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第三次全國氣象科普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會議並致辭,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向大會發來賀信,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宋南平向大會致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秦大河主持會議。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沈曉農代表中國氣象局和中國氣象學會作了題為《發揮公共氣象服務的引領作用 推進新時期氣象科普工作科學發展》的工作報告。
鄭國光在大會上致辭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廣大氣象科普工作者始終堅持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為增強全社會防禦氣象災害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提升全民氣象科技素養、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意識,認真做好各項氣象科普工作,積極開展各類氣象科普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和效益。
鄭國光強調,氣象事業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氣象科普是氣象科技聯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産生活的重要紐帶,也是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提升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實現氣象服務更大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氣象事業是一項越來越重要的科技型事業,開展氣象科普工作是做好各項氣象工作,搞好各項氣象服務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發展理念的重要支撐,是不斷踐行“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氣象服務理念的重要舉措;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是廣大氣象工作者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中心任務,要將防禦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等科技知識納入國民教育,納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納入全社會科普活動;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新時期氣象科普工作的出發點,全國廣大氣象科普工作者要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領域的合作,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認真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推動新時期科普工作更加融入社會、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發揮科普工作更大的作用和效益;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離不開氣象科普工作,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推動新時期氣象事業科學發展和氣象科技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加強對氣象科普工作的領導,重視發揮氣象科普在各項氣象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完善有利於氣象科普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大氣象科普工作的投入,努力把新時期氣象科普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沈曉農在報告中説,新時期氣象科普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公共氣象服務需求,努力創新氣象科普的工作形式、內容、手段、運行機制,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加強氣象科普能力建設,大力推進氣象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增強應用氣象信息的能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安全福祉、提升全社會防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水平做出新的貢獻。主要任務是著力加強防災減災的氣象科普工作、著力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普工作、著力加強針對“三農”的氣象科普工作、著力提高公眾的氣象科普素質、著力加強氣象科普能力建設。
沈曉農強調,做好新時期氣象科普工作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氣象科普運行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氣象科普工作;加強業務系統建設,提高氣象科普工作質量;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增強氣象科普工作活力。
會上,鄭國光與秦大河向“農家書屋”和“安徽鳳陽小崗村”贈送了《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系列叢書》。
大會宣讀了48個全國氣象科普工作先進集體、42個全國氣象科普先進工作者名單以及32個第二批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名單。(吳越 吳家翔)
全國氣象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名單(48個)
北京市氣象局
北京氣象學會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
中國氣象報社科教部
氣象出版社
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61741部隊氣象中心
天津市濱海新區氣象預警中心
河北省防雷中心
山西省氣象影視中心
山西省臨汾市氣象學會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氣象學會
遼寧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吉林省氣象學會
黑龍江省氣象學會
上海浦東新區氣象局
江蘇省氣象臺
江蘇省氣象學會
江蘇省鹽城市氣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學技術處
浙江省德清縣氣象局
安徽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安徽省銅陵市氣象局
福建省氣象臺
江西省雷電監測預警與防護技術中心
山東省菏澤市氣象局
河南省濮陽市氣象局
湖北省武漢中心氣象臺
湖南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廣東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學會
海南省瓊海市氣象局
重慶市防雷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四川省氣象科技服務中心
貴州省氣象學會
雲南省普洱市氣象局
西藏自治區氣象學會
陜西省防雷中心
甘肅省蘭州中心氣象臺
青海省氣象學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學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氣象衛星地面站
青島市氣象學會
寧波市氣象學會
廈門青少年天文氣象館
深圳市氣象臺
全國氣象科普先進工作者名單(42名)
陸 晨 北京氣象學會
羅 勇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
吳曉鵬 氣象出版社
李 慶 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
李如彬 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
董兆俊 61741部隊海洋環境中心
周 慧 天津市氣象局
魏文秀 河北省影視中心
李國英 山西省氣象局
劉 彥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氣象學會
孫力威 遼寧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劉秀花 吉林省氣象學會
那榮波 黑龍江省氣象學會
袁志康 上海市寶山區氣象局
余志豪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
方 珂 江蘇省氣象影視中心
季潤生 江蘇省揚州市氣象局
彭海燕 江蘇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張 暉 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
趙虎炯 浙江省舟山市氣象學會
朱獻獻 安徽省氣象學會
周榕貞 福建省氣象學會
杜筱玲 江西省氣象臺
郭建民 山東省菏澤市氣象局
張海峰 河南省氣象局
丁建武 湖北省氣象學會
仇財興 湖南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徐建平 廣東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李耀先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學會
符大良 海南省氣象局法規處
王裕文 重慶市氣象學會秘書處
趙廣忠 四川省氣象局
薛 勤 四川農經網信息部
范元品 貴州省黔西南州氣象局
王建彬 雲南省氣象學會
黃德學 西藏自治區氣象學會山南分會
任建芳 陜西省防雷中心
王延鴻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寧新紅 青海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張玉林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學會
郭家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學會
李光亮 大連市氣象局
第二批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名單(32個)
河北省氣象臺
山西省臨汾市氣象局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氣象科普館
遼寧省瀋陽市氣象局
吉林省氣象科普館
上海浦東氣象科普館
江蘇省鹽城市氣象臺
江蘇省連雲港市花果山氣象科普館
浙江省德清縣氣象科普館
合肥氣象科技園
福建省龍岩市氣象臺
福建省漳平市氣象局
江西省廬山氣象局
山東聊城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湖北省襄樊市氣象臺
廣東省中山市氣象科普館
廣東省陽江市氣象局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氣象局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氣探測重點實驗室
貴陽氣象科技館
雲南省大理州氣象局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氣象局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山氣象科技園
蘭州大學半乾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
青海省西寧市氣象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氣象局
大連市氣象臺
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小學生科技中心
寧波市氣象科普中心
深圳市氣象臺
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氣象科普教育實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