以上等級的有南寧、桂林、梧州、防城港、欽州、貴港、百色、來賓和崇左9個城市;屬輕度污染的有北海、柳州、河池3個城市;屬中度污染的是賀州市。平均等效聲級最大的城市是賀州市,最小的是梧州市。

    與上一年度相比,平均等效聲級下降的有崇左、貴港、防城港、河池、桂林,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崇左市,下降了4.5分貝;上升的城市有北海、梧州、南寧、柳州和欽州。

    道路交通噪聲

    13個設區市(玉林市未測)中,城市道路交通噪聲質量處於較好以上等級的有來賓、河池、北海、欽州、柳州、桂林、防城港、梧州、南寧和貴港10個城市;屬輕度污染的有賀州、崇左2個城市;屬中度污染的是百色市。路段超標率最大的是百色市(96.1%),超標率為0的有河池和來賓市。

    與上一年度相比,平均等效聲級下降的有河池、欽州、貴港,上升的城市有梧州和北海,與上年基本持平的是南寧、柳州、桂林、防城港和崇左。

    措施與行動: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境噪聲污染管理的規定,加強環境管理。堅持實行市內機動車禁鳴喇叭等制度。加強城市生活噪聲、建築施工噪聲監管,設立隔聲屏障。

    輻 射 環 境

    狀況: 

    2007年,據對全區空氣、土壤、地表水等環境要素開展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表明:全區輻射環境質量各項指標均處於正常範圍內。

    陸地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

    陸地γ輻射監測數據表明: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的範圍為75.9~85.3nGy/h、年均值為79.2±3.5nGy/h,日均值、月均值及年均值均處於正常範圍;原野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測值範圍為32~276nGy/h,平均值為79±56nGy/h(已扣除宇宙射線的響應),均處於正常範圍內;環境貫穿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範圍值為55~122nGy/h,平均值85±20nGy/h,為正常水平。

    空氣中放射性核素濃度

    對空氣中氣溶膠和沉降物放射性核素濃度監測數據表明:空氣中氣溶膠總α放射性核素濃度小于1.94 mBq/m3、總β放射性核素濃度2.17mBq/m3,均屬正常水平;大氣沉降物總α、總β放射性核素濃度分別為0.109Bq/m2·d、0.292Bq/m2·d,屬正常水平。

    水體中放射性核素濃度

    對廣西境內珠江水系的平而關、老口和長江水系的隨灘三個江河斷面監測水體中放射性核素濃度,結果表明:水體中鈾、釷、Ra-226、鉀-40、總α、總β放射性核素濃度均處於正常水平。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

    在南寧市、梧州市、百色市、防城港市、賀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欽州市、桂林市、北海市監測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監測結果表明:土壤中的鈾-238、釷-232、鐳-226、鉀-40、銫-137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在全國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範圍內,屬正常水平。

    措施與行動:

    貫徹落實核與輻射安全法律法規

    認真貫徹實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

    依法開展輻射安全許可工作

    審批核技術利用項目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向核技術應用單位核發輻射安全許可;對放射源轉讓、轉移活動實行嚴格監管。

    開展射線裝置和電磁輻射設施申報登記

    實行射線裝置使用的申報登記,涉及行業包括醫療、工業、科研、交通、運輸、海關等。

    繼續做好放射性廢物和廢放射源的安全管理

    及時收貯放射性廢物、廢放射源,保障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正常運行,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開展污染源普查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工作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污染源普查放射性污染源監測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開展污染源普查監測、採樣及樣品分析工作。

    固 體 廢 物

    狀況:

    2007年,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4544萬噸,比上年增加16.7%,其中:危險廢物37萬噸,冶煉廢渣539萬噸,粉煤灰750萬噸,爐渣315萬噸,煤矸石56萬噸,尾礦1377萬噸、其他廢物1229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10萬噸。

    措施與行動:

    2007年,全區共投入16012萬元資金,用於工業固體廢物污染(老污染源)治理,完成治理項目24個,新增固體廢物治理能力0.91萬噸/日。

    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理,對有關企業的工業固體危險廢棄物産生、處置、綜合利用進行全程監管,逐步實現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2007年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3152萬噸,綜合利用率68.7%;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1361萬噸;全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13座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無害化處理能力5361噸/日,無害化處理量169萬噸。桂林市醫療廢物處置項目通過國家復核。

    土 地

    狀況:

    土地概況

    2007年廣西土地總面積2375.58萬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786.89萬公頃,佔75.22%;建設用地面積94.4萬公頃,佔3.97%;未利用地面積494.29萬公頃,佔20.81%。全區耕地年初面積421.42萬公頃,年末面積421.47萬公頃,凈增加525.74公頃。

    石漠化

    根據廣西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2006年~2015年)統計數據,廣西現有石漠化土地237.91萬公頃,佔岩溶土地面積的28.6%。石漠化已成為廣西最為突出的生態問題。

    水土流失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結果,全自治區現有水土流失面積為281.22萬公頃(不含石漠化土地面積),其中輕度侵蝕146.66萬公頃,中度侵蝕87.41萬公頃,強度侵蝕34.27萬公頃,極強度侵蝕7.47萬公頃,劇烈侵蝕5.42萬公頃。水土流失在各市縣均有不同程度分佈。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重力侵蝕和泥石流在局部地區也有發生。桂西北石灰岩地區和桂東南花崗岩地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

    措施與行動:

    保持耕地平衡

    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宏觀調控政策和嚴格土地管理的有關規定,繼續嚴把土地“閘門”,堅持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嚴格執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確保廣西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耕地佔補平衡目標實現。

    水土流失治理

    在水土流失地區主要採取大面積的封禁治理和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2007年全自治區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93萬公頃,2007年底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5.43萬公頃。其中,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新增2.34萬公頃,重點小流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23.92萬公頃;已在全區10個市的26個縣實施了封山禁牧政策,在局部地區進行封禁治理,2007年新增實施水土保持生態修復面積2.67萬公頃,累計實施生態修復面積達到62.46萬公頃。

    森 林

   狀況:

    森林資源

    據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第七次復查結果顯示,廣西現有森林面積1252.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71%,全區林木蓄積年均總生長量4802.03萬立方米。

    森林有害生物

    2007年廣西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比較嚴重,全區林業有害生物累計發生面積34.52萬公頃。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種類有:松材線蟲病、松突圓蚧、馬尾松毛蟲、濕地松粉蚧、毛竹叢枝病、蕭氏松莖象、擬木蠹蛾、茶毒蛾、桉樹青枯病、油桐尺蛾、八角尺蛾、橫坑切梢小蠹、廣州小斑螟等。

    森林火災

    年內全區共發生森林火災737次,過火面積達13763公頃。

    措施與行動:

    實施法律法規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各地林業主管部門、森林公安機關依照《實施辦法》與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進一步加大對森林違法案件的打擊力度。

    實施退耕還林計劃

    2007年廣西退耕還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任務63333公頃,已基本完成工程造林任務。年內工程建設涉及14個市、81個縣(市、區),重點與速生豐産林工程相結合,特別是與林漿紙一體化工程原料林基地建設相結合,其中屬林漿紙一體化工程原料林基地範圍的南寧、防城港、玉林、貴港、欽州、梧州、賀州等市共安排任務50萬畝,佔造林總任務的53%。

    重大工程項目及投資

    2007年全區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135226公頃,其中:退耕還林工程54036公頃,投資79104萬元;沿海防護林工程1271公頃,投資816萬元;珠江防護林二期工程3181公頃,投資466萬元。

    生 物 多 樣 性

   狀況:

    廣西處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部瀕臨北部灣,北回歸線橫貫廣西中部,自南而北依次出現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三個生物氣候帶。特殊、複雜、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生物物種及繁複多彩的生態組合,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或新生類群的發源地。

    物種多樣性

    廣西是中國野生動植物分佈數量最多的省區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廣西有維管束植物8354種,隸屬288科,1717屬,僅次於雲南省和四川省,居全國第三位。境內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18種(類),二級保護植物61種(類)。廣西是現代蘇鐵植物、金花茶組植物的分佈中心,也是蘭科植物分佈最多的省(區)之一,已知的蘭科植物有300多種,其中屬特別珍貴的兜蘭屬植物就有12種。

    廣西已知陸棲野生脊椎動物946種,有290余種淡水魚類和400余種海洋魚類,有龜鱉目28種,中國十大毒蛇廣西分佈有9種。純淡水魚類物種多樣性在全國名列第二,僅次於雲南,是我國熱帶、亞熱帶魚類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地區。廣西境內有國家一級保護種32種,二級保護種135種,廣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7種。

    廣西已定名的昆蟲有5901種(含亞種),佔全國的17.36%。

    已知的海洋生物1766種。其中,濱海紅樹植物23種,紅樹植物種數居中國各省區的第三位。

    廣西還是世界上洞穴魚類、洞穴倍足綱節肢動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生態系統多樣性

    廣西生態系統類型有森林、灌叢、濕地、農田等多種類型。淡水生態系統主要有河流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庫塘生態系統等;海洋生態系統包括潮間帶灘塗濕地生態系統、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海草床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淺海生態系統、深海生態系統、海島生態系統等。天然植被包括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草叢等5個植被型組,14個植被型,26個植被亞型,至少有301個群係。

    遺傳多樣性

    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構成了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花卉、藥材、油料、果類等經濟作物種類多樣,其中,藥用植物3600余種,油脂類植物325種,果類植物225種。廣西還有許多農作物的野生近緣物種,並在長期的栽培利用種形成了各種栽培植物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如水稻有8600多個品種,玉米200多個品種,甘蔗有210多個品種。此外,廣西動物遺傳多樣性也相當豐富,並具地方特色。

    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由於受人類活動的干擾影響,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受到干擾破壞,生境片段化、“島嶼”化的現象明顯,棲息其中的重要動植物也隨之逐漸成為星散的分佈狀態,資源蘊藏量不斷減少。部分種類現存數量極少的物種,如水松、白頭葉猴、黑葉猴等,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亟待拯救和保護;水生生物由於棲息環境特殊,來自水體污染、人為干擾、水體侵佔和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威脅,使各類水生生物物種數量幾乎全面減少,迫切需要加強濕地保護。

    措施與行動:

    嚴格執法

    依照國家林業局“綠盾二號行動”部署,開展嚴厲打擊非法走私、販運、經營利用野生動植物的活動,有效遏制了近年來野生動植物案件的發案勢頭;同時,組織開展了“2007全區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對全區各地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違法案件進行了清查、通報與整頓。

    啟動中歐生物多樣性項目

    廣西首個利用歐盟贈款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于2007年7月正式啟動,該項目從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通過在百色市的那坡、德保、靖西,崇左市的天等、大新、扶綏、江州、龍州8個項目示範縣,實行建設自然保護小區、封山育林、建設沼氣池、倡導生態農業和公眾參與等一系列措施,保護東黑冠長臂猿、白頭葉猴、德保蘇鐵等珍稀動植物,提高桂西南喀斯特地貌特殊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該項目將投入367萬美元,其中利用歐盟提供的贈款151萬美元。

    自然保護區建設

    截止2007年底,全區已建立了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區73處,面積142.78萬公頃,佔廣西國土面積的6.0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4個,面積為28.76萬公頃,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46個,面積為88.19萬公頃。

    物種調查與監測

    開展廣西重要野生生物物種資源原生地保護和受威脅狀況調查,開展了部分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監測。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

    狀況:

    氣候概況

    2007年,廣西全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全區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全區平均日照時數比常年偏多。

    2007年廣西各地平均氣溫17.2~23.7℃,與常年相比,大部地區偏高0.5~1.4℃。全區平均氣溫21.2℃,比常年偏高0.8℃,偏高程度居1951年以來的第7位。各地年降水量841.8~2348.3毫米,與常年相比,柳州、柳城、田陽、西林等地偏多1~2成,其餘大部地區正常到偏少1~4成。全區平均降水量1332.2毫米,比常年偏少1.4成,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來的第7位。各地年日照時數1261.9~2270.7小時,與常年相比,百色、隆林、羅城、永福、橫縣、北海等17個縣市偏少16~197小時,其餘大部地區偏多20~480小時。全區平均日照時數1634.6小時,比常年偏多101.6小時。

    氣象災害及影響

    2007年廣西主要氣候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熱帶氣旋、強對流天氣、霜(冰)凍、寒潮、低溫陰雨、寒露風、高溫天氣等,其中以乾旱最突出。全年因氣象災害共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112.57萬公頃,絕收面積9.56萬公頃,受災人口1583.1萬人次,死亡83人,直接經濟損失49.1億元。

    乾旱

    2007年先後發生了嚴重的春旱、夏伏旱、秋冬連旱。2007年1-5月,大部地區延續發生了冬春連旱;7月中旬以後,全區持續出現高溫少雨天氣,發生了罕見的夏伏旱,旱情持續至8月底;從10月開始至12月上旬,再次出現高溫少雨天氣,全區大部發生了重大乾旱災害。乾旱災害造成全區農作物受旱面積999.87千公頃,其中成災463.85千公頃,絕收63.83千公頃,造成糧食損失約5億公斤、經濟作物損失12.98億元,最嚴重時有213.95萬人和102.13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飲水困難。

    暴雨洪澇

    2007年全區發生5次局部洪澇災害,其中6月至7月上旬,受強對流天氣活動和第3號熱帶風暴“桃芝”的影響,全區發生了3次局部洪澇災害;9月份,受局部暴雨和第14號熱帶風暴“范斯高”影響,又先後遭受了2次局部洪澇災害。洪澇災害共造成全區87個縣(市、區)560.8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5人,農作物受災308.68千公頃,成災166.81千公頃,造成直接經濟總損失23.234億元。

    熱帶氣旋

    2007年,影響廣西的熱帶氣旋有2個,全區221.4萬人次受災,死亡5人;農作物受災3.88萬公頃、絕收0.15萬公頃;損壞房屋0.5萬間、倒塌0.6萬間,直接經濟損失3.3億元。

    突發性地質災害

    2007年廣西共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260起,造成23人死亡,3人失蹤,2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016.35萬元;其中有人員傷亡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69起。與上年相比,全區地質災害發生次數減少1781起,死亡人數減少49人,失蹤人數增加2人,受傷人數減少92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減少9867.335萬元。

    措施與行動:

    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

    2007年廣西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中心與廣西氣象臺、廣西水文水資源局合作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總共開展預報153天,在廣西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和通過手機短信發佈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87天(次),2007年汛期與降雨有關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共207起,其中落在三級以上的預報區內有131起,全年預報準確率為63.3%。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

    2007年新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1392處,全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達到了8139處。2007全年通過專業監測與群測群防發佈預報預警信息20次,成功預報地質災害2起,避免人員傷亡22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6.5萬元。

    應急預案

    編制完成自治區洪澇災害應急預案、抗旱應急預案和防禦颱風應急預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印發執行,並適時啟動預案,按預案要求科學、有序、高效地開展各項防禦工作,有效地減少了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

 
 
 相關鏈結
· 吳曉青強調環境安全評估要成為災後重建決策支撐
· 青海省政府發佈《青海省2007年環境狀況公報》
· 湖南投資174億元啟動"碧水行動"改善湘江水環境
· 唐家山堰塞湖威脅下游環境安全 環境監察緊急處理
· 環境保護部14措施全面指導災區環境應急防控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