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參事室通知要求學習郭崇毅的崇高精神和模範事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7日   來源:參事室網站

關於學習政府參事的楷模郭崇毅崇高精神和模範事跡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有關省轄市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

    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要在全國各地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系統開展學習郭崇毅參事活動的指示精神,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研究決定:結合當前正在深 入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和各省區市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系統,組織參事、館員和機關幹部認真學習政府參事的楷模——郭崇毅的崇高精神和模範事跡。

    郭崇毅1921年生於安徽合肥,2002年病故。他1937年16歲參加淞滬抗戰;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皖西解放區三分區肥西南辦事處主任;1949年參加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上海戰役;同年任民盟合肥分部主任委員、皖北區政協副秘書長;1949年12月4日,郭崇毅參加民盟中央擴大會議,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曾蟬聯安徽省政協委員41年、安徽省政府參事27年之久。

    郭崇毅是這中國共産黨的忠實諍友、人民群眾的忠實代言人。1955年和1956年,因堅持講真話、不講假話和違心的話,實事求是反映高級社浮誇和缺糧問題,曾兩度付出沉重的代價;但他懷著報國為民的人生理想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不因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動搖退縮,繼續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反映民生民意,忠實地履行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職責。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20多年間,郭崇毅報送了近百篇調查報告和政策建議。特別是在1978年我國農村改革的前夕,他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憑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大量調研得來的第一手材料,懷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在短短五個月內,連續三次上書中央,直言進諫,其膽識令人敬佩。對發端於安徽肥西的“包産到戶”這一農村改革新生事物,他滿腔熱忱地支持,並通過深入調研做出深刻理論闡述,為中央關於農村改革的重大決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的崇高精神與模範事跡,已載入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史冊。

    12月5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發表和新華社播發了通訊《政府參事的楷模——郭崇毅》。郭崇毅參事以天下為己任、實事求是、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精神風範,是我們在新形勢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緊密結合參事工作、文史館工作和機關工作的實際,學習他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的人生境界;學習他關注民生、心繫百姓的愛民情懷;學習他深入實際、直面社會的求實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敢説真話的道德情操。我們要通過開展學習郭崇毅參事的活動,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切實改進調研方法和工作作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積極推動政府參事工作和文史研究館工作的科學發展,為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而不懈努力。

國務院參事室 中央文史研究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五日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關於學習郭崇毅參事崇高精神和模範事跡的決定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研究決定,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學習郭崇毅參事的崇高精神和模範事跡。

    郭崇毅1921年生於安徽合肥,2002年病故。他1937年16歲參加淞滬抗戰;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皖西解放區三分區肥西南辦事處主任;1949年參加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上海戰役; 同年任民盟合肥分部主任委員、皖北區政協副秘書長;1949年12月4日,郭崇毅參加民盟中央擴大會議,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曾蟬聯安徽省政協委員41年、安徽省政府參事27年之久。

    郭崇毅是黨的忠實諍友。1956年,因反映高級社浮誇問題,曾付出沉重的代價,但他懷著報國為民的人生理想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不因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動搖退縮,繼續深入農村摸實情,反映民生民意,執著地履行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職責。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20多年間,郭崇毅報送了近百篇調查報告和政策建議。特別是在1978年我國農村改革的前夕,他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憑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大量調研得來的第一手材料,懷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在短短五個月內,連續三次上書中央,直言進諫,其膽識令人敬佩。對發端於安徽肥西的“包産到戶”這一農村改革新生事物,他滿腔熱忱地支持,並通過深入調研做出深刻理論闡述,為中央關於農村改革的重大決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的崇高精神與模範事跡,已載入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史冊。

    郭崇毅參事以天下為己任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風範,是我們在新形勢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學習他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的人生境界;學習他關注民生、心繫百姓的愛民情懷;學習他深入實際、直面社會的求實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敢説真話的道德情操。

    我們要通過開展學習政府參事的楷模郭崇毅的活動,進一步提高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改進調研方法和工作作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積極推動政府參事工作和文史研究館工作的科學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建言獻策質量和文史研究水平而不懈努力。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政府參事的楷模——郭崇毅

 

郭崇毅參事秉筆直書,為中央農村改革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2008年11月6日,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陳進玉(左二)、安徽省政府秘書長方寧(右一)等看望郭崇毅夫人程先芳。

    28年前的春夏之交,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一篇重要談話中,為當時頗有爭議的安徽農村改革做了結論:“農村政策放寬以後,一些適宜包産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産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安徽肥西縣絕大多數生産隊搞了包産到戶,增産幅度很大。‘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産隊搞起了大包乾,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

    安徽省政府負責人在一次座談會上動情地説:“談起安徽農村改革,不能不想起一位可敬的老人,他不顧個人安危,憑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大量調研得來的第一手材料,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連續三次上書中央,直言進諫,其膽識令人敬佩。他為農村改革所作的貢獻,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這位老人,就是最早向中央反映安徽農村包産到戶、為中央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的省政府參事郭崇毅。

    五個月中三次上書中央,他要讓最高決策者了解農村真實情況,了解農民對自主經營土地的企盼,讓農村改革星火燎原。

    1978年,合肥地區遭遇了百年罕見的大旱,從春盼到夏,從夏盼到秋,沒盼來一場透雨,晚稻顆粒無收,農民心急如焚。肥西縣山南區委書記湯茂林按照省委“借地種保命麥”的指示,聯絡山南實際進一步放大膽子,將“借”字改為“分”字,把土地分包到農戶,搶種保命麥。“借”與“分”一字之差,似乎比多少動員報告都靈驗,全區男女老少夜以繼日地挑水點種,硬是在一個月內搶種小麥10萬多畝,油菜48000畝,佔全區耕地面積80%以上。

    第二年夏季,山南區獲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豐收。麥收時節,安徽省政府參事郭崇毅滿懷喜悅回到山南家鄉。他走村串戶,查看實情。看到家家戶戶門前都是麥堆,有的農戶用大被單縫成裝麥的口袋,有的把麥堆在床上。夏季收穫這麼多糧食,連最精明的農民也始料不及。幾個正在插秧的青年聽説郭崇毅是省裏來的幹部,便説:“要是政府信得過,把田分給我們,保證年年豐收,給國家多交糧食!”

    在昏暗的油燈下,郭崇毅萌生了一種使命感:山南區黨委冒著風險闖出的路子,雖不為紅頭文件所允許,卻分明抓住了真理。如果廣大農村把生産關係調整到適合生産力發展水平,那該産生多麼巨大的物質力量!他奮筆疾書趕寫調查報告,要把山南的火種保護下來!

    1979年6月19日,郭崇毅的調查報告《關於參觀肥西縣午季(夏季)大豐收情況的報告》,八千多字幾乎是一氣呵成。他滿懷熱情地記述了生産責任到戶、夏糧成倍增長的生動景象;用令人信服的事實説明了包産到戶與“大呼隆”形成的鮮明對比;介紹了豐收後個人、集體、國家各得其所,五保四屬得到妥善安排;重點剖析了“包産只能包到組,不能到戶,到組還是社會主義,到戶就是資本主義”和“只要土地是集體的,按國家計劃生産、分配,包産到戶還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不是資本主義”兩種意見的是與非;建議領導部門和理論部門及時研究解答實踐中提出的理論問題,總結包産到戶的成功經驗。

    報告得到安徽省政府秘書長鄭淮舟的支持,但他們共同感到事關重大,決非一省一地所能解決;而省委深得人心的改革當時正引起上上下下不同的議論。於是郭崇毅拿定主意,要到北京直接向黨中央反映,讓最高決策者了解農村真實情況,了解農民對自主經營土地的企盼。

    1979年7月1日,郭崇毅選了個“吉日”進京上書。然而接待他的幹部和親友都給他潑冷水:紅頭文件明明寫著“不許包産到戶,不許分田單幹”,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嗎!幾經週折之後,老戰友蔣樹民指點他到中央制定農業政策的參謀部門——中國社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去試試。

    郭崇毅找到阜成門外北小街2號農業經濟研究所,王耕今所長和幾位研究員熱情接待了他。郭崇毅介紹了報告內容,闡述了當前農村不改革生産關係別無出路。他加重語氣説:“你們研究農業,要能到我們肥西去調研,寫一篇説明農業責任到戶並不改變社會主義性質,那真是字字黃金!”王所長接過報告,囑咐他三天后聽回音。

    三天后,郭崇毅大喜過望地得知,報告已經報送中央,中央領導同志給省委打電話支持安徽農民的首創精神。郭崇毅長出一口氣,感到一身輕鬆:總算盡到了自己的職責。

    然而,7月28日回到合肥,郭崇毅的神經又緊張起來。原來在他進京上書期間,肥西縣委7月16日正式下發46號文件:“縣委研究決定,重申不許劃小核算單位,不許分田單幹,不許包産到戶。已經包産到戶的生産隊,要重新組織起來。”郭崇毅趕緊把報告通過省農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周曰禮上報省委。8月1日,省委《政策研究》加按語全文刊登。8月3日,省委第一書記主持省委常委會研究農業問題,在會上一條一條念郭崇毅的報告,稱讚説“郭崇毅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報告的意見是對的,我們共産黨人要向這位黨外朋友學習。”會後,分管農業書記和政策研究室主任直接到肥西,糾正了壓制包産到戶的錯誤做法。肥西縣委又發出50號文件,允許繼續推行包産到戶。年底,肥西農村97%的村將土地包給了農戶。

    這一年8月,郭崇毅又應中國社科院農經所之約,寫出《責任到戶的性質及其有關問題》,對包産到戶從理論上加以闡述,分析了“不必要的十大憂慮”,安徽省委印成單行本發到全省;11月,又根據在六安地區調查寫出《關於六安地區七縣農業生産責任制的報告》,由中國社科院農經所印發,報送中央參閱。

    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講話了。他在《關於農村政策問題》的重要談話中,充分肯定了安徽肥西縣包産到戶和鳳陽縣的大包乾。8月16日,郭崇毅給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寫信,“懇切請求中央將農業文件中‘也不要包産到戶’一段,改為生産隊採取那種形式生産責任制,由社員自行討論決定”“在中央一再號召要按經濟規律辦事的同時,如果仍然由上面硬壓著不準責任到戶,反而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亂與損失。”

    1980年9月,中共中央發佈75號文件,農業生産責任制正式寫進中央紅頭文件。由安徽肥西、鳳陽等地點起的我國農村改革的星星之火,迅猛燃遍全國農村。

    為講真話他曾兩度付出沉重的代價;但他無怨無悔,始終如一守著一條底線:堅持講真話,決不説一句假話和違心的話。

    在安徽省城,了解郭崇毅的人都對他敢於直言格外敬重,因為他曾為不講假話和講真話兩度付出沉重代價。

    郭崇毅早年參加革命,年輕時就是“老資格”,和省城許多幹部比較熟悉。1955年,治淮委員會一位領導幹部以“莫須有”罪名入獄,郭崇毅連帶坐牢。專案組要他揭發所謂“反黨反革命”罪行,他堅持不説一句假話,不説一句違心的話。一年後,省委組織部長宣佈為他平反,賠禮道歉。

    然而不到半年,更大的災難又悄然向他襲來。

    1956年冬,35歲的郭崇毅受省政協委派到肥西農村視察。縣糧食局副局長陪他來到全省合作化運動“標兵單位”肥光高級農業合作社。聽到社主任彙報當年糧食産量453萬斤,比上年增産50%時,郭崇毅高興地説:“這樣的豐收令人鼓舞,請把社裏賬冊拿給我看看,以便給省上寫報告。”當晚回到縣裏,在昏暗的油燈下,郭崇毅一筆一筆仔細核對賬冊上的數字,發現實際産量只有285萬斤,比上年316萬斤減産10%。他頓時感到自己受騙了。

    第二天一早,他約上糧食局副局長又來到肥光社,要找社主任問個究竟。“你們介紹的數字和賬上的數字為啥不一樣?”社主任回答説:“您既然看出來了就實説吧!我們彙報的增産數是今年春天在農業生産會上向全省提出的‘挑戰數字’,實際秋季減産了。”郭崇毅問:“既然減産,為什麼不如實上報?”回答説:“縣裏不準呀!肥光社是全省高級社的紅旗,只能報增産,不準報減産,我有啥辦法呢?”看著“紅旗社”主任一臉無奈,郭崇毅沒有指責,當即請他把合併高級社前四位初級社會計都找來,當面把減産上報增産的情況一一核對,最後請社主任寫成書面材料,蓋上肥光社公章和主任私章。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參事室主任陳進玉出席第二屆世界溫州人大會
· 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考察團訪問挪威
· 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 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向汶川災區捐款
· 國務院任免商務部、參事室、新聞辦國家工作人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