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一次會議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8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以重新編譯、傳播中國儒家文化原典為宗旨,《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7月27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國務委員劉延東分別發來賀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等出席。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作大會致詞。郝平指出,《五經》不僅支配了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而且影響到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許多朝代科舉取士的考試科目,也在全世界産生了廣泛影響,堪與以色列古經《摩西五經》和印度古經《吠陀經》相媲美。其思想對當今世界仍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但由於歷史原因,《五經》研究與翻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不僅在世界範圍內的認知度還不高,而且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適應世界各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學習中國文化需要的多語種譯本,個別經文只有英文或法文譯本,有的譯本甚至還是一二百年前傳教士翻譯的。這種現狀非常令人遺憾。

    郝平説,《五經》的系統翻譯,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工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深入交流,密切合作。

    郝平強調,各位學者在《五經》翻譯上達成的共識非常重要:一是要重視繼承前人的成果;二是要參考借鑒近30年來中國對經學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三是要重視中國大陸的考古新發現和由此帶來的經學研究新成果。

    按照《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的計劃,新《五經》將根據英譯本並參照經文底本,翻譯成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印地語和馬來語等8種語言。目前,選定翻譯的《五經》經文約70萬字,譯成英文約100萬個單詞,2500頁,其他語種的譯本有所不同。編譯將忠實于原文,儘量不受某一注疏或學術流派的影響,將原文翻譯成符合時代語言特色的譯本,既保證譯文的精確性,也考慮譯文的可讀性,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能理解並接受。英譯本《五經》預計三年半後面世,其他語種版本《五經》的編譯工作,將在英譯本定稿後啟動。

    據了解,現存的《五經》譯本大多是100多年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英國人理雅各在香港出版的英譯《尚書》、《詩經》和《春秋》,後來又出版的《禮記》和《易經》。另一套並不完全的早期《五經》譯本,是1889年至1916年法國神父顧塞芬在河北陸續出版的法譯本,但該版本早已絕版,內容也已陳舊。二戰後,雖然也出現過為數不多的新譯本,但因某些原因,一些質量較高的譯本遲遲沒有面世。

    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以色列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33名知名漢學家會聚一堂,就《五經》的翻譯體例、底本、出版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柯進)

 
 
 相關鏈結
· 郝平會見來訪的新西蘭工黨外事與民族事務發言人
· 郝平在京會見泰國教育部長朱林•拉薩納維詩一行
· 郝平率團抵越南河內出席第二屆亞歐教育部長會議
· 第三屆“語言與國家”高層論壇舉行 郝平作報告
· 國務院任命:魯昕、郝平為教育部副部長|更多任免
· 魯昕、郝平任教育部副部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