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正在全面推開。日前,由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地方交通運輸大部門體制改革研究》和《深化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兩個研究報告印發,供各地學習、參考。研究報告提出了深化我國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及優化交通運輸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的基本模式,為交通運輸部門按照大部門、大管理、大統籌、大協調的思路,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創新體制提供了可借鑒的意見和建議。
主管部門和專業管理機構各司其職
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面臨“量”增長和“質”提高的雙重壓力,具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仍處於大建設大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很重;二是逐步向現代交通運輸業轉型,需要加快完善綜合運輸體系,促進行業科學發展。深化地方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應該包括:整合交通運輸行政資源,構建大部門體制;轉變行業政府管理職能,優化職能結構;統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專業管理機構改革,優化組織結構;全面推進行業依法行政,加強制度建設。
研究報告認為,大部門體制僅是改革的形式,核心在於促進政府職能轉變。要在大部門體制框架下大力推進政事、政企、政資、政社分開,決策和執行分離,進一步優化職能結構。凡涉及法規政策、標準規範、發展規劃等抽象行政行為的決策職能,應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集中行使;凡涉及直接從事公共服務和行政執法等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職能,原則上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設立專業管理機構分類行使。
研究報告建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專業管理機構的組織結構模式主要體現為“橫向部門制+縱向層級制”的直線職能制,以職能定位為基礎,橫向部門化設置機構,縱向層級化界定權責。
主管部門:一省一廳、一市一局(委)、一縣一局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橫向結構模式為職能整合的大部門制,即在地方三級政府層面推動形成“一省一廳”、“一市一局(委)”、“一縣一局”的組織模式。三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基本職能對象應該包括:公路、水路交通,城市客運和地鐵、軌道運營,民航機場,地方鐵路(包括城際輕軌),綜合運輸協調等。有條件的地區可爭取地方政府支持,納入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戰備、旅遊客運以及口岸、物流協調指導等職能。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縱向結構模式為職能錯位的層級制。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是省域內交通運輸行業管理的主要決策者,國省道(含高速公路)、地方航道、地方鐵路建設、養護、管理的事權責任者,全省交通運行指揮調度和二級應急管理的組織者,公共關係的主導者。市(地)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是省級和本級政府決策的執行者,市本級城區內港口、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養護、管理和城鄉交通一體化的事權責任者,市域交通運行指揮調度和三級應急管理的組織者,承上啟下的協調者。縣(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是上級決策的執行者,農村公路和本級城區港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養護、管理的事權責任者,運輸市場秩序維護的責任者,縣域交通運行指揮調度和四級應急管理的組織者,面向基層的諮詢服務者,鄉村交通運輸事務的組織和領導者。
專業管理機構:三局加兩局
交通運輸專業管理機構的橫向結構模式為同類歸併的部門制。省級層面可實行“3+2”的基本模式,即一般設置公路管理局、港航管理局和陸上運輸管理局,選擇設置綜合執法局(總隊)、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局(站)。市(地)級層面可形成公路管理機構(國省道屬於省級事務委託)、港口管理機構、陸上運輸管理機構(包括道路運輸、城市客運、地鐵和軌道交通)、機場管理機構為主的基本構架。縣(市)級層面可形成公路管理機構(農村公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為主的基本構架。
交通運輸專業管理機構的縱向結構模式為條塊結合的層級制。公路管理機構對國省道可探索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體制模式,對農村公路可探索實行省與縣之間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體制模式。港航管理機構對地方航道、地方海事可探索按流域設置省級垂直管理的體制模式,對港口和水路運輸則適宜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體制模式。其他專業管理機構大多適宜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體制模式。
中心城市:組建五個執行機構
《深化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分析了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體制的現狀,並提出了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推薦模式。
研究報告建議,中心城市組建大部門體制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對公路和城市道路、道路運輸和城市交通、水路交通、航空、鐵路、郵政、物流進行管理,主要負責宏觀決策、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綜合協調職能;組建專業化的交通管理機構,具體包括公共運輸管理機構、基礎設施管理機構、港航管理機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機構、綜合執法機構等五個執行機構;組建由各類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社會各界參加的行風評議和執法評議委員會等非常設的監督組織。(劉興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