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銀監會副主席表示我們有能力做好銀行業風險管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4日   來源:銀監會網站

我們有能力做好銀行業風險管控工作
——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在2008北京國際金融論壇上的講話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在當前這個複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形勢下,舉辦本次北京國際金融論壇特別有意義。在國際金融形勢動蕩不安、世界經濟面臨轉折的情況下,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個年頭。改革開放使我國銀行業不斷融入世界金融體系,也不可避免面臨著全球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回顧銀行業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思考現在面臨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展望未來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道路,我想借此機會就三個問題發表一些看法。

    一、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

    近期,國際金融危機繼續深化,各國紛紛採取大規模救市行動,金融市場持續大幅波動,實體經濟不斷惡化。繼冰島之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開始受到波及,國家風險陸續顯現。具體而言,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面臨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第一,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大幅波動。為應對危機,穩定金融市場,避免經濟陷入衰退,各國政府和央行紛紛採取大規模救市措施。不過,這些救市措施並未有效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全球金融市場仍劇烈震蕩。不論是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還是初級産品市場,都表現為價格劇烈波動,相應金融機構損失不斷擴大。截至目前,美歐大型銀行機構和保險公司報出的損失已經超過7000億美元;IMF預計次貸在全球金融業造成的損失將達到1.4萬億美元。繼大型金融機構之後,美國中小銀行、對衝基金等涉足結構化産品業務較深、信息披露較為滯後的金融機構的問題將陸續浮出水面。規模巨大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市場同樣蘊含著巨大風險。預計未來金融機構報出的損失還將不斷擴大,資本短缺問題將愈發嚴重。金融機構消化損失和補充資本都需要相當長的調整時間,因此,金融動蕩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

    第二,金融危機顯著影響實體經濟。作為世界經濟景氣程度的先行指標,波羅的海幹散貨船運價格指數(BDI)已跌破1000點(2008年11月12日為824點),從前期高點(2008年5月20日為11793點)急速下跌了93%,表明金融危機已經顯著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從國別看,美國10月份零售銷售下降2.8%,出現歷史最大跌幅;9月份工業産量下跌2.8%,是自1974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房地産市場繼續低迷,9月新屋開工指數下降6.3%,跌至17年來的最低水平,種種數據都表明美國已經陷入衰退。而英國第三季度出現了16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也處於衰退邊緣。德國、日本、荷蘭等國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已經或正在考慮減産和裁員。

    第三,新興市場國家風險開始顯現。隨著全球金融風暴持續升級,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風險日益凸顯。韓國股市匯市持續暴跌,外匯儲備捉襟見肘,政府已向多個國家發出求助信號。繼冰島之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的銀行體系也出現問題;烏克蘭、匈牙利已經得到了IMF的救助,塞爾維亞、巴基斯坦和白俄羅斯、土耳其等國也在等待IMF的經濟援助。在金融動蕩的衝擊下,新興市場發生國家風險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加大了。

    此次危機波及範圍之廣,全球幾乎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影響程度之深,不但全球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打擊,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組織作用、經濟發展模式等很多方面的理念也受到猛烈衝擊。反思危機發生的原因、發展的過程,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吸取。從我國銀行業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方面來看,首先,銀行業要堅持“以存款為基礎、以風險管理立行、以金融服務興行”的理念。其次,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它只能轉移和分散風險,並不能消除風險,因此,銀行業的金融創新要審慎,要充分考慮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任何情況下銀行業都必須堅持合規審慎的經營原則。再次,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不能放鬆,監管部門應該堅持審慎監管的原則,努力提高監管有效性,監督和幫助金融機構建立健全嚴格的風險管控機制和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能力。最後,從國際金融體系方面來看,應建立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應急和救助機制,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協調,同時充分發揮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作用。

    這是我講的第一個方面,對當前國際形勢和次貸危機的看法和認識。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銀行業和銀行監管的最新情況。

    二、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我國銀行業繼續保持穩健運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銀行業在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在發揮金融核心作用中擔負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亞洲金融危機後,特別是銀監會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未雨綢繆,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一些醞釀多年、難度很大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相繼啟動並堅定不移地得以推進。銀行業監管能力建設取得了歷史性進步,銀行業改革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資産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08年9月末,我國銀行業資産總量達到59.3萬億元,是2003年銀監會剛成立時的2倍多,是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的5倍多,是30年前剛剛改革開放時的195倍。

    二是資産質量明顯提高。從不良貸款情況看,通過財務重組和加強監管,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保持“雙下降”。從2002年末的20%左右下降到2003年末的17.8%,2004年末的14.1%,2005年末實現了歷史性進步,首次下降到一位數8.9%,2006年末、2007年末和2008年第三季度繼續下降到7.5%、6.7%和5.5%。農業銀行改革完成後,不良貸款將會進一步下降。

    三是資本實力和充足水平顯著增強。自1998年開始給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注入資本金和剝離不良貸款以來,特別是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以來,無論是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的個數,還是達標銀行的資産佔比,都有了大幅增加。2003年末,我國只有8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在8%以上。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共有192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達標銀行資本佔商業銀行總資本比例從2003年末的0.6%上升到目前的84.9%。以前我們的銀行從未問津過國際前10名銀行,但按照一級核心資本,國際上前10家銀行中我們已有兩家。

    四是整體抗風險能力大為增強。從風險消化能力看,損失撥備缺口逐年減少。2003年中國銀監會成立的時候,銀行業撥備缺口高達1.34萬億元,撥備覆蓋率僅25%。到2008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類資産減值準備金餘額8901億元,撥備覆蓋率大幅提高,農行改革完成後,我國商業銀行平均撥備覆蓋率將超過100%,達到國際先進銀行水平。

    五是盈利能力明顯增強。2002年,主要商業銀行稅前利潤僅為364億元,200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後利潤4467億元,2008年銀行業利潤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從資本利潤率和資産利潤率等指標看,我國股改後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已基本達到國際先進銀行水平。

    六是透明度建設大大加強。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已經嚴格按照審慎要求編制會計財務報表,徹底解決了過去內外“兩本賬”問題。不僅上市的商業銀行能全部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及時對外公開披露有關經營信息,自覺接受市場監督,非上市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也實行了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監督。可以説現在我國銀行業各項業務指標都處在歷史最好水平上。

    我國銀行業的穩健增長一方面源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源於銀行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同時也和監管當局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銀行監管理念和思路的創新密不可分。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銀行監管理念日益成熟,為銀行業穩健運行提供改革和發展動力。銀監會成立伊始,在立足國內、借鑒國際的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監管理念,“準確分類—提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監管思路和“風險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創新監管原則,實現了工作機制的“五個轉變”,強化了“六個方面”的工作重點。工作機制的“五個轉變”就是,具體監管工作由合規監管為主向以風險監管和合規監管相結合轉變;由“分割式”監管向注重法人機構總體風險的把握、防範和化解轉變;由“一次性”監管向持續監管轉變;由側重監管具體業務向注重監管公司治理和風險內控轉變;由定性監管向定性監管和定量監管相結合、加強風險評價和預警轉變。“六個方面”的監管重點就是,加強非現場監管;提高現場檢查質效;致力於並表監管能力的提高;加大功能監管力度;改善監管環境;強化準入監管。

    第二,銀行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明顯增強,為金融業安全運行提供保障。五年多的時間裏,以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為核心,銀監會先後發佈了200多項法律、規章以及規範性文件,內容涉及金融機構及業務市場準入、資本充足率、風險集中度、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關聯交易等諸多方面,初步建立了銀行業審慎監管法律新框架;通過加強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全面風險監管,妥善處置了一批高風險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歷史遺留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通過完善防火墻制度,將銀行與資本市場有效地隔離開來,避免資本市場的風險傳遞到銀行。各大銀行沒有出現因交易外匯、期貨等産品發生鉅額虧損的情況,沒有發生一例銀行倒閉和破産的情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的全部案件數量、百萬元以上案件數量逐年下降,為金融業安全穩健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三,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工作不斷深化,為銀行業穩健運行打下堅實基礎。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是一項非常關鍵而又艱難的全新改革實踐,目的是使國有商業銀行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建設健康而富有競爭力的中國銀行體系。在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帶動下,政策性銀行改革步伐加快,中小商業銀行也開始注重加強公司治理建設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設,先後有中信、華夏、興業和寧波、南京、北京等6家銀行成功上市。在銀行改革過程中,銀監會重點抓好銀行公司治理的改善,從機制、體制等根本性問題入手,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第四,採取前瞻性的審慎監管措施,及時化解宏觀經濟風險。監管理念、監管方式的創新和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是我國銀行業穩定運行的基礎,而我國銀行業經受了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衝擊,審慎的監管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幾年來,銀監會著眼于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適時採取了預防性措施,控制經濟過熱風險在銀行系統的出現。例如,嚴格控制銀行貸款用於炒股;嚴格房地産信貸管理,提高二套房貸門檻;嚴格控制“兩高一資”行業信貸;嚴格要求銀行業做實做好“監管四部曲”的每一步功課,確保分類準確、撥備提足;加大現場檢查力度;提高非現場監管分析能力,等等。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及演化,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結構化證券等金融創新不能脫離市場透明度建設和風險控制能力的範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市場的風險必須有效地相互隔離,直接融資不能完全取代以存款為本的間接融資。中國銀監會正是堅持這樣的監管原則,使我們較好地避免和減輕了金融危機的衝擊。

    三、保持充足的信心,推進我國銀行業穩健發展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遠沒有結束,明年我國可能面臨更加嚴峻和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從國際看,全球金融危機可能繼續惡化,美歐為解決流動性枯竭,挽救金融體系,不斷放鬆銀根,投入政府信用,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發達經濟體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潛在的通脹壓力對我國的經濟金融運行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國銀行業所持有的海外證券資産的違約風險和估值損失可能還會上升。從國內看,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趨向下行風險正在加大。目前,銀行業機構的中長期存貸款利率已經十分接近,銀行的利潤空間在不斷收窄。外向度較高的行業和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在上升,不良資産已呈抬頭之勢,特別是房地産行業高位回落,房地産企業信用風險進一步加劇,住房按揭貸款違約風險也在上升,企業經營環境普遍趨緊。

    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堅定信心,知難而進,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的十條措施,切實做好金融工作,加大銀行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對重點工程、災後重建、“三農”、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併重組、過剩産能向外轉移的信貸支持,加大對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改進金融服務,積極發展面向農戶的融資和小額信貸,進一步推動消費信用發展,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致力於加快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滿足農村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引導符合條件的境內外金融資本、産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設立機構。同時,高度重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將新增貸款規模向小企業傾斜,加強各商業銀行“六項機制”等內部建設,增強對風險的識別、定價和快速決策能力。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儘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

    另一方面,我們將大力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控工作,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一是要求銀行繼續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堅決限制對“兩高”行業、産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建立科學的銀行信貸政策評價方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完善風險提示制度,建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情況通報和風險提示專題會議制度;三是對外資銀行進行快速排查,了解風險敞口,對母行受危機影響的外資銀行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提示;四是與有關部門聯合啟動大額出境資金的特別監管,明確大額出境資金的事先報告制度,以持續監管為基礎,重點關注資金變相外逃情況;五是建立流動性壓力應急預案,對遇到流動性管理壓力的外資銀行,銀監會將聯合其他部門共同實施救助;六是與其他部委建立監管協作機制,共同維護金融穩定;七是要求銀行完善外幣金融資産風險盯市分析制度,做好壓力測試,及時制定風險防範預案;八是進一步強化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對風險進行充足撥備,提升銀行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朋友們,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險象環生的外部環境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得益於中央的正確領導,得益於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開放。儘管當前我們面臨的經濟金融環境仍充滿變數,但是我們對中國的銀行業充滿信心,對中國的經濟健康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有能力做好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控工作。

    謝謝! 

 
 
 相關鏈結
·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三位副主席談應對金融風險
· 銀監會: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
· 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大力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 中國銀監會召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座談會
· 銀監會:銀行業要加強對重大風險隱患預判和管理
· 劉明康:銀監會要做科學發展觀忠實實踐者執行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