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三項制度"會議召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2日   來源:人口計生委網站

    10月21日,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三項制度”工作會議在長春市召開。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王培安,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馬俊清等出席。

    會議期間,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李斌在四平市鐵東區四馬路街道四熱社區考察人口計生工作,並與“兵兒子”、“團兒女”親切交談。

    10月21日~22日,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聯合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三項制度”工作會議。

    會議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指引,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總結實施農村計生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以及開展計生家庭特別扶助制度試點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經驗,重點部署了特別扶助制度全面實施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政策體系。會議明確了全面實施“三項制度”的總體方案,即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特別扶助制度;從2009年起,將獎勵扶助標準提高20%,從每人每年不低於600元提高到不低於720元;在繼續獎勵可以生育三個孩子而自願少生一個孩子的家庭的基礎上,把可以生育三個孩子的獨生子女家庭也納入“少生快富”工程獎勵範圍。

    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李斌、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講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馬俊清致辭,國家人口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主持會議並作總結。

    從2004年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到2006年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全面實施,再到2007年開展計生家庭特別扶助制度試點,“三項制度”的實施已走過近5年的時間。截至2007年底,累計向符合條件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575萬人次發放了36億元獎勵扶助金;“少生快富”工程惠及26.6萬家庭,發放獎勵金7.5億元。截至目前,特別扶助制度試點地區共扶助約15.7萬人,發放扶助金1.7億元。

    “三項制度”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效果,越來越多的計劃生育家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增強了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推動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建設;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同時,在建立和實施“三項制度”的工作實踐中,也探索出了一些基本經驗: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四權分離”的運行機制;堅持強化公共財政的主渠道作用;堅持走群眾路線。

    李斌在講話中指出,“三項制度”進入全面實施的新階段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它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客觀需要。

    她要求,各地要按照國家人口計生委和財政部共同確定的新方案,紮實推進“三項制度”的全面實施,認真貫徹落實圍繞一條“主線”、做到兩個“確保”、堅持三個“嚴格”、把握四條“原則”的工作思路和要求。

    圍繞一條“主線”,就是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各地要以全面實施“三項制度”為載體,讓計生家庭優先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做到兩個“確保”,一是確保政策全面落實。國家人口計生委和財政部對制度的實施範圍、目標人群和獎勵標準都作了明確、統一的界定,各地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

    二是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要繼續堅持和完善“四權分離”的管理運行機制,把國家公共財政資金用得讓中央放心、讓基層和人民群眾滿意。

    堅持三個“嚴格”。一是嚴格確認目標人群。各地要嚴格按照對象資格認定標準和確認程序,既不虛報也不漏報、錯報,保證符合條件的對象都能享受到國家政策。

    二是嚴格按規定落實和發放資金。對於提高獎勵扶助標準、擴大“少生快富”工程範圍以及全面實施特別扶助制度所需資金,中央財政做了專項安排。各地要確保應由地方承擔的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要繼續堅持資金封閉運行、社會化發放的原則,依託代理髮放機構採用“直通車”形式直接將獎勵和扶助金髮放到戶到人。

    三是嚴格實行全過程監督。把“三項制度”實施情況納入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發揮社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各級財政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的管理和監督。

    把握四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在保證國家政策統一性的前提下,堅持分類指導,允許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解決政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是部門聯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研究和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三是積極穩妥。各地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穩步推進。

    四是立足長遠。各項政策一旦付諸實施,就要保持相對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目標人群進入、退出的動態機制以及制度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機制,確保“三項制度”長期、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李斌強調,各地要以全面實施“三項制度”為契機,在更大範圍內整合政策和資源,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導向政策體系。

    一是要把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導向政策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惠民實事來辦。要圍繞計生家庭在優生優育、子女成才、抵禦風險、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養老保障等六個方面的問題,構建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基本框架。在優生優育方面,積極探索建立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免費優生篩查以及住院分娩補助等政策措施;在子女成才方面,探索建立給予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子女高中階段以及職業教育優先優惠的教育福利政策,努力提高計生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年限,增強就業能力;在抵禦風險方面,全面實施計生家庭特別扶助制度,探索建立節育手術保險制度、計生手術並發癥扶助制度等政策措施;在生殖健康方面,認真落實計生免費基本技術服務制度,廣泛開展生殖健康促進計劃等;在家庭致富方面,落實“少生快富”工程和相關幫扶項目,在實行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等普惠政策中,對計生家庭給予優先優惠;在養老保障方面,認真實施農村計生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積極探索計生家庭養老保險等政策措施。

    二是要把握建立健全利益導向政策體系的重要環節。一是完善。鼓勵各地在國家統一政策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創造與當地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政策,使現有制度更加符合實際情況。二是創新。針對計生家庭在生産、生活和養老問題上遇到的實際困難,研究制定新的利益導向政策措施。三是協調。做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徵地補償等普惠政策與計生優先優惠政策之間的有效銜接,使計生家庭和個人在享受普惠政策的同時,還能體現出優先優惠。當前,要高度關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等工作,在相關改革措施中切實維護計生家庭的利益。

    三是要更加注重對計劃生育家庭的人文關懷。要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的作用,加強與軍隊的協同合作,廣泛開展生育關懷行動。創新活動載體,組織志願者通過多種形式的精神慰藉、生活慰問、結對幫扶活動,讓計生空巢家庭、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計生手術並發癥家庭等特殊家庭感受到親情與溫暖。鼓勵各地為子女意外傷亡的計生家庭開展免費再生育諮詢服務,建立長效機制。大力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創建活動,更好地滿足育齡群眾日益增長的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和生殖健康需求。

    四是要切實加強對人口計生利益導向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人口計生部門要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要把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口計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解決問題。要加強與財政等部門的合作,積極配合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對各項利益導向制度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

    張少春在講話中表示,各級財政部門要深刻認識公共財政支持建立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繼續推進人口計生利益導向“三項制度”,提高新時期人口計生投入保障水平,確保財政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加強資金監管和績效考評工作,組織開展深入調研,不斷完善各項制度。

    王培安在總結講話時指出,各地要切實加強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建設。當前需要重點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抓住機遇,積極推動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建設。各地要結合實際,主動面對未來人口發展趨勢,及時制定和出臺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口發展相適應的利益導向政策。

    二要積極協調,做好各種惠民政策與人口計生優先優惠政策的銜接。各級人口計生部門要協調相關部門在制定和實施惠民政策時給予計生家庭優先優惠,使各項政策相互銜接、相互支持。

    三要求真務實,做好計生家庭的基礎數據統計分析。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摸清、搞實計生家庭的各類信息數據。要加強信息共建共享,為領導決策和各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四要改革創新,構建人口計生利益導向的新載體和新模式。各地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以國家統一政策、機制為主體,地方各具特色的政策、機制為補充的人口計生利益導向長效機制。

    會上,吉林省、河北省、安徽省、重慶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青島市以及吉林省軍分區、吉林省四平市、貴州省遵義市等9個地方的代表做了大會發言。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四平市在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推進計生利益導向工作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國家人口計生委相關單位負責人,全國31個省(區、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以及全軍、武警人口計生部門負責同志和財政部門的有關人員共16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崔立新 潘松剛)

 
 
 相關鏈結
· 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大會代表合影
· 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大會在京舉行
· 國家人口計生委召開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大會
· 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