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佈了《2007~2008我國食品科學技術進展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近兩年來食品科技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報告》指出,隨著食品科技的快速發展,食品安全和控制已成為國內外最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報告》指出,2007~2008年食品行業的發展承受著很大壓力,但是仍然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勢頭,其作為製造業第一産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顯著。與此同時,中國食品科技也呈現出許多自身特點和新趨勢。趨勢之一是人才培養力度加大。據統計,2007~2008年,全國新增食品類專業的高校49所,初步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的全方位的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兩年來,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一次就業率高於80%,少數院校可達到95%以上。趨勢之二是科研投入和成果雙增加。據悉,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在食品科研方面立項總計有9個項目,108個課題,總投入經費達6億多元。同時,食品科技研究在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等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與理論方面取得了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的科技成果,開發了以生物技術、納米技術以及細胞分子水平為基礎的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和新産品,促使食品工業步入從數量增長向營養、健康和安全的轉變,産生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報告》認為,隨著國際交流的廣泛開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農學、生物學、醫學、數學和工學等基礎科學對食品學科的滲透,食品學科的研究顯現了新特點、新趨勢:食品加工過程的基礎理論、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安全與控制、食品生物技術等研究領域和相關技術成為該學科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最核心的技術;食品安全和控製成為國內外最受關注的熱點問題;評價體系也從傳統毒理學向現代生物信息學、基因芯片技術以及免疫學等新方法轉變。
《報告》指出,我國食品行業從業人數已超過950萬,約佔全國工業企業就業人數的17.95%。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我國食品行業。在此背景下,食品工業作為一個産業鏈很長、與農業、機械、包裝、運輸、材料、化學化工行業及服務業等關聯度很高的行業,需要快速調整科技佈局,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幫助解決城鄉就業問題並拉動內需。
據《報告》起草組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改善,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食品工業經濟運行平穩,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更加協調,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為經濟社會貢獻顯著。在面對巨大歷史機遇的同時,食品工業的發展也在謀求應用高新技術,進一步調整産業結構、企業結構、産品結構,捕捉各種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産業群,從而使農副産品精深加工和高技術的應用成為食品企業的主體。(彭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