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農業部認真組織實施草原保護建設重大工程,加強草原防火和鼠蟲害防治,促進草原地區走上了“生態恢復、生産發展、農牧民增收”的良性發展道路,取得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實施草原保護建設重大工程。2008年,中央投資各類草原保護建設資金20.5億元,實施了天然草原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草原防災減災等草原保護建設重大工程項目,有效帶動了地方和農牧民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推動了草原家庭承包、基本草原保護和草畜平衡三項基本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拉動了內需和就業,促進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提高和草原畜牧業生産方式的轉變。內蒙古自治區加快畜禽週轉出欄率,農牧民人均收入較快增長。寧夏自治區繼續在全區範圍實施天然草原禁牧封育和“草畜産業”工程,整合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發展人工種草,幫助禁牧農牧民改良畜種、技術培訓,全區羊只飼養總量比禁牧前增長近30%。2008年我國草原植被長勢好于去年和近年同期,屬偏好年份,有利於草原畜牧業生産,農牧民收入水平有望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二)不斷增強草原火災防控能力,確保草原火災損失降到最低。目前,全國共制定國家級草原火災應急預案1件、省級預案15件、地級預案50多件、縣級預案200多件,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草原火災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形成;設立縣級以上草原防火機構700多個,各級草原防火工作人員約7300人,行政主管、執法監督和技術支撐機構各司其責,草原防火管理體制初步建立;修建草原防火指揮中心20個、草原防火物資儲備庫44個、物資站51個,草原防火物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綜合防控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截至11月,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238起,受害草原面積9424.44公頃,受害草原面積比上年同期減少1469.10公頃,無人員傷亡和牲畜損失。
(三)切實提高草原鼠蟲害科學防控水平,確保重點地區防治效果。今年草原鼠蟲災害偏重發生,各級草原管理部門積極採取措施,科學防災減災。全國累計投入勞力108萬人(次),技術人員5.4萬人(次),完成草原蟲災防治7758萬畝,完成草原鼠害防治9688萬畝,分別比去年增加了20%和4%。按每畝平均減少鮮草損失30公斤,每公斤鮮草0.2元計算,僅減少牧草損失一項就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5億元。各地積極開展鼠蟲災害發生規律和防治新技術的研究,減少化學農藥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全國採用生物防治手段共防治草原蟲害2279萬畝,防治草原鼠害5747萬畝,防治面積分別佔總防治面積的29%和59%。農業部對北京周邊地區蝗蟲聯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內蒙古、河北兩省(區)共完成環北京周邊地區草原蟲害防治1373萬畝,實現了蝗蟲“不起飛、不成災、不進京”,為平安奧運做出了重要貢獻。針對今年西藏飛蝗發生的嚴峻形勢,農業部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和技術指導,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區)克服汶川地震帶來的困難,共防治西藏飛蝗257萬畝,使西藏飛蝗“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