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重慶市民政暨殘疾人工作會議上獲悉,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突出抓好了十大惠民工程。
一是城鄉低保應保盡保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農村低保對象達到116萬人,佔農業人口的4.97%,較上年增加38萬人,增長48.7%;城市對象70.4萬人,佔非農人口的7.76%,同比下降1.22個百分點。城鄉低保分類救助對象由原來的四類擴大為六類,達到68.5萬人,較原來增長2.9倍;分類救助標準由每人每月25元和10元分別提高到35元和20元,分別增長40%和100%。
二是專項救助範圍進一步拓展。醫療救助惠及面不斷擴大,救助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資助參保211.5萬人,同比增長37%;享受醫療救助71.5萬人次,同比增長13%;全年支出救助資金3.2億元,同比增長36.2%。制定出臺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為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特殊困難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教育救助,市和區縣財政投入2850萬元,資助1.93萬名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免交學費就讀普通高中。制定出臺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家庭認定辦法,開展了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
三是救災減災工作不斷加強。面對“6.5武隆山體崩滑”和“6.19”、“7.10”、“8.30”等暴雨洪災,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迅速反應,迎難而上,通力協作,救災工作成效明顯。2009年,通過積極向中央爭取資金投入,市財政將救災資金納入預算安排,全年市級安排特大自然災害救濟款3.01億元,共救助災民310萬人次,恢復重建房屋2.2萬戶、6.7萬間。進一步完善了市、區縣、鄉鎮和村(社區)四級救災應急預案,創建減災示範社區120個,增加市級救災物資儲備700萬元。
四是養老服務事業取得新進展。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由年人均1678元提高到2394元,增長43%。充分利用我市成為全國首批養老服務試點省市的契機,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中央和市級共投資3.33億元,安排建設1個國家級示範養老機構,12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6個區縣社會福利中心,10所社會辦示範養老服務機構,100個社區托老所和159個農村敬老院。這些項目完成後,全市將新增城鎮養老服務床位6000張,農村敬老院床位1.12萬張。
五是兒童福利事業穩步推進。繼續實施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明天計劃”和“重生行動”,全年完成康復手術194例。積極推進“愛心家園”建設,加強兒童收養服務,幫助孤兒回歸社會,全年完成收養登記1077件。加強兒童福利服務設施建設,啟動建設了3個兒童福利機構和5個流浪未成年保護中心。
六是基層民主和社區建設不斷深入。全市有4個區、5個街道、14個社區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稱號”。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新增試點村453個。紮實開展“難點村”治理,全市376個“難點村”已完成20%的治理任務。市和區縣投入1.2億元,新建城市社區服務中心25個、服務站255個。協同組織部門新建和改擴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2500個。
七是優撫安置工作紮實開展。完成了171名軍休幹部和5593名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分別佔全年任務的135%和99.4%。著力提升就業能力,城鄉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率達70%。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分別增長15—59%。5個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設施改造項目工程啟動實施。
八是社會組織建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全年新增社會組織819個,較上年增長11%。注重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指導社會組織認真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定出臺了基金會評估辦法和標準,與市社科聯共同舉辦了首屆“重慶市社團高峰論壇”。
九是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進一步規範。全市共撤銷26個鄉鎮,設立28個街道,改設5個民族鄉,紮實開展了湘渝線、渝黔線、渝陜線和縣級平安邊界線創建工作,地名公共服務工作順利推進。婚姻登記機構規範化建設率從去年的23%提高到61%。城鎮文明治喪管理引導工作平穩實施,農村非法公墓清理整頓繼續深入開展。全市共救助城市流浪乞討人員2.5萬人次。
十是福彩慈善事業實現進一步發展。全年共銷售14.03億元,較上年增長25.8%,共籌措公益金4.69億元,其中市和區縣共留成使用2.14億元。慈善事業全面推進,全年共募集社會捐贈款物1.33億元,新建鄉鎮(街道)稻草援助中心57個、街道(社區)慈善超市17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