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工作座談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動員各級各部門推動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跨越發展。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馬飚作重要講話,強調堅持“四個非常”,抓住“八大重點”,進一步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真抓實幹,舉全區之力加快推進經濟區大産業、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遊、大招商、大文化發展,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取得重點突破,實現跨越發展,開創全新局面。
自治區領導陳際瓦、李金早、沈北海、車榮福、陳章良、楊道喜、林念修、高雄、李康、梁勝利,自治區政府秘書長王躍飛,北部灣經濟區6市主要領導、部門負責人,區直、中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座談會。
會議由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主任陳武主持。
馬飚在講話中指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立4年來,特別是2008年1月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部委對經濟區給予了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産業優先發展、交通優先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的戰略部署,明確把經濟區開放開發作為全區發展的戰略重點和龍頭。自治區還出臺加快經濟區開發建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設立了重大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加快推進經濟區開發建設。幾年來,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增長明顯提速,保稅物流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重點産業園區蓬勃發展,重大産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國際大通道框架初步形成,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大幅度提升,開放合作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北部灣經濟區已成為我國發展最快,經濟最活躍、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馬飚強調,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已經取得良好成效,當前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今後2-3年是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全區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對當前經濟區開發建設面臨形勢的認識判斷上來,進一步舉全區之力,採取超常規舉措,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信心、更多的投入、更快的速度,形成大合力,施展大手筆,採取大動作,實現大突破,一鼓作氣,乘勢而上,不斷開創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新局面。
馬飚要求,必須集中力量,打破常規,採取“四個非常”,加快推進經濟區大産業、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遊、大招商、大文化發展,實現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突破。一要做強做大産業,加快形成産業集群。把重點産業園區的建設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新的突破口,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區開放開發工作的重點,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制定傾斜支持措施,特別是要集中力量建設11個自治區重點支持的産業園區。
二要建設大港口,加快建成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建成防城港區、欽州港區、北海鐵山港區3個億噸級港區,使北部灣港總體吞吐能力超過3億噸。
三要完善大交通,加快構建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力爭用2-3年時間,全面打通經濟區通往周邊省市、國家和地區的高速公路、快速鐵路通道和大密度的航空通道;形成南寧到北部灣經濟區各城市1小時以內、到廣西主要中心城市2小時左右、到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左右的快速交通網絡;打通連接沿海3市的濱海公路,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形成有效的運輸網絡。
四要構築大物流,加快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支撐體系。用2-3年時間,初步建成以保稅物流體系為核心,生産性物流、國際貿易物流、城市商業物流和專業市場協同發展的大物流體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要推進大城建,加快建設北部灣城市群。組織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規劃綱要》和陸續修編的各市城市總規,集中區域,抓住重點,突出濱海特色,務求紮實有效。
六要發展大旅遊,加快打造世界級濱海旅遊目的地。抓緊實施《北部灣旅遊發展規劃》,重點抓好區域旅遊資源的整合,進一步完善經濟區旅遊規劃體系,深度開發旅遊資源,讓老百姓看得到、享受到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的成果。
七要實施大招商,集中力量組織重點産業園區招商。抓好重點産業園區的針對性招商,集中組織廣西企業入園發展,舉辦系列大型招商推介活動。
八要發展大文化,加快提升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軟實力。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宣傳方式,立體唱響“北部灣品牌”;發掘利用現有資源,發展文化、教育、體育等産業事業。
馬飚強調,實現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重點突破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科學把握內在關係,明確産業是根本、港口是龍頭、交通是基礎、物流是支撐、城市是核心、旅遊是朝陽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招商和文化是引資金、聚産業、樹形象的重要手段。8個重點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各級各部門必須認真領會,科學統籌,抓住重點,協同推進,務實高效地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重點突破的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強大合力;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進一步落實優惠政策,增強發展動力;進一步擴寬投融資渠道,增強發展後勁;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強化智力支持。(記者 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