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2日,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管理培訓班暨國家級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出席了培訓儀式。
我國是世界上畜禽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大多具有高繁殖力、肉質鮮美、適應性強、耐粗飼等種質特性。如太湖豬、北京鴨、絨山羊等等。這些資源稟賦是我國畜牧業自主創新、提高競爭力的優勢所在,它們在過去和當今畜牧業生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根據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狀況,農業部制定了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公佈了138個國家級保護品種,同時驗收公佈了第一批119個國家級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名單。加強國家級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建設,對國家級保護品種實行有效保護,必將推進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
培訓班邀請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沅等著名專家,就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資源保護的國家行動和全球計劃、資源保護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等內容進行培訓。代表們普遍反映,本次培訓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理論與實踐聯絡緊密,通過學習和培訓,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收穫很大。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介紹説,今後農業部將進一步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的管理和技術服務,建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與國家級資源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聯絡制度,加強技術指導與技術服務工作。
全國31個省區市的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和技術推廣機構的相關負責同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委員,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了培訓。培訓班由農業部畜牧業司和全國畜牧總站主辦,北京市農業局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