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周生賢到廣東、福建、浙江考察特區的環保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23日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再造環境新優勢 尋求特區新發展
——周生賢廣東、福建、浙江考察特區環保工作紀實

    經濟特區——撬動中國改革開放壯麗事業的重要支點。

    30年來,曾扮演著體制創新和加快發展“領航員”角色的經濟特區,面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傳統發展模式的羈絆,將如何保持競爭優勢、開放銳氣、發展勢頭?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2010年春天,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來到佛山、深圳、廈門、福州、寧波等地考察調研。一路上,他進企業、下車間、聽彙報、問詳情,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共同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

    結構調整:破與立的博弈

    被譽為“廣東四小虎”之一的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在國際金融危機“寒流”中,交出了一份環境與經濟“雙優”的成績單——2007~2009年南海GDP年均增長17.7%,人均GDP年均增長16.5%,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別為17.6%和6.5%,萬元GDP能耗年均下降11.4%。

    這一升一降的背後,是南海在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實現的突圍與重生。

    3月24日~25日,周生賢來到南海調研。一幅幅舊照片展示了曾經“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粗放式發展給南海資源環境帶來的沉重壓力。

    “2007年,南海經濟增長所依賴的陶瓷、紡織印染、有色金屬、玻璃等4個傳統行業污染物排放量佔全部工業的80%以上,消耗了44%的能源,利稅卻只佔工業總額的30%,發展後勁明顯不足。而早在2006年,南海50%的土地就已開發,93%的內河涌水質為劣Ⅴ類,要發展無空間,要治污有劇痛,環境問題成為了制約南海發展的瓶頸。”南海區區長區敏邦説。

    總量倒逼,轉型發展,南海人從心底發出了吶喊。

    之後3年,一場保護環境、調整結構的戰役在南海打響……

    關停高污染、高耗能的建陶、玻璃、紡織、發電企業442家,四大傳統産業佔全區工業比重由33.7%降為28%。僅陶瓷企業就從原來的108家銳減至10家,2009年10家企業産值、稅收佔了該行業的80%,二氧化硫排放量則僅為原來的3%。

    引進工業企業800多家,形成以液晶顯示、汽車配件、電子信息、綠色照明為主導的高新産業集群。2009年,汽車配件、電子信息兩大行業産值均超百億元,稅收總額接近10億元。

    培育發展都市型産業,通過以城市培育産業,以産業推動城市,實現環境、産業、城市良性循環。目前,廣東都市型産業基地已聚集成勢,吸引30多億元優質資本、200多家科技企業進駐,南海區的土地價格從2006年的每畝300萬元左右,飆升至每畝700萬元左右。

    周生賢對南海發展“都市型産業基地”感到高興,3月25日下午,他來到南海區桂城瀚天科技城,了解“都市型産業基地”平臺建設的相關情況。園區負責人介紹説:“科技城改造前是一個舊金屬交易市場。15家企業佔了土地面積的90%,不僅工業産值低,而且也是居民環境投訴的焦點。改造後的科技城,僅佔土地面積的34%,吸引70多家企業簽約加盟,2009年,入駐企業總産值約為8億元。”

    周生賢對南海通過強力治污,産業轉型,環境再造推動環境與經濟、城市協調發展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環境保護不是一個簡單的污染防治問題,它本質上是一個發展道路、經濟結構和消費方式問題,把環境保護融入整個經濟發展全局中去考慮,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最終實現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南海的成功實踐,是中國環保新道路的可貴探索。”

    環保産業:好與快的平衡

    如何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過程作為推動環保事業發展的機遇,為更長時期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這是周生賢一直思考的課題。

    早在金融危機剛剛開始時,周生賢即在多個場合反復重申中央對做好應對金融危機條件下環保工作的明確要求,“既要把應對危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機遇,又要當成推進環境保護事業的機遇,把加強環境保護、振興環保産業當作克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把生態環境建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福建,有這樣一批企業,依靠産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環保産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凸顯優勢。周生賢對它們的發展高度關注。4月14日~15日,在閩期間,周生賢專程就環保産業發展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

    華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産單、彩色電腦顯示管、電視顯像管等顯示産品及零部件為主的企業。周生賢詳細了解了企業通過技術改造,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相關情況。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顯示映管生産廠,華映也曾在液晶、等離子産品風靡市場時受到衝擊,市場份額不斷萎縮。2007年,華映光電從技術改造、新産品研發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口,成功轉戰液晶市場,目前企業已擁有包括電腦及電視管、液晶模組、背光模組、真空金屬化鍍膜等一系列光電視訊産品的生産、研發能力,並帶動以它為龍頭的配套企業順利轉型,形成新的液晶顯示産業鏈。周生賢對華映光電公司通過不斷地調整結構,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逐步走出低谷的做法表示讚賞,並鼓勵企業再接再厲,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增強發展的活力與後勁,使企業發展再上新水平。

    大拇指環保科技集團(福建)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涉及有機廢氣治理、火電廠脫硫脫硝、工業除塵、城市污水處理等多個環保工程領域。“公司是否生産脫硝設備?”“産品具體運用在節能減排的哪些領域?”周生賢對脫硝技術及其相關産品十分關心。企業技術總監詳細介紹了煙氣脫硝催化劑及成套裝置項目的進展情況,及項目建成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用。隨後,周生賢來到脫硝催化劑生産車間,詳細詢問産品類型和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對企業未來發展寄予希望。他説,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希望企業不斷加大技改和創新力度,降低産品成本,研發出更多符合我國國情、適合我國企業運用的節能減排設備,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在福建新大陸科技園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産品展示廳,周生賢仔細察看開放式紫外C污水消毒系統、紫外C空氣消毒系統、光化學惡臭氣體處理設備、紫外線飲用水凈水器等産品。當得知新大陸是國內首傢具備大型臭氧發生器生産能力的企業時,周生賢對企業在科技創新、産品研發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關切地詢問企業在生産過程中的排放情況。“我們做的是戰略性新興産業,依靠自主知識産權和持續創新能力,是完全的零排放。”

    企業負責人的回答讓周生賢十分滿意。“很好,從某種意義來講,發展就是燃燒,燒掉的是資源,産生的是GDP,留下的是污染。傳統的發展模式,消耗的資源多,産生的污染大,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十分尖銳。科學發展就是消耗的資源越少越好,産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資源節約’,後者是‘環境友好’,總括起來就是又好又快發展。當前環保産業已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希望你們抓住機會,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環境再造:今與昔的變奏

    蔚藍的大海碧波盪漾,一線排開的五座圓拱大橋氣勢恢弘,蜿蜒的護堤懷抱一灣海水,踏著迂迴曲折的木棧道,走過之處鳶尾輕搖,睡蓮盛開,白鷺低飛……

    這是被譽為“廈門新客廳,海西新明珠”的廈門五緣灣。4月12日~13日,周生賢一行在廈門就生態保護問題進行調研時,對眼前的美景讚不絕口。

    “五緣灣片區原為海防前哨,是畬族人在廈門最早的定居點,由於長期以來人為築堤養殖,灘塗淤積嚴重,加上地處廈門島東北角的風口處,人煙稀少,這裡曾被認定為不適合居住區。”廈門市五緣灣片區負責人回顧這裡的環境再造歷程,“由於從未開發,五緣灣同時也是島內最後一塊集水景、溫泉、植被、濕地、海灣等多種自然景觀和資源於一身,自然生態保護最完整的寶地。”

    2005年,五緣灣片區全面啟動建設。總體開發思路確定為:環島路跨海架橋,外灣中間清淤、兩岸造地,擴展海灣;內灣退塘還海,打開海堤,引水入灣,創造出一個新的岸線。經過3年的開發建設,五緣灣形成了一個兩平方公里水面的內灣,兩岸造出了近3平方公里的土地,修建了長8公里的新岸線,灣內還建造了月圓橋、天圓橋、人圓橋、地圓橋、日圓橋5座圓拱橋,成為五緣灣標誌性景色。

    環境再造後的五緣灣以“活力生態港,財智精英城”全新面貌出現在世人眼前,以生態居住、商務辦公及休閒度假為主導,集商業服務、養生理療、旅遊休閒、文化娛樂、高新技術研發于一體的定位,不僅吸引著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研發中心、銷售展示中心、營運中心進駐,也為廈門人民開啟了灣居生活的新時代。

    如今的五緣灣,陽光、海岸、沙灘、內灣、濕地、水鳥、音樂島、帆船港……與灣區岸邊的商區、豪宅一起,構成一道迷人的風景,一幅健康、休閒、愜意的灣居生活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五緣灣的今昔對比,讓周生賢動容:“解決溫飽之後,人均GDP上萬美元之後,我們政府應思考繼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的方向是什麼?經濟發展決定人們的生活水平,環境保護決定人們的生存條件。應該在環境上下功夫,再造環境新優勢,就是在尋求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向。”

    農村環保:城與鄉的和諧

    清澈的河水、碧綠的草地、茂盛的果樹、氣派的莊園……這是中國許多村莊為之奮鬥的目標,如今已成為浙江寧波一些農村地區的真實寫照。是什麼讓他們實現了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周生賢的浙江之行解開了這個謎題。

    滕頭,中國浙江省東部沿海的一個小村莊,改革開放後,滕頭立足自有資源,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首要位置,走出了一條中國農村環保的新道路。在2010年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上,滕頭以“世界唯一鄉村”的身份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代表中國的新農村向全世界展示“城市化的現代鄉村,夢想中的宜居家園”。

    “滕頭的今天源自於生態環境,環境就是競爭力。”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介紹了近年來村裏的環保成效:成立國內最早的村級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對引進的工業項目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實施“藍天、碧水、綠色”環境養護和建設工程,常年保持60%以上的綠化率和一級空氣質量;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生態促旅遊,以旅遊養生態”的特色經濟發展路徑;將環境保護寫入村民公約,使之成為滕頭人的自覺行動,空氣質量、循環經濟、環境友好、低碳生活……是時下滕頭最流行的語言。

    身為滕頭村的老朋友,周生賢為滕頭入選世博感到高興,他寄語傅企平:全力做好世博會的準備工作,做鄉村低碳發展的新典範,繼續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表率。

    周生賢還來到灣底村調研新村建設的情況。灣底村,地處寧波市鄞州區中心位置,改革開放以來,灣底村通過大力發展工業,以工哺農、發展農業産業化,再到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發展城郊農業和休閒農業,實現了從寧波市最窮的鄉村到眾人矚目的“億元村”、“全國文明先進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華麗轉身。

    2000年,灣底村開始創建農業農村現代工業化示範村,從環境建設入手,進行道路建設、河流整治和村莊綠化美化。2001年,按照“保持近郊農村傳統風貌和生活習俗,改善居住空間景觀和環境質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居住環境”的規劃目標,開始著手舊村改造、新村建設。改造後新房面積增加了1/3,土地面積也增加了100多畝,原來零星的土地,通過“反租倒包”集中經營,不僅給現代農業産業化連片耕作奠定了基礎,也讓400戶村民住進了農村新社區,過上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周生賢看後高興地説:“寧波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新中國成立以前寧波人吃盡了創業的辛酸,改革開放30年來,寧波人利用自己天資聰明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創造了不少新時期的新經驗。在寧波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寧波人的聰明才智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鮮活經驗,希望寧波在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征程中不斷前進,再創新輝煌。”

    30年風雲變幻,承載著中華民族奔向文明富裕夢想的歷史車輪一刻也沒有停滯。

    周生賢在深圳、廈門、寧波作環境形勢報告總結調研所見所聞時,滿懷深情地希望這些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發揮率先作用的特區“再造環境新優勢,尋求特區新發展”。(周文穎)

 
 
 相關鏈結
· 周生賢會見德國環境、自然資源和核安全部部長
· 周生賢在環保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 周生賢出席環境保護部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
· 周生賢主持召開部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 周生賢:大力推進環保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
· 周生賢:關於廣東南海區探索環保新道路調研報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