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招商引資的角逐與拼爭,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演變為軟環境的對決與較量。如何營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吉林氣候”?2008年,吉林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打造優質軟環境,為吉林發展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軟環境建設的成效,取決於思想解放的程度,取決於建設服務型機關的決心和力度。2008年,全省軟環境工作貫穿了解放思想這個主線,著力在推動解決軟環境深層次問題上下功夫。省直各部門認真反思存在的“不適應”問題,制定出臺了200多項具體措施。各市、州和縣(市、區)也著力加強制度建設,解決深層次問題。5月,全省還開展了對貫徹落實2005年出臺的“十不準”規定情況的監督檢查,糾正和解決了存在的問題,使各地各部門軟環境意識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意識明顯增強。
政府服務是軟環境建設的重點和難點。2008年,吉林省著力在制約和規範權力上狠下功夫,深入開展了放權、減負、服務等幾個方面的工作,推動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在前兩批下放876項權力基礎上,2008年再次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權限305項,佔行政審批總數的51%。同時,減少和下放年審年檢項目42項,佔總數的67%,激發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繼續實施輕費減負。行政事業性收費除個別環保、節能減排項目外,其餘涉企的59個收費項目,按現行標準一律降低了5個百分點,每年可為企業和社會減輕負擔約1.5億元。同時,對吉林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進行清理,取消16項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暫停稅務登記證工本費等8項國家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將5項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每年可為企業和社會減輕負擔8000萬元。各市(州)、縣(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誰審批、誰清理”的原則,對本轄區內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進行全面清理,對保留的收費項目,原則上在現行標準基礎上至少降低10個百分點。針對越權審批收費行為開展了專項治理,以調度會方式,對省60個縣(市、區)相關情況進行逐個調度,糾正了存在的問題。實施“陽光政務”,在省直39個部門分別成立行政審批辦公室,全省縣以上政府普遍建立了政務大廳。制定了《省政府政務大廳行政審批事項並聯審批管理辦法(試行)》,縮減了行政審批時限,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同時,制定了《省政府政務大廳首辦負責制度》,目前省級大廳所有窗口均已實現了首辦負責制,各市縣政務大廳也普遍實行了該制度,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在全省各級政務大廳、辦事大廳開闢重點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再造審批流程,實行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省政務大廳28個項目的平均審批時間縮短了40%。
加強監督檢查,凈化企業發展外部環境。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重大項目開展跟蹤監督服務,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省紀委監察廳對24個投資總額近千億元的重大項目定期進行走訪,及時解決問題。各級軟環境辦都組建小分隊,配備專用車和暗訪設備,深入企業、機關、公路、市場明察暗訪,涉軟問題快速反應。東北亞博覽會期間,省軟環境辦向大會派出受理投訴舉報組,現場解決問題,維護了吉林省的形象。
“治理軟環境需要硬措施。”2008年,吉林省加大整治力度,嚴查“害群之馬”。突出查處了企業反映較大的司法不公、違法執法、損害企業和群眾利益、違反“十不準”規定等方面的案件。截至11月底,全省共受理企業和群眾涉軟投訴舉報2276件,辦結1751件。全省立案125件,給予黨政紀處分71人,為企業和群眾避免或挽回損失3.3億元。去年5月,省軟環境辦公開曝光3起涉軟案件,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提高軟環境建設水平。為解決“中梗阻”問題,省軟環境辦、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等部門,聯合組織省直56個中省直部門的159名參評處長向社會公開承諾,並通過明察暗訪、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民主評議。同時,委託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60個縣(市、區)開展軟環境評議。為了從源頭上治理亂收費、亂罰款,省軟環境辦牽頭,與省編辦、省人事廳、省發改委、省審計廳、省法制辦聯合對全省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及經費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剖析“收費養人”癥結,探索解決方法。制定了《省直部門軟環境建設責任制》(徵求意見稿),使軟環境工作走上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在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基礎上,在全省試點建立了電子監察系統,目前已開通長春、白山等5個視頻採集點。(崔雨姝 趙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