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發展改革委與丹麥駐華使館舉行中丹氣候變化論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4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為加強中國丹麥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10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丹麥駐華大使館共同在北京舉行了中丹氣候變化論壇,此次大會是2009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峰會前的一次重要的會議。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將共同商討一項新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協議以替代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丹麥首相拉斯姆森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出席論壇並致辭。清華大學副校長何建坤、丹麥五家能源公司總裁和一些氣候變化問題專家等與會代表也發表了演講。

    解振華在致辭中指出,最近幾年,中國進一步加大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力度。2007年,中國政府成立了由溫家寶總理任組長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確定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歸口管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國政府發佈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提出到2010年將單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20%的目標,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減緩行動之一。中國政府還發佈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左右。為確保這些目標的實現,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可報告、可測量、可核實”的國內政策措施。據統計,2007年中央財政在節能、可再生能源、植樹造林等領域的資金投入約480億元人民幣。圍繞《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實施,結合節能減排等工作,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後産能等措施,中國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解振華同時指出,中國畢竟是一個人均GDP只有2400多美元的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階段,面臨著消除貧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艱巨任務。國際社會對中國國情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中國發揮作用的期待也要合情合理。應當歷史地、客觀地、公平地、全面地來看待這種問題,不能只看總量不看人均,只看當前不看歷史,只看生産不看消費,只看數字不看發展階段。目前的事實是,中國當前人均碳排放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歷史累積人均排放更低,同時還承擔著國際分工變化和製造業轉移帶來的大量轉移排放。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中國將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的同時將盡最大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絕不重復發達國家高污染、高排放的老路,這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要求。

    解振華強調,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中國一貫主張這樣一些原則。第一,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第二,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第三,要堅持減緩和適應並重的原則。第四,要堅持公約和議定書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渠道地位。第五,要發揮技術創新和技術轉讓的基礎和關鍵性的作用。

    解振華在致辭中還指出,去年12月在印尼巴厘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厘路線圖”,再次確認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其核心就是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重點解決減緩、適應、技術、資金問題。因此,哥本哈根會議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能否把公約和議定書的原則落到實處。一是要確定發達國家溫室氣體量化減排的中期目標,發達國家到2020年至少應在1990年水平上減排25-40%,而且發達國家之間的減排努力要有可比性;二是要就適應、技術轉讓和資金等問題提出可操作的機制性安排,加強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三是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制訂減緩本國溫室氣體增長的政策措施。

    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制訂了節能目標,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訂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目前,能源使用效率和環境問題已成為中國優先解決的問題之一。這是中國為發展低碳經濟邁出的重要步伐。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進一步做好汶川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 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22日豬肉價格繼續下降
· 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糾風辦召開專項治理聯席會議
· 發展改革委舉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培訓班
· 國家能源局印發汶川地震災區電網恢復重建導則
· 兩部門:9月70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3.5%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