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鄭國光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作專題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30日   來源:氣象局

    為了切實推進全國氣象部門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10月30日下午,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組長鄭國光在中國氣象局機關學習報告會上作了題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的報告,總結了學習實踐活動啟動以來中國氣象局領導班子學習實踐活動的進展和成效,提出要準確把握形勢,緊緊抓住機遇,堅持實踐特色,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

    鄭國光首先總結了中國氣象局領導班子學習實踐活動的情況。他指出,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中國氣象局學習實踐活動自9月28日啟動以來,第一階段的各項工作已經有序地展開。局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自學和集體學習,局黨組成員建立了直屬單位基層黨支部聯絡點,做好了局領導班子調研工作的準備,確定了中國氣象局學習實踐活動的載體、著力點和7個具體抓手。

    鄭國光指出,認真組織開展好學習實踐活動要堅持把依靠群眾、發揚民主貫穿始終,從一開始就要接受大家的監督。氣象部門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把學習實踐活動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出實效。

    鄭國光從四方面闡述了如何準確把握形勢,緊緊抓住機遇,堅持實踐特色,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

    一要深刻分析和準確把握當前的經濟形勢,這是認識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的重要前提。他在認真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勢後指出,針對這樣的複雜局面和嚴峻挑戰,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樹立信心,堅定決心,把中央關於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落在實處。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自身的問題解決好,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道路中的各種問題。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促進國民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把握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這兩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著力點,切實增強氣象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全福祉、農村改革發展的服務能力。

    二要認真分析當前氣象部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首先,要深刻認識分析和準確把握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明確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新任務。即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妥善應對氣候危機;加強氣象為農村改革發展服務工作,保障糧食安全;加強公共氣象服務尤其是面向經濟發展的決策氣象服務,增強經濟發展決策的應急應變能力。其次要深刻認識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堅定科學發展的信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氣象事業的綜合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發展的環境明顯改善,發展的成就舉世矚目,氣象部門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氣象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具體體現在氣象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呈現新局面;氣象預報預測能力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效益顯著提高;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與合作交流日益深化。

    三要堅持實踐特色,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近期,中國氣象局黨組廣泛徵求意見,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著力解決的7個方面共13個突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著力轉變發展理念,重視和發揮公共氣象服務對氣象事業的引領作用;要著力完善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切實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要著力完善氣象業務、科技、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和氣象人才體系;要著力完善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切實優化氣象事業發展環境;要著力完善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的體制機制,增強對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領導能力。

    四要緊緊抓住學習實踐活動這一契機,把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要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持久深入地學習,卓有成效地實踐,堅持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加強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改造,把氣象事業科學發展和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要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修養、增強黨性。

    鄭國光最後強調,能不能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是對我們領導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考驗;能不能解決突出問題,是對氣象部門各級領導班子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成效的考驗;能不能很好地改造我們的主觀世界,能不能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是對氣象部門黨員領導幹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成效的考驗。希望我們的事業、領導班子、領導幹部都能經受考驗。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改革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在中央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第21指導檢查組的指導下,精心組織、積極探索、紮實推進,圓滿完成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各項任務,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

    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我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自9月28日啟動以來,第一階段——學習調研階段各項工作已經有序地展開。中國氣象局黨組要求,黨組成員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要做到“五帶頭”:帶頭深入學習,帶頭參加調研,帶頭解放思想,帶頭分析檢查,帶頭整改落實。在認真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解決突出問題方面要做出表率,落實“五個一”:撰寫一篇體會文章,宣講一次科學發展觀,聯絡一個基層黨組織,結合影響和制約氣象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開展調研並組織撰寫一篇調研報告,解剖一個實際案例。我作為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學習實踐活動第一責任人,更應當帶好頭,起表率作用。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黨的十七大提出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條件下,更好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和統一全黨思想,動員全黨更好地為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而團結奮鬥。因此,我們必須從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發展變化和氣象事業發展狀況出發,深刻認識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現實意義和緊迫性,準確把握形勢,緊緊抓住機遇,堅持實踐特色,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引向深入,努力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

    一、關於當前的經濟形勢

    深刻分析和準確把握當前的經濟形勢,是我們認識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的重要前提。

    當前,黨中央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起大落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標,著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防止苗頭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看到成就和良好形勢的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用溫家寶總理的話概括就是,今年是近幾年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動蕩,高油價、高糧價造成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世界經濟總體放緩,近一段時期,美國金融市場又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衝擊。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分析認為,持續不斷的信貸危機已使全球金融機構損失了2.83萬億美元。

    美國的危機最主要的影響在美國國內,但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得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全球聯動應對美國經濟衰退也極為重要。金融危機不僅會導致全球經濟放緩,還會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危機。發展中國家受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影響,出口會急劇減少,並將面臨投資資金緊缺的挑戰。同時,發展中國家還可能産生“危機的第二輪效應”。發展中國家前期的經濟增長與投資有關,現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未完成項目因缺錢可能變成“半拉子工程”,已完成項目可能變成過剩産能。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銀行呆壞賬的增加。這場金融危機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宏觀調控難度增大、出口增幅下降、穩定物價面臨複雜局面。

    總的來説,儘管我國也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但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三道防線:一是充足的外匯儲備,二是仍實行資本管制,三是財政收入比較高,有能力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金融危機對中國市場的波及程度目前仍有限,相比其他國家,我國所面臨的狀況是最樂觀的,也是最安定人心的。雖然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嚴峻挑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工作部署,全面做好經濟工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從一定程度上看,這場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是一個機遇。這場危機充分暴露了現行國際金融體系和治理結構的缺陷。國際社會紛紛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公平、公正、有效的國際金融體系。西方發達國家也越來越感受到,沒有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參與,就難以有效化解危機,也難以建立新的全球金融體系和金融監管體系。我國較好的經濟發展形勢、龐大的外匯儲備、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穩定的國內形勢、有效的政府管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被認為是化解當前危機的全球性有利因素。由七大工業國發起的旨在解決當前金融危機的全球金融首腦峰會,積極邀請我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參與對話協商,這為我國參與建立全球金融體系和金融秩序,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擴大國際金融體系監管的覆蓋面,增強對主要儲備貨幣國的監督,推動建立合理的全球金融救助機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此外,這場金融危機,也給我們更加堅定、更加自覺、更加有力地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堅定、更加自覺、更加有力地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調整經濟結構,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針對這樣的複雜局面和嚴峻挑戰,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樹立信心,堅定決心,把中央關於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落到實處。我們既要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有信心,也要對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妥善應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和解決國內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有信心。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自身的問題解決好,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道路中的各種問題。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促進國民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應當毫不動搖地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把握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這兩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著力點,切實增強氣象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全福祉、農村改革發展的服務能力。

    二、關於當前氣象部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

    (一)深刻認識分析和準確把握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明確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新任務

    深刻分析和把握形勢,就是要緊密結合當前經濟形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聯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深入分析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和新任務,把氣象部門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增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深刻分析和把握形勢,就是要緊密結合當前經濟形勢,開展深入調研,把應對國際經濟衰退帶給氣象事業發展的各種挑戰和影響作為調研內容之一,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深入分析氣象部門為防範國際金融風險、抵禦外部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深刻分析和把握形勢,就是要緊密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和氣象事業發展形勢,抓緊做好解決突出問題、完善體制機制的工作。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發展不利影響日益顯現的情況下,要特別注意解決應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宏觀政策層面和氣象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要深入研究造成國際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的深層次原因,從氣象部門承擔的職責出發,完善、創新公共氣象服務體制機制,為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分析和把握形勢,就是要緊密聯絡當前經濟形勢、氣象工作實際以及氣象部門黨員幹部思想實際,繼續組織開展解放思想討論,進一步深化認識、轉變觀念,在事關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形成共識,不斷開創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加劇,對世界經濟增長和穩定造成嚴重衝擊。能源、糧食、環境、自然災害和貧困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並且相互交織,人類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妥善應對這些挑戰,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給氣象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剛剛在北京結束的第七屆亞歐首腦峰會共有四個議題,包括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糧食安全、救災合作、可持續發展和文明對話等,其中糧食安全、救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是在一年以前就確定下來的議題。今年以來,胡錦濤總書記多次談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挑戰,都特別強調了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對我國內政外交的影響。解決當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突出問題,應當成為我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主要任務。

    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強化防災減災工作,是黨的十七大的戰略部署。氣象防災減災,關係千家萬戶安康,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經濟發展全局。6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特別強調,我們必須把自然災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工作作為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進一步抓緊抓好。我們對於氣象災害的防禦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加強防災減災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麻痹,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服務、應急處置能力任何時候都要百倍努力。從當前服務於國家防災減災和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現實需要來看,我們必須要加強對氣象災害孕育、發生、發展、演變、時空分佈等規律和致災機理的研究,為科學預測和預防自然災害提供理論依據。要加強自然災害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在完善現有綜合氣象監測站網的基礎上,增加監測密度,提升監測水平,構建自然災害立體監測體系,建立災害監測━研究━預警預報網絡體系。要深入研究各種氣象災害和其他自然災害之間、災害和生態環境、災害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開展全國自然災害風險綜合評估,加強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發,強化應對各類自然災害預案的編制。要加快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以及防災減災高技術成果轉化和綜合集成,建立國家氣象減災和風險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完善國家和地方災情監測、預警、評估、應急指揮體系。要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將災害預防等科技知識納入國民教育,納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納入全社會科普活動,提高全民防災意識、知識水平和避險自救能力。要圍繞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和災害防治工作中尚未解決的科學難題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既學習國外的有益經驗和先進技術,也對人類社會共同防災減災做出貢獻。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要求,著力完善氣象防災減災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業務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體制機制。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妥善應對氣候危機。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黨中央高度關心的重大戰略任務。胡錦濤總書記特別強調,必須以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我國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不懈努力。氣候變化問題是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大現實課題,也是國際社會關心、關注並對我國形成巨大壓力的熱點難點問題。我們必須面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和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現實要求出發,加強氣候變化綜合影響評估,在經濟建設和城鄉建設中高度重視氣候評價和災害風險評估,加強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的科學規劃和設計,夯實應對氣候變化及其風險的工程基礎。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為有效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戰略、方案提供科學依據;要完善多災種的監測預警應急機制、多部門參與的決策協調機制、全社會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機制。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和較多困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的情況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更加具有現實性、緊迫性和重要性。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也恰恰是中國氣象局在應對氣候變化總體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的突破點。要加強全球和區域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産和糧食安全、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水資源利用和水資源安全、生態建設和生態安全、環境保護和環境安全、重點工程建設和運行安全的影響評估。

    加強氣象為農村改革發展服務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又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開發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技術,推廣農村風能、太陽能可再生能源技術,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今年以來,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影響我國的發展與穩定,也影響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和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我國是主要的糧食生産國和消費國,保障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我國農業基本上仍然是靠天吃飯,農村仍然是氣象災害防禦的薄弱地區,農業仍然是最易受天氣氣候條件影響的脆弱行業,農民仍然是最需要提供專業氣象服務的弱勢群體。做好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將有力保障農民生命財産安全;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將有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好氣象為農業生産服務,將有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做好農村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將有力改善農村民生。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著力建設現代農業氣象業務,加快發展農村公共氣象服務,著力創新農業氣象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氣象為農業生産服務科技新發展,保障農業生産和糧食安全,促進農村改革發展。中國氣象局黨組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擬訂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氣象為農村改革發展服務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加強公共氣象服務尤其是面向經濟發展的決策氣象服務,增強經濟發展決策的應急應變能力。天氣、氣候、氣候變化在眾多領域、較大範圍深層次影響著經濟發展,也影響著經濟決策。中國氣象局黨組歷來高度重視面向中央決策特別是經濟決策的氣象服務。今年上半年,根據我國和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不利局面,我們組織研究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農業生産的影響及如何應對糧食安全長期氣候風險,另一個是近期全球糧價上漲的氣候背景及我國宜採取的應對措施。我們就如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和氣候危機的雙重壓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國家農業生産宏觀決策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決策建議。溫家寶總理和回良玉副總理都做出了重要批示。根據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緊迫要求,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決策氣象服務,重點研究氣象災害、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産、煤電油運等的影響,及時向中央提出決策建議。同時,還要關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禦氣象災害的形勢及其對全球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也要針對當地經濟發展實際,研究應對氣象災害和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不利影響的政策措施。

    (二)深刻認識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堅定科學發展的信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氣象事業的綜合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發展的環境明顯改善,發展的成就舉世矚目,氣象部門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氣象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

    氣象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30年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獲得了長足發展,氣象衛星觀測系統、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我國成功發射了5顆極軌氣象衛星、4顆靜止氣象衛星,實現了業務化運行和雙星觀測,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和綜合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已躋身於世界氣象衛星大國行列。初步建成了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結合,門類比較齊全,佈局基本合理的綜合氣象探測系統。建成了覆蓋全國的氣象臺站網絡,共有國家級地面自動氣象站2134個、區域氣象觀測站19290個,實現了地面氣象觀測由人工觀測向自動觀測的轉變。全國建成了13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並投入業務,形成了覆蓋全國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監測網。建成全國大氣成分、酸雨、沙塵暴、雷電監測網。積極開闢空間天氣監測預警等新的探測業務。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氣象信息系統快速發展,建成了覆蓋全國、功能較強的氣象信息網絡和技術保障體系,以及國家、區域和省寬帶網建設和國家級氣象資料存儲檢索系統和共享平臺,氣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呈現新局面。在大氣科學相關領域已擁有10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多個部門重點實驗室和一批共建的聯合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和工程中心。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自主研發數值預報模式取得新突破。氣候系統模式的研發取得進展,氣候變化領域的科研成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參與國際環境外交談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初步建成了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了不同行業、不同層次專業技術人員聯合攻關制度,形成以項目帶動人才培養的機制。截至2007年底,中國氣象局有兩院院士7人,正研級人員400多人,副研級高工3800多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佔整個隊伍的比例上升到7.0%。我國氣象科學家也獲得了世界氣象組織最高科學技術獎勵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10月28日,世界氣象組織在北京隆重舉行儀式,向秦大河院士頒發了國際氣象組織獎,回良玉副總理髮表了重要講話,世界氣象組織主席別得裏茨基、秘書長雅羅出席頒獎儀式。

    氣象預報預測能力不斷提高。30年來,我國天氣預報預測能力不斷增強,精細化程度大大提高。已由最初的單一天氣預報發展為目前的數值天氣預報、災害性天氣臨近預報和短期氣候預測業務。預報業務基本完成了由傳統的手工為主的定性分析向自動化、客觀和定量分析的重大變革。初步建立了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體系,中期預報可用時效從6天延長到7天。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斷提高,其中暴雨和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世界先進科技前沿,以天氣預報為主的氣象業務內涵不斷延伸,目前已發展為天氣預報、氣候與氣候變化、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成分、人工影響天氣、空間天氣、雷電、氣候資源。專業氣象預報發展迅速,地質災害氣象等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海洋氣象、流域面雨量和城市積澇等預報能力顯著提高。氣候影響評價從農業拓展到水資源、能源、交通、生態、建築和人體健康等多個領域。預報預警發佈渠道和方式明顯改進,新一代氣象預警信息衛星廣播系統、手機短信預警小區廣播系統和農村有線廣播前端接收機等平臺建設全力推進。成立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監測預警在“神舟”飛船和“嫦娥一號”繞月衛星發射等重大活動保障中成績顯著。

    公共氣象服務效益顯著提高。氣象部門始終堅持將氣象服務放在首位,不斷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益,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福祉安康提供優質服務。颱風、暴雨、乾旱、高溫、寒潮、沙塵暴、暴風雪、雷電、霧、霾和空間天氣等重大氣象災害的防禦能力明顯增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在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30年來,因氣象災害死亡人數和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國民經濟的比重逐漸下降,特別是2007年因颱風造成的人員失蹤和死亡僅有69人,為歷史最低。強颱風“羅莎”登陸閩、浙期間無一人因災死亡。“政府統一領導、氣象等相關部門協作聯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機制逐步建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發佈、防災抗災科普組成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初步形成。200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有力地指導了氣象部門防災減災工作。應急服務體系日臻完善,中國氣象局與國務院應急辦建立了氣象災害應急聯動機制,與國家減災委員會和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等建立了災害防禦規劃管理協調保障機制。全國氣象部門制定應急預案180個。近幾年來,針對重大突發事件及時啟動了應急預案。特別是在今年年初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災害中,氣象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投入防災救災,提供了優質的氣象服務,為奪取抗災救災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由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電話自動答詢、警報系統、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和海洋氣象預警電臺構成的公共氣象服務信息平臺日趨完善,覆蓋面不斷擴大。每天在全國各類電視頻道播出的氣象服務節目達3000多套。先後建立1400多個氣象服務網站和1.5萬多個鄉村信息服務站,在城市設立氣象預警信息電子顯示屏7.3萬塊。訂制手機氣象服務短信用戶達7822萬。面向農業、生態、環境、能源、交通、水利、國土、衛生、旅遊以及森林防火、安全生産、國防建設等領域的服務明顯加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重大活動、重點工程建設的服務領域明顯拓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氣象部門應對和適應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顯著增強,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的服務能力明顯加大,不斷強化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和決策服務,進一步加強氣候變化的監測和相關科學研究,積極開展氣象為節能減排服務工作。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組織活動,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體制改革穩步推進。30年來,氣象部門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和適應氣象事業改革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確立了以部門為主的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和雙重計劃財務體制,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從而為我國氣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領導體制,並有效地解決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投入問題。同時,氣象部門著眼于破除制約氣象業務服務的體制和機制性障礙,圍繞氣象綜合觀測系統、氣象信息網絡系統、氣象信息加工與分析預測系統、氣象服務系統深入探索在業務技術體制方面的改革,使氣象現代化水平和業務服務能力發生了巨大變化。2006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確立了以“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為標誌的新時期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氣象部門面向國家發展和科技發展前沿,進一步深化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以公共氣象服務系統、氣象預報預測系統、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推進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體系建設,不斷探索適應國家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需求的業務體制,努力創造有利於氣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

    對外開放與合作交流日益深化。30年來,氣象部門積極推進國際、國內的開放與合作,穩步提升中國氣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在國內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地位。我國廣泛建立並不斷強化了與相關國際組織、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關係。目前,我國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氣象科技合作和交流,與22個國家簽訂了氣象科技合作協議,向70多個國家提供了多方面援助,主辦高水平、高層次國際會議30余次。我國氣象工作者在世界氣象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地球觀測組織等國際組織中均擔任重要職務。1987-1995年間,中國氣象局局長鄒競蒙連任兩屆世界氣象組織主席。此後,中國氣象局歷任局長都順利當選為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成員,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專家參加國際組織、國際科學計劃的人數明顯增加,國際合作領域不斷擴大、質量逐步提高、影響明顯增強。在國內,氣象部門實行全方位、多領域的對內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軍事部門在人才培養、合作研究、信息和設備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氣象部門率先實現了氣象科學數據向社會共享,形成了部門、局省、局校、軍民合作的新格局。

    三、堅持實踐特色,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以及我們近一時期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具體實踐,經過調研和深入思考,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提出了影響和制約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八個方面的突出問題。最近,中國氣象局黨組廣泛徵求意見,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著力解決的7個方面共13個突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在中國氣象局這個層面上,必須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規章制度。

    要著力轉變發展理念,重視和發揮公共氣象服務對氣象事業的引領作用。要從氣象事業發展的角度不斷深化對公共氣象服務發展重要性的認識,需要把握兩個重點:一是要積極主動適應國家改革需求。從長遠來看,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適應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通過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使氣象部門更加明確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定位。通過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使氣象工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直接的作用。“有所為才有所位”,要通過公共氣象服務的發展,為氣象部門在未來的行政事業改革中贏得更多更廣泛的發展空間。二是要把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看成是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具體體現,而不是單純的部門內部的工作。氣象部門專業技術性強,業務系統比較完整,這是我們的優勢,但往往也容易形成一種專業技術部門習慣的思維定勢,重視業務技術功能,忽視了政府職能作用的發揮。履行公共服務職能需要我們自己首先要強化氣象部門是政府一員的責任意識,強化履行服務型政府職能的意識。我們要站在這樣的高度,不斷推進公共氣象服務職能作用的發揮。這也需要我們針對政府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來開展氣象服務,延伸氣象服務的鏈條。不能滿足於僅僅做好氣象預測預報,還要向政府決策需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延伸。在這方面需要氣象部門各級領導真正做到思想解放,開闊思路,積極探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有效途徑。給公共氣象服務這樣高的定位就意味著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已不再是單純的氣象服務工作的發展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氣象局黨組決定把“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作為中國氣象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踐載體的一個根本原因。

    要著力完善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切實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要進一步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體制機制的創新,加快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完善多部門參與的決策協調機制,建立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行動機制。以推動公共氣象服務學科發展為重點,完善共建共享共贏的部門聯合和社會參與機制。加快建立適應公共氣象服務發展要求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和氣象人才體系,為公共氣象服務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發展觀念,著力解決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現代化、組織機構、人才隊伍、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和科技創新,努力構建滿足國家需求的中國特色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系統。

    要著力完善氣象業務、科技、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和氣象人才體系。要繼續推進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加快建設面向決策、面向生産、面向民生的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和綜合氣象觀測系統。要繼續深化氣象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氣象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氣象科技創新投入和管理體制,以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評價激勵機制,努力培養高素質的氣象科技創新人才。要繼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氣象隊伍整體素質。要以培養和吸引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整體推進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建立健全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努力造就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大批業務服務骨幹。

    要著力完善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切實優化氣象事業發展環境。隨著氣象事業發展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氣象部門必須用更加開放的觀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工作的新需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切實完善氣象業務對外開放、資源共享的有效機制,切實改進氣象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有機聯絡的方式和渠道。要盡最大努力讓社會了解氣象工作,支持氣象事業發展。要進一步完善與中央有關部門的合作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軍地氣象信息共享、天氣會商和聯合保障機制,鞏固和加強與地方政府共同建設、共同發展的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和計劃財務體制。完善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的合作機制。改進公共服務信息發佈和業務資源的共享機制。建立穩定、長期、務實、有效的高層次對外合作與交流機制,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提升我國氣象綜合實力。

    要著力完善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的體制機制,增強對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領導能力。進一步推進黨組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問題,建立重大決策諮詢評估制度、重大事項調研製度、黨組決策貫徹落實責任制、黨組決策重大事項進展信息實時反饋制度。完善督查督辦工作制度。要科學劃分事權,轉換機關職能,提高管理效能。完善中國氣象局內部政務信息公開制度。推進氣象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設中國氣象局資源規劃管理系統。建立績效考核和獎懲機制,完善機關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建立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獎懲機制。

    四、緊緊抓住學習實踐活動這一契機,把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科學發展觀是管根本的、管全局的、管長遠的。我們要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持久深入地學習、卓有成效地實踐,堅持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加強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改造,把氣象事業科學發展和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要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推動科學發展和服務科學發展,是我們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必須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黨的執政理念的轉變,把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發展民生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氣象事業內涵的重要機遇。必須把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把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為農村改革發展服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最大程度地實現氣象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效益。

    要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我們冷靜觀察和深入分析氣象事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推進科學發展的思路和方向,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們的一系列突出問題,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要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對影響和制約氣象事業科學發展以及本地區本單位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會診,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明確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特別是對於那些雖經長期努力但並沒有根本解決的老問題、困難問題,尤其應當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

    要以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高修養、增強黨性。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改造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改造主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自覺檢視我們的思想、工作和作風,把主觀世界改造寓于虛懷若谷、聞過則喜,真誠地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之中,寓于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實際行動之中。

    能不能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是對我們領導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考驗;能不能解決突出問題,是對氣象部門各級領導班子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成效的考驗;能不能很好地改造我們的主觀世界,能不能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是對氣象部門黨員領導幹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成效的考驗。我希望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考驗,我們的領導班子能夠經受考驗,我們的領導幹部都能經受考驗。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改革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在中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第21指導檢查組的指導下,精心組織、積極探索、紮實推進,圓滿完成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各項任務,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

 
 
 相關鏈結
· 鄭國光參加天氣預報室黨支部科學發展觀集體學習
· 鄭國光: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抓緊抓好抓實
· 中國氣象局領導班子召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會議
· 氣象局舉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骨幹培訓班
· 氣象局召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集體學習會
· 氣象局召開專題會議討論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