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我國南極內陸站建設最終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順利完成,並已分送各《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締約國和在網上公開。這表明我國擬在南極建設的首個內陸站已完成議定書規定的環評要求和程序,體現了我國全面履行國際義務,切實保護南極環境的積極態度。
我國將於今年10月前往南極冰穹A區域建立我國首個南極內陸站,這是我國極地考察“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將實現中國南極科學考察從南極大陸邊緣向腹地的歷史性跨越,同時也將是我國對國際極地年作出的傑出貢獻。1998年生效的《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規定,在南極地區開展的活動,如果可能産生大於輕微和短暫環境影響的,必須進行全面環評,並按照規定的時間和程序完成全面環評草案和最終全面環評報告。
為此,在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的組織下,有關方面克服國內沒有現成南極環境評估體系、缺乏相應經驗等困難,組成了由管理、環評、科研、設計、後勤等方面人員參與的專業團隊,先後完成了全面環評草案和最終環評報告,既客觀評估了建站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又制訂了一系列預防和減緩措施,為盡可能減小環境影響,切實保護當地環境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也是我國的第一份南極全面環評報告。
今年6月,我國代表團在參加第31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和第11屆南極環境保護委員會議時,將國家海洋局和外交部批准的我國內陸站全面環評草案提交環委會審議。有關國家和會間工作組對草案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我代表團一一作了回應和解答。通過討論,環委會認為,我國內陸站環評草案總體符合議定書要求,贊同擬建新站將對重要科研的開展和支撐作出重大貢獻的結論,認為草案行文清晰、結構合理。我國代表也表示,我們將積極考慮有關國家和組織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最終全面環評報告。第31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採納通過了環委會的意見,這為我國內陸建站取得了“國際通行證”。
根據規定,最終全面環評報告需要在活動開展前60天分送議定書各締約國,並對外公佈。目前,此項工作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