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中科院出版《汶川大地震與科技救災》 約45萬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11日   來源:中科院網站

    汶川特大地震以罕見的人間慘烈震駭天下,也以人類救災史上的奇跡令世界嘆服。在這場中華民族偉大的抗震救災鬥爭中,中國科學院人以自己的頑強拼搏精神和智慧,踐行了科技國家隊的使命,以科學的力量支撐災區人民的希望。值此“5.12”汶川大地震週年之際,由中國科學院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編寫、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汶川大地震與科技救災——中國科學院“創新為民科技救災行動”紀實》一書,再現了科學院人在“5.12”抗震救災鬥爭中的真實足跡。

    該書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路甬祥于2008年6月3日在成都創新為民科技救災座談會上重要講話代序。路甬祥院長在講話中高度讚揚在全國抗震救災偉大鬥爭中,“包括成都分院在內的中科院各單位和廣大科技人員堅持創新為民,科技救災,反應迅速,主動請戰,部署得當,通力合作,許多研究所主要領導都親臨一線指揮協調,充分發揮科研力量綜合優勢,投身科技救災、捐款捐物奉獻愛心,體現了愛國為民的高尚情懷、奮勇拼搏的頑強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為抗震救災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路甬祥院長此次講話還通過對汶川地震等我國重大災情的分析深刻提出:“有效防範和抵禦自然災害,將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已經成為我國必須面對的現實而緊迫的重大課題。”“人類雖然還不能完全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人類有能力通過科技創新與通力合作,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提升預警、防災減災、救助和恢復重建的能力。我們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著光榮而艱苦的使命與責任,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

    該書編委會主任、中科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白春禮在為本書撰寫的前言中對中科院“創新為民科技救災行動”進行了全面回顧,並表示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中國科學院要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中國工程院在第九次院士大會上關於加強防災減災的重要論述和號召,為我國的防災減災提供科學認知和技術支撐,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創新貢獻”。

    《汶川大地震與科技救災》全書約45萬字,分上下兩篇。上篇以大量的圖片和文字,真實地記錄中國科學院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令,組織全院科技力量實施遙感應急監測與災情評估、寬帶無線應急通訊、應對次生山地災害、心理援助、災後重建等專項科技行動的內容和效果,並從政府表彰、媒體報道、社會用戶反饋等各個側面,展示了中科院科技救災的組織領導者和廣大科技人員一線拼搏的風采;下篇分專家論壇、學術研討會和專家訪談三部分,收錄了數十篇有關汶川大地震及其次生災害形成機理、救災技術、防災對策的代表性論文,較系統地反映了中科院專家學者對汶川大地震進行的科學思考。

    該書在編輯過程中,受命承擔編輯組織工作的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單位。在中科院辦公廳大力支持下,與科學出版社和全院數十個相關單位、部門緊密合作投入緊張的編撰工作。此書的不少編輯、撰稿人曾是災區一線科技救災的組織者、專家志願隊的成員和媒體記者,他們以實際行動又一次踐行了抗震救災精神,以特殊的勞動成果祭奠地震遇難的同胞,回報黨和人民對科學院人的信任與期盼。

 
 
 相關鏈結
· 曹健林率隊赴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調研
· 中科院院士:我國亟須加強天文研究領域國際合作
· 自然科學基金會中科院合作開展學科發展戰略研究
· 中科院舉辦“新時期科學思想庫建設”高層研討會
· 中科院:1000台科研裝備向全國中小企業免費開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