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吉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 為農民撐起了“保護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22日   來源:吉林日報

    “政策性農業保險幫了俺的大忙!”日前,永吉縣岔路河鎮農民李喜輝收到了安華保險吉林分公司的保險賠付。他家的水稻在去年9月17日遭受冰雹災害,損失較大,幸好他投了保險,挽回了部分損失。

    近年來,農業保險在吉林省發揮的保障作用已日益增強。截至去年末,吉林省保費收入達到6.89億元,風險保障水平為77.3億元。其中,種植業共承保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葵花五類作物,總承保面積佔省糧油作物播種面積的49.27%,參保農戶206萬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52.55%。養殖業承保品種為能繁母豬、奶牛,風險保障水平達到13.8億元。另外,安華保險吉林分公司還在省財政的支持下,開辦了煙葉、人參、肉食雞等吉林省自行補貼品種的保險業務。近兩年來,吉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累計賠付10.96億元,種植業保險農戶年均賠款330元,是投保農戶年均自繳保費的5倍。

    交費少、賠償快,廣大農民真心實意地歡迎政策性保險。扶余縣肖家鄉農民趙庭庫家中的8畝地,從2007年就開始參保,他覺得保費負擔並不算重。“玉米每畝保費20元,中央、省、縣三級財政補貼16元,我自己只掏4元。政府出的多,個人掏的少,這是一項惠農政策。”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種一畝水稻的物化成本大約400多元,要是絕收了,每畝保險賠款200元,加上國家減免農業稅、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各種補貼的100多元,自己承擔的損失只是小部分。

    農業保險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如何讓農民的購買潛力變為現實的購買能力,這一點單靠市場的力量來實現顯然不太現實。從吉林省的經驗來看,正是由於政府支持力度大,才使得政策性農業保險真正實現了“讓農民受益”的設計初衷。

    2004年,吉林省成立了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嘗試建立由政府、龍頭企業、規模養殖戶和農戶等多方承擔保費的保費籌措機制,以小險種為突破口在小範圍內開展農業保險試點。2007年,吉林省又成為國家首批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省份之一,玉米、水稻、大豆等農作物保險保費享受中央、省、縣三級財政補貼。2008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進一步擴大,保費補貼比例進一步提高,種植業保險試點縣(區)由27個增加到45個。

    據了解,2007年以來,共出動宣傳車輛7000余臺(次),印製發放各種宣傳資料500余萬份。12316新農村熱線還特地組織一批專家,隨時解答關於農業保險的各種問題。同時,政府還著力在村裏培養村幹部或威望高的農戶作宣傳員,將政策直接傳遞給每一個農戶。“關鍵是要管理做到位。保了,受災了,很快拿到錢了,比你説多少都管用。”省農業管理總站政策指導科科長王青海説。為了讓保費直達農戶,省政府把農業保險納入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建立起了部門協調機制,農業、水利、氣象、財政等部門共同組建領導小組。安華公司在農業保險的政策研究、機構設置、銷售渠道管理、風險分散、查勘定損規程等方面,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對各個環節業務的管控和制約。種植業保險變以縣為單位簽訂合同為保單簽到村、投保名細發到戶,印製了《農作物種植成本保險合同告知單》,實現了參保信息告知到戶。回執由參保農民簽字後,由基層公司收回並以村為單位統一存檔,真正實現了農業保險直接做到戶。設計了“零現金”賠款發放辦法,即把農戶賠款直接打到糧食直補賬戶或新開折,在賠款兌現過程中不發生現金流動。特別針對農業保險建立了電話回訪制度,詳細了解農戶的保險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推進農業保險的過程中,吉林省出現“兩難”現象:一是縣級財政補貼資金落實難。有的縣政府為了降低縣級財政補貼額度,減輕財政負擔,會壓低農作物參保面積,導致投保率較低,像安華保險在吉林省有7個縣的投保率不足30%。二是查勘定損工作操作難,農業災害查勘定損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完全按照商業性保險的查勘辦法來要求農業保險現場查勘工作,增加了保險公司現場查勘工作的成本和經營風險。為進一步推進全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業內人士建議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構建“企業+農戶”的生産模式,提高農業産業化程度。其二是切實解決基層政府的實際困難、調動基層政府的積極性。這是當前推進農業保險發展的當務之急。

 
 
 相關鏈結
· 保監會:促進農業保險發展 增強農民抗風險能力
· 保監會:2009年將努力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
· 海南省實施四大措施加大農業保險力度
· 海南省將採取四大措施加大農業保險試點開發力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