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在蘭州分別接受了《香港商報》總編輯陳錫添一行的採訪。陸浩説,力爭經過20年的努力,把甘肅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基地。
陸浩代表省委、省政府對《香港商報》多年來對甘肅發展的關注和宣傳表示感謝。他説,《香港商報》是中央在港創辦的經濟類綜合性國際媒體,多年來一直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十大中文報章之一,也是港人了解內地經濟和內地讀者了解香港及海外經濟的重要橋梁。希望《香港商報》多向廣大讀者特別是港澳同胞宣傳介紹甘肅,使更多的人了解甘肅、關注甘肅。
在簡要介紹了甘肅的省情後,陸浩分別從農業、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等方面介紹了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亮點和取得的成就:一是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經濟總量大幅躍升;二是糧食生産持續穩定,農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是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壯大,效益大幅度提高;四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許多方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五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事業不斷加強。陸浩説,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縱向比,成績不小,變化很大,可以説是翻天覆地;橫向比,同發達地區的差距仍在拉大,總體上還處在一個夯實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強化保障、加快發展的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要進一步加快甘肅發展,必須按照“四抓三支撐”的總體工作思路,堅持不懈地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全力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努力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西部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在談到下一步的發展時,陸浩指出,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産業,是加快甘肅發展的根本出路。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等下游産品開發形成規模,循環經濟蓬勃發展,農業特色産業方興未艾,新興優勢産業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批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在準確把握省情、科學判斷形勢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創新發展思路,提出以新能源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打造能源大省。這些年,我們著力發展風電産業,建設河西風電基地,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裝機容量可突破200萬千瓦,到“十一五”末,突破500萬千瓦裝機容量。隨著能源技術的發展,甘肅河西風光電新能源産業越來越展現出廣闊的前景,必將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甘肅的隴東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立足這一資源優勢,我們提出建設隴東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千萬千瓦級煤電基地,走煤電化並舉的良性發展的路子。
我們的想法是,力爭經過20年的努力,把甘肅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基地。
徐守盛在接受採訪時説,雖然現在甘肅的實力比較弱,但是發展的潛力、空間巨大。資源相對豐富,甘肅境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産有92種,其中保有儲量有6種居全國第1位,32種居全國前5位。工業基礎較好,經過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石化、有色、冶金、能源、裝備製造等有了長足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國家十分重視甘肅的發展,未來的前景廣闊。希望通過你們的宣傳,讓更多的香港企業了解甘肅,來甘肅投資合作,共同發展。
在談到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的影響時,徐守盛説,有人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對於外貿依存度較高的沿海地區影響可能很大,但對甘肅這樣的欠發達地區影響相對較小。事實上,甘肅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甘肅的産業結構單一,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而甘肅有色冶金産品價格已經完全和國際市場融為一體,國際市場價格的浮動直接影響了甘肅産品的價格。另外,甘肅主要為東南沿海企業提供廉價的勞動力,農民40%的收入來自於勞務,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大量農民工返鄉,導致農民收入降低。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從實際出發,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緊緊圍繞保增長這一首要任務,認真落實中央宏觀政策,採取了一系列産業振興、調整結構、拉動內需等化危為機的重大舉措,努力保持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徐守盛還就節能減排問題回答了香港商報記者的提問。他説,從2007年開始,國務院把節能減排作為考核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指標。兩年多來,甘肅在節能減排方面著手早、動作快、措施得力,都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我們從嚴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準入,加快淘汰落後生産能力,突出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加快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的建設,推進節能減排技術進步,引導支持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採取相應措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目前,全省上下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了共識,群眾的環保意識也大大增強。
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姜信治,省政府秘書長李沛文采訪時在座。(徐愛龍 白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