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大規模的小麥跨區機收于5月25日從河南省南陽市開始,由南至北逐步展開。至6月23日,全國共收穫小麥3.2億畝,佔夏收小麥麵積的93%;其中機收面積2.63億畝,機收率82.3%。自此,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工作基本結束。
總體上看,全國小麥跨區機收進展順利,投入機具總量、參加跨區作業的機車總量、機收作業面積、機收水平和節本增效效益均創歷史新高。
“三夏”期間,全國共組織投入聯合收割機超過42萬台,其中參加跨區作業的27萬台,雙雙比去年增加2萬台。收穫高峰期日投入聯合收割機28萬台,日收穫小麥1850萬畝。全年收穫進度與往年持平,河南、安徽的麥收時間比去年縮短了3天。
夏收期間遇到幾次大的降雨過程,河南省等地小麥收割間隔時間縮短,給機收梯次推進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因柴油供應緊缺,一些麥收區收割作業受到制約。面對新情況,各地農機部門及時調整工作預案,協調油品供應,開展信息引導,加強機具調度,重點組織小區域會戰,形成集中會戰與全面流動作業的生産格局,提高了機具作業效率,有效增加了作業量。
“三夏”全國有1萬多個跨區作業隊奮戰在麥收一線,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訂單作業、合同作業、承包服務等方式得到大規模推廣,供需基本平衡。小麥機收價格多在每畝35—50元左右,較上年增加5—10元/畝,農民接受,機手滿意。據測算,“三夏”期間,農機手純收入增加26億元,種糧農民節省人工費用38億元,機收減少糧食損失24.6億公斤。“三夏”跨區機收為農民節本增收約105億元,超過了去年。
各地在千方百計抓好小麥機械收穫的同時,大力組織秸稈處理機械、播種機械、插秧機等投入作業,收種協同聯動,充分利用有利墑情,做到搶天奪時,收穫一塊,播種一塊,收種同時進行,力求“三夏”變“兩夏”。全國投入生産的收穫機械、播種機械、秸稈處理機械、運輸機械、灌溉機械達2000多萬台件。深耕深松、精量播種、水稻機械化插秧、秸稈粉碎還田及撿拾打捆等一批適應性強、節本增效好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夏播玉米已經進入高峰,據統計,截止到6月23日,河南、山東、江蘇、湖北、安徽、河北等主産區已機播玉米近1.55億畝,機播率71.5%;機插中稻430萬畝,機插率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