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地震局:地震專家分析近期全球地震頻發情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08日   來源:地震局網站

關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等知識

    什麼是地震帶,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答: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佈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佈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 分佈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台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這裡是全球分佈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 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佈比較零散。

    海嶺地震帶 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海底山脈)。

    什麼是板塊構造,它與地震活動有關嗎?

    答:地球最上層包括地殼在內的約100千米範圍的岩石圈並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連在一起的雞蛋殼,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層稱為板塊,它們各自在上地幔內的軟流層上“漂浮”、運移,有的板塊會俯衝到地幔內數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塊有六塊,分別是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另外還有一些較小的板塊,如菲律賓板塊等。

    把世界地震分佈與全球板塊分佈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兩者非常吻合。據統計,全球有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僅有15%的地震與板塊邊界的關係不那麼明顯。這就説明,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什麼是地震?

    答:廣義地説,地震是地球表層的震動;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可分為三類:

    天然地震 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

    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

    脈動 由於大氣活動、海浪衝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經常性微動。

    狹義而言,人們平時所説的地震是指能夠形成災害的天然地震。

    全球每年發生多少地震?

    答: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説,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不過,它們之中絕大多數太小或離我們太遠,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這樣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一兩次。

    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地震按震級大小可分為幾類?

    答: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致如下:

    弱震 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 震級大於或等於3級、小于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 震級大於4.5級、小于6級,屬於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 震級大於或等於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於或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震源深度對震中烈度有影響嗎?

    答:震源深度對地震的破壞程度影響很大。同樣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淺,造成的破壞越重。據統計,當震源深度從20千米減小到10千米,或從10千米減小到5千米時,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級並不太高,但破壞較嚴重的原因之一。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民政部公告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款及撥付使用情況
· 中國地震臺網測定:河北省唐山地區發生4.2級地震
· 大陸各界獲悉台灣地震災情後紛紛表達關切與慰問
· 外交部:智利地震迄無我公民(含港澳臺同胞)傷亡
· 台灣高雄發生強烈地震 臺辦向受災同胞表示慰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