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阿勒泰地區考察調研,深入鄉村看望慰問遭受雪災、融雪型洪水災害的各族群眾,鼓勵幹部群眾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振奮精神,全力生産自救,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渡過難關;加快實施“富民興牧”工程,轉變傳統生産方式,促進農牧業現代化,實現畜牧業生産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出席“富民興牧”水利工程項目──也拉曼水庫開工儀式後,張春賢深入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福海縣,上堤壩、下河灘,入農家、進氈房,實地考察水利工程、抗洪設施、牧民定居點、抗震安居房建設等,看望受災群眾,就實施“富民興牧”工程、加快牧民定居步伐,抗災救災、保障各族群眾生産生活等展開調研。
去冬以來,阿勒泰地區遭遇60年一遇嚴重暴雪災害,積雪面積比歷年平均值偏多1倍。開春後,快速升溫和頻繁的降水天氣過程,造成全地區各縣(市)普遍發生融雪型洪水災害,5675間房屋倒塌、20119間損壞,沖毀道路230公里、橋梁121座;2800多座牲畜棚圈倒塌、4000多座受損,淹沒農田20多萬畝、草場25萬多畝。面對災情,各級黨政提前謀劃,完善措施,啟動預案,分解落實任務,加強重點防洪區域巡查,轉移並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了受災群眾的生産生活秩序。
受災群眾住在哪?吃的用的有沒有保障?生病能不能得到及時救治?災後重建進展如何?張春賢十分牽掛。他來到福海縣齊幹吉迭鄉博列克托別村,6月初遭受洪水襲擊的600多位村民已被轉移到政府設置的集中安置點。
張春賢走進安置點看望慰問受災的各族群眾。在一頂頂天藍色救災帳篷中,張春賢仔細詢問糧食、蔬菜、藥品、設備夠不夠。聽説張書記來看望大家,安置點裏的村民們立刻圍攏過來。張春賢與大家圍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受災後大家的生活是怎麼安排的?”張春賢關切地詢問。
76歲的哈薩克族村民闊克告訴張春賢,已在這裡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是鄉、村幹部幫助鄉親們及時轉移,還在安置點給每家安排了一頂帳篷,配發了煤、清油、麵粉、蔬菜。“連茶葉政府都給發呢,我一天喝三頓奶茶沒問題。”闊克高興地説。
鄉親們爭相向張春賢報告:政府已經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動工建設200套磚房,8月份就能搬進新居,還配套建設了暖圈、青貯窖、衛生廁所……張春賢聽後十分欣慰。他對鄉親們説,在災害面前,大家團結一心,勇敢面對,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很快恢復了生活秩序,看到大家生活有了保障,我們就放心了。入冬前大家一定能住上結實的新房,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政府都會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的!他拉著闊克的手,祝老人家健康長壽,希望鄉親們的生活不斷改善,幸福安康。
如何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建設,從根本上突破畜牧業發展和牧民增收的制約瓶頸?阿勒泰地區圍繞這一問題做了一些探索。張春賢特地來到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鄉京什開薩爾村牧民定居點了解相關情況。
定居點內,一棟棟紅頂黃墻的新屋格外醒目,路燈、綠樹矗立在筆直的街道兩旁,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室、活動廣場一應俱全,規劃中的餐飲商業區、專業加工區正在建設中;95戶已定居的牧民,每家都配套了50畝飼草料地,電、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昔日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族牧民過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張春賢走進44歲的牧民庫爾肯的新家,與庫爾肯、米拉古麗夫婦一起在客廳的沙發上落座。庫爾肯告訴張春賢,政府補助3萬元,自己只花了1.8萬元就住進了這套76平方米、磚混結構的新房,以後冬天下再大的雪也不怕牲畜挨凍了。自己還和定居點的其他20多戶牧民搞起了“牧家樂”,每年每人可以增收1000元。
庫爾肯的鄰居沙坦熱情地挽住張春賢,將他讓進了在自家庭院中搭起的哈薩克氈房。飄香的奶茶、美味的風乾肉、香甜的包爾薩克……沙坦和鄉親們捧出傳統美食,向張春賢送上袷袢和花帽,表達歡迎、喜悅和感激之情。聽説沙坦定居後種植了苜蓿等飼草料及油葵等經濟作物,飼養了200隻羊、30頭牛、30匹馬、15峰駱駝,農牧業生産搞得有聲有色、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張春賢十分高興。他對鄉親們説,自治區已開工建設了“富民興牧”水利工程,建成後可以有更多的地、種更多的草、養更多牲畜,全疆的牧民都能和大家一樣實現定居,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更加方便、舒適。
聽了張春賢一席話,沙坦帶頭鼓起了掌:“我們相信,自治區黨委、張書記一定會帶領我們致富奔小康!”
張春賢要求隨行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按照“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原則,謀劃好牧民定居點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保證10年之後不落後,使民生大事幹一件成一件。
自治區領導白志傑、錢智等隨同調研和看望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