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中央企業的改革發展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國資委加強央企業績考核工作,在保發展、提效益,調整優化上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央企營業收入總額超過12萬億元,利潤總額超過7500億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長,90%以上的企業超額完成全年考核目標。2010年,中央企業迎來了第三任期業績考核。
根據目前的新形勢、新問題,第三任期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精神,進一步發揮業績考核的導向作用,努力推動中央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穩步提升,風險控制水平明顯提高,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學發展邁出新步伐,為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新的任期裏,央企要完成上述重要任務,既有一些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嚴峻挑戰。從總體上看,儘管國際金融危機還未完全過去,不確定因素還很多,但我國經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已率先實現回升向好,這為我們贏得挑戰提供了物質基礎與經驗借鑒。當前,世界各國正在積極謀劃後危機時代的經濟發展,新的發展趨勢已初現端倪。一是全球經濟發展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綠色新政”,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等新興戰略産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低碳環保技術等將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二是全球競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美國主導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地位有所削弱,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異軍突起,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産業競爭時代,搶佔科技制高點的競賽將更加激烈。三是全球制度規則將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力量調整,國際金融、貿易、知識産權保護等規則將發生深刻變化。
面對後危機時代的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國資委要從第三任期開始在中央企業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進一步引導中央企業提高價值創造能力,提升發展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央企業要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圍繞打造新的競爭優勢,繼續在“抓改革、調結構、提質量、控風險、增實力”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業績考核的導向作用,實現價值創造的新飛躍。
要引導中央企業更加注重資本使用效率,提高發展質量。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國資委成立以來,中央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發展還不平衡,一些企業內在發展能力提升還不夠快,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效益增長的基礎還不穩固。一些企業過分追求規模擴張,低效資本佔用過多,資本使用效率不高。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國際上一些大企業相繼破産或陷入困境,其中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過度擴張,盲目並購,大量資本投資于低效領域。中央企業要以此為戒。在今後發展中,如何引導中央企業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既保持必要的發展速度又注重資本回報和發展質量,是業績考核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圍繞提高資本使用效率,中央企業要牢固樹立資本成本意識,不僅要重視生産經營成本,更要考慮資本成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成本核算,保證為出資人提供更多的回報。要高度重視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重復建設、産能過剩等問題,不盲目追求産能、産量和市場份額。要嚴守紀律,切實做到“自身不能掌控的高風險領域堅決不投,損毀股東價值的項目堅決不上”。
要引導中央企業更加注重做強主業,調整優化結構。在應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主要發達國家大型跨國公司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下大力氣剝離非主業資産、清理低效資産、出售非核心業務,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力度。經過調整,鞏固了原有的技術、管理優勢,進一步增強了主業競爭力。如何引導中央企業做強主業,加大調整力度,搶佔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是業績考核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圍繞做強主業和實現主業收益最大化,中央企業要著力抓住三個關鍵環節:第一,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提供的重大機遇,突出戰略重點,明確主攻方向,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合理地配置資源,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向主業集中,向研發、設計、品牌建設等價值鏈的高端集中。第二,按照國有經濟佈局戰略性調整要求和國資委確定的主業,嚴控投資方向,專注優勢産業和優勢産品的發展,強化投資項目的經濟增加值考核,防止過度擴張。第三,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加快清理非主業和低效資産,力爭取得結構調整、産業升級的新突破。
要引導中央企業更加注重風險防控,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當前,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難下,消費和投資仍比較疲軟,國際資本市場還不穩定,大量熱錢從發達國家流出,新的資産泡沫和投資風險還在積聚,不排除再次衝擊實體經濟的可能。許多國家迫於經濟衰退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壓力,紛紛出臺保護措施,貿易摩擦不斷加劇。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經濟運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織,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難度加大。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但同時將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節奏、重點作出有針對性的微調。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引導中央企業密切跟蹤市場和政策的變化,及時做好風險防範,是業績考核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做好風險防範是取得企業良好業績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當前中央企業要著重抓好以下三點:第一,要牢固樹立超前的防範意識,居安思危,堅持穩健經營,經得住短期利益的誘惑,尤其是要慎重進入股市、期貨等高風險領域。已經進入這些領域的,要規範程序,嚴格考核。第二,要建立健全風險管控體系。針對企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管理難點,優化考核指標設計,並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實施動態調整,持續改進。要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強化資金預算控制,從嚴控制資産負債水平,嚴格管控現金流量,努力降低經營風險。第三,要有效規避“走出去”帶來的風險。充分搞好市場論證和需求調查,加強對境外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環境和財務、稅收、審計制度等風險因素的評估,把各類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
要引導中央企業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很大傷害,一批企業被淘汰出局,但許多企業反應靈敏,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加快優化組織結構和産品結構,不斷提升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削減成本,競爭能力得到提升。一批浴火重生的跨國集團不僅鞏固了傳統競爭優勢,而且還通過體制、機制、技術和管理的創新,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如何引導中央企業適應當前競爭格局的新變化,不斷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業績考核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圍繞引導中央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業績考核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考核。密切關注科技發展動態,集中優勢力量,加大關鍵領域和佔領未來制高點的研發投入,完善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的制度保障,提高研發效率。第二,要加強成本考核。低成本是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大比較優勢。面對跨國公司大幅度削減成本的局面,中央企業要有緊迫感。要強化成本的全過程管理,降低採購費用,優化原材料使用,改進工藝和管理流程,降低管理費用,確保成本競爭優勢。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成本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能以犧牲長期競爭力為代價,關係到企業長期發展的項目支出不能輕易減少。第三,要加強節能減排考核。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技術,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儘快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潔發展方式。
各中央企業要把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作為應對後危機時代新挑戰的一個重要舉措,不斷強化價值創造導向,為中央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有力、更有效的引導。做好經濟增加值考核工作,關鍵是要做到:準確把握“三個導向”,突出抓好“四項重點”,用好用足“四條政策”。
“三個導向”是:第一,突出企業的資本屬性,引導企業增強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資本回報水平。第二,突出提高發展質量,引導企業做強主業、控制風險、優化結構。第三,突出可持續發展,引導企業更加重視自主創新,更加重視戰略投資,更加重視長遠回報。
“四項重點”是:第一,提升現有資本使用效率,優化管理流程,改善産品結構,減少存貨和應收賬款。第二,抓緊處置不良資産,不屬於企業核心主業、長期回報過低的業務,堅決壓縮,及時退出。第三,提高投資質量,把是否創造價值作為配置資源的重要標準,確保所有項目投資回報高於資本成本,投資收益大於投資風險。第四,優化資本結構,有效使用財務杠桿,降低資本成本。要將價值管理融入企業發展全過程,抓住價值驅動的關鍵因素,層層分解落實責任。
“四條政策”是:第一,鼓勵加大研發投入,對研究開發費用視同利潤來計算考核得分。第二,鼓勵為獲取戰略資源進行的風險投入,對企業投入較大的勘探費用,按一定比例視同研究開發費用。第三,鼓勵可持續發展投入,對符合主業的在建工程,從資本成本中予以扣除。第四,限制非主業投資,對非經常性收益按減半計算。這些政策,對於提升中央企業發展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會産生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央企業要用好用足這些政策,制定配套辦法,完善考核制度,確保政策充分發揮效用。(來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