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調流域,過去在河裏想看到魚很難,現在,卻是找一條沒有魚的河流很難。山東省推動環保工作向“制度化、經常化數字化”轉變,使水環境質量發生了重要變化,目前重點檢測的60條主要河流的87個斷面,只有3個COD濃度超過100 毫克/升,大部分都降到60毫克/升以下,許多斷面已經達到4類水質。而兩年前,山東省河流COD濃度在100毫克/升以上的比較普遍,有的高達800毫克/升。
來自山東省環保局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9月份,全省60條主要河流,COD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5%,氨氮平均濃度下降了33.1%,創造了山東省河流污染濃度的最大降幅。
2006年、2007年山東省連續兩年在國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責任書考核中名列第一。
河流水體污染主要來自工業企業和城市生活污水。環保部門經過排查發現,構成對山東省水體污染的工業企業主要來自1001家重點排污企業,這是控制住全省企業排污的主要閘門。而管住管好全省170多座城鎮污水處理廠,也就控制住了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主要閘門。
山東省環保局制定了《全省重點企業監管辦法》、《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水質監管辦法》,明確了省、市、縣環保部門的監管責任,形成由三級環保部門對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重點企業的每天、每旬、每月的橫到邊、縱到底的全方位監管,使全省環保工作由事後查處、被動查處、集中查處為主,逐步轉變為以事前監管、主動監管、經常性監管為主。
從去年7月開始,山東省環保部門突出抓了自動監控體系的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環境監控中心,對全省1001家重點監管企業、170多座城鎮污水處理廠、60條主要河流跨市斷面水質、17個設區城市建成區空氣質量以及25個主要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實行自動監測。截至今年3月底,省、市、縣三級環境監控中心已基本建成,並實現了全省聯網。全省五個方面的自動監測設備已經安裝1390台,佔計劃安裝的98%。從4月1日起,在全國率先正式使用自動監測的數據。
山東省環保局與省財政廳還聯合設置了4個環保獎項,省財政每年拿出2.01億元,對完成情況好的市實行“以獎代補”,充分調動了各市治污減排和改善環境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全省532家水污染重點企業已全部建成了治污設施,全省規劃建設的175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已建成運行150座,11座正在調試,14座正在建設,今年年底前將實現一縣至少有一個污水處理廠的目標。全省企業達標率已達到92%左右,污水處理廠達標率達到8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