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平方米的大庫房一溜排了好幾座,倉庫內,高大的貨架,分門別類地碼放著各種貨品;倉庫外,既有10噸重卡上不斷卸下大包貨物運進庫房,又有小貨車正裝載按不同送貨地點分拆的貨物準備配送;而控制室裏,操作員在電腦前嫻熟記錄貨物進出庫情況,同時將要送往同一區域的貨物揀選歸類,調度配送人員將貨物迅速轉往京城各地的用戶——如果以庫房為中心來看待這樣井然有序的現代物流場景,位於京城西南世界公園南側的民營物流企業百利威猶如一個川流不息的港口。
信息不暢,“看倉庫”都有煩惱
五年前,百利威還是一個“出租倉庫”的公司。
“那時候雖然庫房建起不少,但是只有倉儲這一個用途,客戶把東西存放在我們這裡,我們負責保管。”百利威總經理霍振祿説,當時5000多平方米的倉庫,堆放著酒、電器等多種商品,但公司實際上的運作就像個“房東”,看看“倉庫”,收收租金。
即便是當這樣一個“看倉庫”的角色,百利威也常常不能給自己“打滿分”。“經營活動中總有時間差和空間差,信息不對稱讓我們管理很難真正及時準確,比如廠家賬面收到了貨款,但所銷的貨物仍在倉庫裏,新發來的商品卻沒有貨位可供儲存;還有時商家根據合同來提貨,卻發現倉庫是空的,因為貨尚在運輸途中。為此遭埋怨,勞神費力。”霍振祿説,企業和客戶間的信息不暢,讓公司只能在“倉儲”這個低端層面上運營。
怎麼能讓自己的公司不僅僅“看倉庫”?霍振祿想到了現代信息技術,要是信息暢通了,百利威的服務功能肯定也能跟著擴展和提升!
開發軟體,從租倉庫升級物流服務
“我們與一家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物流軟體,建立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物流信息系統。”霍振祿説,這套系統可以做到真正的信息“及時準確”,跟物流有關的信息,在企業和客戶兩端可以同步更新。這樣,客戶能隨時準確獲知貨物的存放狀況,而對於每一批貨的來源和去向,百利威也能隨時掌握。
有了物流信息系統,百利威和客戶之間的信息溝通順暢了,倉儲管理的“底氣”也足了。於是,百利威從原來的“出租倉庫”,升級為“倉庫管理員”。百利威增加了員工,擴展了業務——不僅出租倉庫,看管倉庫,百利威也開始承擔起貨物入庫、出庫、驗收等服務。
也幾乎就在同時,電子商務開始在中國興起,總部在北京的噹噹網、卓越網、京東商城等,給百利威創造了絕佳的發展機會。“這些網購平臺都沒有實體門店,可以説我們的倉庫就是他們‘實體’,我們不僅倉儲他們的貨物,還延伸到物流服務,接手分拆、送貨服務,企業的贏利點也多了。”霍振祿説。
配置了40多輛運貨車,為電子商務企業做物流配送,百利威承諾24小時將貨物配送到位,“這個24小時指的是以北京為中心方圓500公里的百利威服務輻射範圍。至於北京市區的配送時間,我們要求控制在2小時以內。”霍振祿説,“我們的物流配送形成規模了,所以配送成本低;而客戶樂意與我們合作,因為他們可以更省錢、更放心。”
前景廣闊,要建最好的“物流港”
物流軟體投入使用,配送服務開始運轉後,百利威的年營業額躥升35%左右。霍振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1萬平方米的倉庫為例,之前僅作倉庫時,按每平方米每天0.3元的凈利潤算,一年的利潤109萬元左右;而延伸産業鏈之後,倉庫面積不變,年利潤可達到150萬元以上。
“北京物流産業的發展前景是無比廣闊的。”霍振祿説,百利威已經在京南物流商港投建最新的物流基地,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總投資達3.5億元。“到今年7月,基地就可以開始運轉,預計至少能增加6成的吞吐量。庫房全部採用國際標準,向客戶提供多種形式的倉儲和配送服務。”霍振祿説,到時候會有多種規格的倉儲貨場,都配有防潮、防鼠設施,可以儲存、保管對環境條件要求相對較高的貨物,還可以根據客戶不同的要求加以改造,設備庫、食品庫、化工庫、建材庫、電器庫、雜品庫等一應俱全。 (記者 楊汛)
新聞延伸
物流業將成為北京市支柱産業
百利威“大倉庫”變身現代物流港,正是北京民營物流産業的縮影。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北京市社會物流總額達4.1萬億元,近3年年均增長27%。而根據北京市商務委的統計,2008年中國物流百強企業中,前4名總部均設在北京,前50名中有10家總部設在北京。
日前,北京市商務委正式對外公佈了《北京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明確了全市社會物流總額到2011年要突破7萬億元;其中,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要達到12%左右,物流業産值到2011年突破600億元,使其成為全市的支柱産業。
到2011年,北京將重點培育年營業收入百億元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3~5家;培育年營業收入超5億元的第三方物流企業5~10家;培育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食品、煙草、汽車等專業化物流企業10~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