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氣象局專家解讀近期我國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11日   來源:氣象局網站

    11月1日,在北京迎來22年最早降雪的同時,北半球中高緯多個國家也打破了最早降雪紀錄。隨後,我國將迎來一次大範圍雨雪過程。當前,我國部分地區旱情和森林火險形勢嚴峻。雨雪天氣是否能緩和旱情?雨雪天氣對森林火險有何影響?記者就上述問題採訪了氣象部門有關專家。

北京迎來22年最早降雪:大氣環流與厄爾尼諾共同作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 顏昕11月1日,北京出現22年來最早的降雪。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影響評估室主任 張強:大氣環流調整經向環流加大,冷空氣活動強是主要原因,厄爾尼諾事件發生起間接影響。

    9月以來大氣環流一直平穩以緯向為主,10月末突然調整為經向環流,致使東亞地區中高緯度高度場偏低,東亞大槽偏強,從而利於強冷空氣南下與底層來自海上比較豐沛的暖濕氣流交匯,影響我國東部地區,引發雪雨天氣。

    同時,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對北半球中高緯地區遭遇寒流和暴風雪襲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今年3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開始由正常向偏暖方向發展,到6月偏暖幅度達0.5℃,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目前仍然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已經形成一次中等偏弱的厄爾尼諾事件。研究表明,當發生厄爾尼諾事件後,這種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暖的狀況,對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秋末至冬季的氣候往往産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北美地區和我國北方的降雪頻次增多,對北半球中高緯地區遭遇寒流和暴風雪襲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中東太平洋海溫達到厄爾尼諾狀態後,上升速度變得平緩,海面水溫基本維持在偏暖0.5~1.0℃,只有很少一部分區域達到了1℃以上。

    另外,大氣對海溫的相應較慢,南方濤動指數不穩定。西太平洋海面水溫下降慢,副熱帶高壓系統西伸偏西、偏強。西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雖然活躍,但受副熱帶高壓系統的阻擋,熱帶氣旋活動偏南,只能影響華南南部,不能影響到我國南方乾旱區。典型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應該是西太平洋海溫偏冷,副熱帶高壓偏弱,受厄爾尼諾影響我國南方應該多雨。所以説前期我國東部地區乾旱並非受厄爾尼諾影響。自10月中旬後,大氣對海溫的相應加快,而較穩定。厄爾尼諾影響對我國氣候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

    10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異常的特徵與1960年和1987年的同期演變有相似性,專家分析預計,今年冬季我國氣溫較去年偏低氣溫,冷暖起伏大,新疆、內蒙古、東北等地應有針對性的做好農作物、人、畜安全越冬和防禦流感的工作。

北半球中高緯多個國家打破最早降雪紀錄

    顏昕:10月12日至13日,歐洲的德國、奧地利、瑞士和波蘭等國家迎來今年的第一場大雪,打破最早下雪紀錄。為什麼與我國北方同處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一些國家10月中旬以來也提前進入了冬季。

    張強:同樣與大氣環流調整突然和海溫異常等綜合因素有關。

    大氣環流10月中旬突然調整冷空氣活動加強是北半球中高緯地區遭遇寒流和暴風雪襲擊直接原因。進入10月以來,中高緯度冷空氣活動主要集中在西半球和歐洲上空。北美、大西洋和歐洲西部上空各有一個冷空氣活動中心,冷空氣的頻繁活動,不斷導致上述地區出現強降溫和雨雪天氣。特別是10月中旬的兩次強冷空氣加強南下,給歐洲、北美的部分地區帶去強降溫和大雪天氣過程。10月下旬以來,大氣環流再次強烈調整,冷空氣活動再次加強,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東半球。受其影響,北美大陸再次遭遇低溫和暴風雪襲擊,同時東移冷空氣加強南下,也引發我國東部地區出現強降溫和異常雨雪天氣。同樣,厄爾尼諾事件對北半球中高緯地區遭遇寒流和暴風雪襲擊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全球變暖是北半球中高緯地區遭遇寒流和暴風雪襲擊的大背景。研究分析表明,全球變暖總體使得寒潮冷空氣活動減少,冷氣候事件總體有減少趨勢,但極端強冷空氣和暴雪災害也會突然發生。在氣候變暖背景下也導致了低層空氣明顯變暖,大氣不穩定性增加,強降水、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增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有所增強,氣象災害也愈發嚴重。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過去百年一遇或幾十年一遇的極端氣象災害事件出現的概率,出現時間、範圍和地域將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氣象災害的發生更難以預測。

厄爾尼諾現象與厄爾尼諾事件

    顏昕:“厄爾尼諾”這個詞對網友並不陌生,網上有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兩種説法,二者有什麼區別?

    張強: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産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是沃克環流圈東移造成的。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

    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的區別主要是持續時間的長短。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範圍異常偏暖並持續6個月以上的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時間上還未到達6個月。此次厄爾尼諾雖然還未到達6個月,但是據預測會持續到2010年1~2月,所以我們也稱為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全過程分為發生期、發展期、維持期和衰減期,歷時一年左右,大氣的變化滯後於海水溫度的變化。其基本特徵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現象。

形似冰雹的固態降水——霰(xiàn)

    顏昕:11月9日,冷空氣來襲,很多北京的網友有一個共同的疑惑:“上午降的是雪嗎?怎麼感覺不像雪,像冰雹。”這種白色不透明的顆粒固態降水是生活中不常見的天氣——霰。什麼是霰?霰有什麼特點?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林建:霰(xiàn):白色不透明近似球狀(或呈圓錐形),有雪狀結構冰相粒子組成的固態降水,直徑2~5毫米,著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寫過“夜深煙火滅,霰雪落紛紛”的詩句,霰是眾多天氣現象中的一種,通常在降雪前出現。

    霰産生於擾動強烈的雲中,由雪晶(或雪團)大量地碰撞過冷雲滴,使之凍結併合而成,下降時常呈陣性。它不屬於雪的範疇,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屬未結凍狀態。

    顏昕:霰是怎樣形成的?他和冰雹有什麼區別?這種天氣現象很普遍嗎?

    林建:霰發生在冬季,冰雹多發生在夏季;冰雹是半透明的,霰是不透明的結晶體;霰出現的幾率較小,冰雹出現的幾率較大。

    霰和冰雹形成的條件不同。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冰雹必須要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強烈的對流天氣,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補充。只有在強烈對流的條件下,才能維持初始形成的冰雹在不斷地向上和下降做往返運動,雹核在過冷卻水中不斷增大體積,就好像“滾元宵”似的越滾越大,直到上升氣流無法支持冰雹的重力時,便一落千丈地掉了下來。

    別的國家也會有霰出現,但目前地面觀測代碼中霰和冰雹使用同一個代碼。

氣候變暖 對流活動增強 雷電天氣較為頻繁

    顏昕:11月9日、10日,北京有雷出現,民間稱冬季打雷現象為“雷打冬”,這種情況在常見嗎?為一般來説,10月後南方雷電天氣應該較少,但是今年11月南方雷電天氣較為頻繁,為什麼?

    林建:冬季打雷雖然並不常見,但也是正常現象。由於高空氣溫很低,形成空中上面冷、下面暖的不平衡狀況,大氣層不穩定,因而出現了打雷現象。同時説明中低層空氣濕度大,容易形成雨雪,故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之説。“雷打冬”只説明當時天氣為冰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與後段時間是否出現低溫冰雪天氣並沒有必然的聯絡。如果冰雪多,氣溫低,家畜最易遭受凍害和誘發疾病,應該採取防寒、防凍措施。

    張強:主要是冷空氣強度較強,與底層來自海上的較暖的暖濕氣流交匯,其南北兩股氣流溫差大,引起對流活動強而造成。另外,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不排除階段性的低溫或者強冷空氣侵襲。氣候變暖導致地表溫度較高,即使受強冷空氣襲擊,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地表溫度會快速回升,同時低層空氣明顯變暖,大氣不穩定性增加,對流活動可能就會增強。

大範圍雨雪天氣對緩和乾旱較為有利 

    顏昕: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受北方南下擴散的冷空氣與西南暖濕氣流共同作用,將迎來一次大範圍雨雪天氣。此次冷空氣過程爆發性強,引發的主要是雨雪天氣。哪些地區將受到了影響?

    林建:中央氣象臺11日6時發佈暴雪預報:11日白天到夜間,內蒙古河套地區、陜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東部、山東北部等地有大雪,其中,陜西北部的局部地區、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東北部等地有暴雪,降水量約有8~16毫米。另外,東疆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內蒙古中部、華北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夾雪。南方的雨似乎在和北方強降雪較勁,都不想“示弱”,南方部分地區將有大雨光臨。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四川盆地、貴州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陣雨;其中,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西、福建中西部、廣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

    另外,我們在關注雨雪天氣的時候,也要注意冷空氣帶來的大風影響,特別是海上行駛船隻和作業人員。預計今天白天至夜間,遼寧、華北東部、黃淮、江淮等地有4~6級風,江河湖面瞬時風力可達6~7級。渤海、黃海、東海大部海域、台灣海峽將有7~8級東北風;台灣以東洋面和以南海域洋面將有6~7級東北風。

    近日氣溫偏低,雨雪天氣較多,部分地區雨雪較強,大家要注意禦寒保暖以防感冒,駕車的朋友請注意交通安全,小心駕駛。

    顏昕:“寒冬不寒,來年不豐”,“瑞雪兆豐年”冷空氣雖然是我國冬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但是也有氣象學家認為,必要的降溫、降雪是風調雨順的保障。降溫、降雪的影響是否具有雙面性?

    林建:降溫、降雪在給交通、農業等帶來不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有利的影響。首先是面對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顯著的趨勢,降溫、降雪對溫室效應帶來的一些危害具有調節和緩解的作用。其次降溫、降雪帶來的強降溫具有消滅病菌和減輕病蟲害的作用。不僅包括農牧業和林業的病蟲害,還包括一些傳染性病毒,對一些病毒的傳播也能起到抑製作用。再次,降雪可以凈化空氣,例如近期出現的大霧不利於空氣污染物的擴散,此時出現降雪有利於空氣污染物的擴散。

    降溫、降雪的效應具有雙面性,我們應該科學地認識,只看到其中的弊或者利都是不全面的。

    顏昕:目前,我國淮河以南大部地區存在中度到重度氣象乾旱。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將會給我國南方旱區帶來降水,對緩和或者緩解旱情較為有利。什麼是氣象乾旱?分為幾個等級?乾旱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旱情程度不同産生災害,旱到什麼程度才會産生災害?

    林建: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將會給我國南方旱區帶來降水,對緩和或者緩解旱情較為有利。各地氣象部門應抓住有利條件,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以補充地面水資源的短缺。

    乾旱指因久晴無雨或少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而形成的一種氣象災害。《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中將乾旱劃分為五個等級,並評定了不同等級的乾旱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

    正常或濕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濕潤,無旱象。

    輕旱,特點為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乾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

    中旱,特點為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乾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幹土層,植物萎蔫、葉片乾枯,果實脫落,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産、人畜飲水産生一定影響。

    特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乾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工業生産、人畜飲水産生較大影響。

    乾旱預警信號分為橙色、紅色兩級。

    乾旱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一週綜合氣象乾旱指數達到重旱(氣象乾旱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縣(區)有40%以上的農作物受旱。

    乾旱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一週綜合氣象乾旱指數達到特旱(氣象乾旱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縣(區)有60%以上的農作物受旱。

冰雪過大使可燃物增多 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增高

    顏昕:近期,氣象衛星監測到內蒙古有明火,廣西、雲南等地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高。乾旱是否是誘因之一?什麼是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森林火險有幾個氣象等級?

    林建:乾旱是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較高的原因之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主要考慮天氣和氣象要素的變化,對森林可燃物易燃性的影響,依次為依據劃分的火險等級,稱之為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製作和發佈火險天氣等級的預報稱為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潛勢預報。

    目前中央氣象臺業務上預報的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有五級。

    等級 表現

    一級 氣溫偏低,相對濕度大,林區潮濕而不易燃燒。無火險,不易發生火災。

    二級 氣溫不高,相對濕度較大,林區較潮濕而難燃燒。屬低級火險,由火種引起的火災燃燒後蔓延也很慢。

    三級 氣溫較高,濕度不大,林區較乾燥,有利起火,可蔓延。屬中級火險,易引起火災且蔓延較快。

    四級 氣溫高,濕度小,風力大,林區乾燥,有利起火,容易蔓延。屬高級火險,易引起火災且蔓延較快。

    五級 氣溫高,濕度很小,風力小,林區乾燥,極易起火,蔓延迅速。屬特級火險,極易引起火災且蔓延特快。

    顏昕:可能很多網友不知道冬季的降雪可能導致森林火險,一般都認為降雪和降雨一樣是可以減少熱源的,為什麼降雪容易導致森林火災?

    林建:較為嚴重的冰雪會造成植物折枝或者倒伏,南方如果冰雪嚴重時還會造成植物的凍傷凍死,冰雪過後大量的植物枯死,這樣就使森林裏的可燃物增多,如果這些枯死的可燃物不能及時清除,就會造成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增高。一旦有野外用火不當,或者其他的原因就會引發火災。

    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出現大範圍的低溫冰凍天氣,南方地區發生強降雪和凍害,受災大部分地區都有樹木被凍死和被積雪壓斷,致使今春林內死樹枯枝等可燃物載量明顯增加。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林業局要求各地充分準備應對處置措施,強化防災減災工作。特別是南方地區要採取有力措施,及時做好雪災過後森林防火工作,集中組織搞好林區林內死樹枯枝的清理,加強林下可燃物管理。

    顏昕造成森林火災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我們剛才談到的大規模的降雪和氣候變暖以外還有哪些原因?

    林建:森林火災發生有自然和人為的原因。人為原因佔很高的比例,佔98%以上。主要致災原因有:燒荒燒炭、電線引起、燒牧場、燒窯、燒隔離帶、機車噴火、野外吸煙、取暖做飯、燒山驅獸、上墳燒紙、小孩玩火、外區域燒入、雷擊火、故意放火、自然火等。還有一些火是因為鄰近地發生了火災引發的。例如我國有幾次森林大火就是從俄羅斯燒過來的,然後在相應的氣象條件下繼續蔓延。人為原因中:生産性火源佔38.75%,非生産性火源佔42.85%,其他人為火源佔2.15%。

    自然火佔1.12%,自然的原因還有雷擊、閃電、自燃等。今年11月雷電比往年多,各地應做好防範準備。

 
 
 相關鏈結
· 氣象局:我國出現入冬以來的最大範圍雨雪天氣
· 氣象局週密部署做好防範大範圍雨雪天氣保障工作
· 氣象局:未來三天我國將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
· 氣象局: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
· 氣象局:7-11日華北東北等地將出現明顯雨雪天氣
· 氣象局:西北東北等局地雨雪 桂瓊局地大到暴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