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蘭克福書展這一有著全球書業“奧林匹克運動會”之稱的國際書展做主賓國,中國不僅受到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境外媒體的報道同樣鋪天蓋地,尤其在開幕前後,媒體的關注達到最高潮。10月17日,德國最大媒體之一《法蘭克福彙報》記者馬克•西蒙和《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對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組委會副主任鄔書林進行了專訪。
記者:這是中國第一次參加這麼盛大的活動,主題館設計非常現代化,您如何總結中國在主賓國活動中的表現?
鄔書林:我們為舉辦中國主賓國活動做了精心準備,我們很清楚來這裡做主賓國是為了什麼,也預料到可能會發生什麼。我們是以自信、坦然的態度來做主賓國的,參觀過主題館,你就會清楚我們為何而來。我的中國同行告訴我,主題館令他們很震撼,書展主辦方和德國觀眾也高度讚揚我們的主題館。但到目前為止,很多德國媒體對中國主題館的報道還有些膚淺,他們沒有産生應有的文化感觸,這讓我感到十分遺憾。
中國主題館的展示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題是“繼承與弘揚”。我們梳理了從春秋到清代的所有現存出版物,選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拿到這裡展示。在中國,一些古代最重要的著作被按照原樣用宣紙高倣真出版,然後送到大學圖書館去珍藏,我們希望這些經典著作能讓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這足見中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第二部分的主題是“借鑒與吸收”。1983年,按照中國當時領導人鄧小平的指示,我們開始系統地翻譯出版世界名著。近年來,中國平均每年引進1.5萬種外國圖書,從亞裏士多德到愛因斯坦的作品,所有外國文學名著、當代所有學科學術帶頭人的學術著作都已翻譯出版。即使有的作品中的態度不友好,只要有學術價值,我們都會翻譯出版。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面向世界,即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對世界的發展狀況也非常了解,基辛格訪華時就吃驚地發現,中國對美國的了解遠大於美國對中國的了解。我所在的部門——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了長期計劃並以非常嚴謹的態度來實施這一翻譯出版工程。第三部分的主題是“創新與發展”。現在,中國每年出版27萬餘種新書,我們選擇了部分當代中國最重要的著作展出,比如《中國大百科全書》、《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等基礎性工具書。第四部分的主題是“暢想未來”。主題館的整體色調是白色,純潔、真誠,充滿古代文人氣質,69米長的書墻上擺放著大量空白圖書,我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起書寫未來這部大書的良好意願。我們對今後更好地發展有足夠的信心——有自己豐厚的文化底蘊、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和本國的當代創新作支撐,中國一定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記者:德國媒體對中國的態度分成兩種情況,一種認為能夠了解中國的,看得到中國的成就;另一種一直有一種很荒謬的看法,他們看到的不是面而是點,專門找中國的薄弱環節,認為不談這些就無法了解中國的成就。您如何看待外國的批評?
鄔書林: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三千年的文字記載史,我們經歷過盛唐的繁榮強大,也經歷過八國聯軍入侵的屈辱,當代還經歷過“文革”令人心酸的艱辛歷程。對於少數德國媒體的偏見和製造的事端,我們有足夠的承受力。德國媒體對中國主賓國活動的聲音可以是一種、兩種、三種甚至上千種,這個世界應當有多種聲音。但我認為,嚴肅、負責任的媒體必須守住真實這一底線。中國做主賓國是受法蘭克福書展邀請,但來了之後少數德國媒體卻製造如此多的麻煩甚至無端生事,我們對此採取了不屑一顧的態度。我認為,德國媒體對中國的態度大致分為三種:一種帶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敵視,一種能夠客觀報道,一種對中國了解不夠、關注不夠。我注意到,這兩天客觀報道增多了,還有一些積極的報道。今後,我們會精心、細緻地逐步改善交流方式,有針對性地介紹中國。
書展期間,我們精心組織的600多場文化活動,涉及展覽、電影等各個方面,希望德國人能夠借此更加了解中國。這幾天,書展露天廣場一直有京劇表演,很多外國人不理解為什麼參加書展要表演京劇,我們告訴他們,像你們通過讀《聖經》建立自己的道德觀念一樣,過去中國很多的老百姓是通過聽戲來閱讀和了解社會、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讓那些對中國抱有根深蒂固偏見的德國媒體改變態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希望他們在這次主賓國活動中,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有所增加。
記者:在德國,如果作家不能參加對話,人們就會談論這件事,不談論這件事可能就不會看到別的方面。習近平副主席在開幕式上講,中國會繼續自己的開放進程,發生這麼多事情,您認為中國的開放進程會繼續嗎?
鄔書林:在德國,如果作家有刑事犯罪,你們會不會因為他是作家而不追究他的責任?中國有數千名優秀作家,但在我們參加一場主賓國相關活動時,書展只給兩個作家名額,我們按照中國的民主程序,由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出版商選出兩名作家參加活動,會前雙方多次協商最後商定會議進程。但你們為了特定的政治需要突然改變議程且沒有通知中方,這至少是不道德的。德國媒體對中國的短期不理解,我們可以等,但如果認為你們認定的某幾個人就可以代表中國,13億中國人絕不會認同。
講到新聞自由、出版自由,中國人比誰都清楚這很重要。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民一直在完善和建設自己的民主制度,任何人干涉都是不理智的。我們不會按照西方的要求行事,更不會屈服於壓力。中國每年出版27萬餘種圖書、9500多種期刊、近2000種報紙,有7億手機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55億)、3.38億網民(其中4000萬人開博客)、400萬個網站,全世界發生的重要事情,中國網民都可以看到。中國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開放的國家,中國的《憲法》規定,人民享有言論出版自由。我們不否認現在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不需要外國人用他們的價值觀來要求我們,甚至橫加指責。我們參加書展,是來進行文化交流的,是來進行版權貿易的。
晏子使楚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講的是齊國人晏嬰出使楚國,楚王製造了一些麻煩企圖侮辱晏嬰,最終卻在晏嬰的機智應對下反受其辱。我看到,這兩天有的德國媒體批評某些德國媒體在對待中國當主賓國這個問題上連基本的教養都沒有了。中國人既知道怎麼當主人,也清楚怎麼當客人。我們很高興來法蘭克福書展做主賓國,這個平臺讓更多德國民眾、德國出版商與中國人和中國出版商有了更多交流。通過主賓國活動,中德人民的友誼進一步加深,中德政府的聯絡更加緊密,中德文化交流進一步向縱深推進,我相信,兩國人民有足夠的智慧在今後的時間內進一步深入開展文化交流。書展上這樣那樣的小插曲,只會激勵我們以後做得更好,這是我們最大的收穫。中國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早就説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的道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這一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