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政府正式出臺《海南省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稱《意見》),推動海南農信社的改革跨入一個新的階段。
“《意見》出臺是海南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一件大事。”省政府金融辦主任王年生表示,海南農村信用社是海南省目前唯一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也是全國最後一家改制的農信社。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大背景下,需要進一步推動其改革發展。從近期來説,《意見》是要支持和鼓勵農信社改革發展,落實國家深化農信社改革的有關精神和扶持政策;從長遠來説,為給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務,通過《意見》的政策扶持,促進農信社加快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重構海南地方金融體系,推動海南地方金融機構的復興。
農信社改革有了指導性文件
作為海南省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農信社自2007年8月啟動改革並由省政府管理以來,其改革進程的每一步都備受全省上下關注。
省農信聯社理事長吳偉雄表示,農信社改革以來取得明顯成效。資産質量大幅提高,改革穩步推進,但當前面臨的困難也不少。
近年來,中央和省兩級政府先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稅收減免、保值儲蓄貼補息返還、代理財政涉農資金、協調紀檢司法部門幫助清收、解決社保移交問題等措施扶持農信社的改革。
《意見》是建立在過去對農信社改革的扶持政策和農信社改革近3年來的成效之上,進一步深化扶持力度,加大改革步伐,解決農信社發展中的現實問題。
設立農信社改革補貼專項資金
《意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設立農信社改革補貼專項資金,以上年度農信社繳納的營業稅為額度,實行有條件補貼,用於彌補農信社歷年虧損、增加撥備和鼓勵投資入股。
據悉,由於涉農貸款風險大、成本高、收益低,近年來海南省一些商業銀行退出農村信貸市場,農信社承擔了海南省縣域與鄉鎮信貸市場的較大份額。目前,農信社存款僅佔全省市場份額的6.69%,但涉農貸款餘額達74.66億元,佔貸款總額的51.08%,因而有必要設立補貼專項資金,幫助農信社健康發展,也是推動農村金融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農信社在改革過程中,依靠自身彌補虧損能力有限,自身抗風險能力依然脆弱,需要通過補貼“杠桿”手段引導資金投入。
在幫助農信社“輕裝上陣”的同時,《意見》還規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多方面促進農信社做大做強。
有利增資擴股,走向地方銀行
今年初,海南首家農村合作銀行在相對偏遠的白沙開業,讓不少業內人士吃了一驚。白沙黎族自治縣政府通過注入1000畝山地資産,幫助白沙農信社置換不良資産,化解歷史包袱,從而順利獲得銀監會批准。《意見》明確支持了白沙的經驗,鼓勵市縣政府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化解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促進農信社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這種做法也是全國各地支持農信社改革的一種有效經驗。政府注入資源置換不良資産,可以發揮杠桿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增資擴股,有利於地方金融發展。
事實上,雖然海南農信社連續兩年主要資産質量進步度在全國排名第一,但比照銀監會設立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的標準,不少市縣農信社仍有不小差距。從農信社到銀行之路依然需要艱苦的努力,而地方政府的資産注入有望成為一針“強心劑”。
“改革最終目的是要將農信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更好地服務海南省的新農村建設和國際旅遊島建設。”王年生説,不論化解歷史包袱、增資擴股或支持做大做強,都在於提高農信社的資産質量,引入社會資本進行股份制改造,完成從農信社到地方農村商業銀行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