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淤積、航標損壞、渡口沖毀、渡船停運……
6月中下旬,閩西北遭受罕見的洪水襲擊,河流普遍超警戒水位,水上交通基礎設施損壞嚴重,武夷山、大金湖等風景區旅遊行業受到嚴重衝擊。
保障水路暢通,恢復水運經濟,我省交通港航、地方海事系統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的具體部署,全力以赴開展災後重建工作。
渡口損壞嚴重 亟待重建
災後,統過檢查清點,亟待重建的一個個項目擺在交通港航、地方海事系統面前--
閩江幹流福州段水口至馬尾航道淤積達5萬立方米。
武夷山九曲溪航道淤積達3萬立方米。
閩江幹流延福門至樟湖段航標損壞、流失29座。
閩江幹流寧德段航標損壞、流失18座。
南平市渡口損壞59處,渡船損壞18艘。
龍岩、漳州渡口均損壞8處。
三明渡口損壞7處,渡船損壞5艘……
據統計,洪災導致全省內河航道淤積面積達27.73萬立方米,航標損失、流失142座,渡口損失塌陷或掏空84處,渡船損失29艘。
哪有險情,哪第一時間就會出現港航人的身影。據統計,洪災期間各級交通、港航、地方海事部門群策群力,積極應對,派出檢查組773組,車輛1188台次,海巡艇183艘次,出動檢查人員6254人次,處理險情114處,動員企業船舶97艘,轉移群眾7390人,搶運物資3720噸,救助落水人員122人,運送部隊100人次,最大限度地減少水毀損失。
哪需重建,哪仍然第一時間出現港航人的身影。
緊急動員部署 恢復重建
根據省委、省政府災後重建的專題會議精神,7月1日,省交通運輸廳黨組迅速貫徹落實,細化全省交通水毀災後恢復重建方案。省港航管理局、省地方海事局在省廳統一部署下,在搶險救災的同時著手開展重建恢復工作。
確立二個目標:
7月30日前,重點航段限時搶通,閩江幹流水口至馬尾航道,武夷山九曲溪航道和泰寧大金湖等重點旅遊航道及時疏浚,恢復通航;對流失航標重新設置、維護,確保通航安全;為解決百姓出行難,方便群眾生活,及時恢復渡口、碼頭。
8月30日前,所有航道、航標基本恢復,水路安全暢通;渡口、碼頭基本恢復並投入使用。
落實五項工作:
——領導分片負責。局領導分片挂鉤重災區,指導協調災後重建工作,成立災後重建技術支持組,指導監督水毀工程設計、施工,加強質量管理,協助解決技術難題。
——重點航道應急搶通。立即派出航道測量隊伍,對航道進行檢測,根據測量結果,制定維護方案,並組織實施航道維護工程;加強航道巡查,派出航道工作艇摸清航道水深和礙航物狀況,並派出挖泥船對淺灘航段實施搶通;根據航槽變化情況,適時開闢新航槽,確保航道暢通。
——水毀航道設施重新設置、修復。對損毀或受損的航標重新設置和修復,對移位航標及時復位。對新增礙航物不能及時清除的,增設航標;對損毀或受損航道整治建築物實施補壩等措施,進一步完善航道通航條件。
——強化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加強水上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嚴禁船舶、排筏帶病航行,船檢部門加強對水毀船舶、排筏、水上設施的檢驗,確保水上交通運輸工具安全適航。
——繼續完善應急預案。修訂完善原有應急預案,充實必要的防汛設施和應急隊伍。認真總結,全面提升水路暢通能力和應對洪災等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行動果斷有力 迅速重建
“再堅持、再努力,一定要保障水路安全暢通。”
在緊張的抗洪搶險之後,南平市地方海事局張川局長顧不上女兒高考填報志願,日夜奔忙在災後檢查的第一線,檢查渡口渡船、航道碼頭受損情況,部署安全隱患排查。當接到女兒打來委屈的電話時,他這樣回答:“局裏的很多叔叔阿姨也都在現場忙碌,你爸是局長,能離開崗位嗎?”
九曲溪不僅是武夷山的窗口、也是福建的窗口。為此,省、市、縣三級交通、港航、海事部門積極幫助恢復重建,主動與景區、竹筏公司等多部門溝通聯動,共同商討汛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按照安全暢通標準進行科學重建,儘快恢復生産,終於在6月30日下午開始恢復通航。
三明市交通局、港航、地方海事部門,不等不靠,深入泰寧大金湖等重災區,現場勘察,指導災後重建。組織清理疏浚大金湖航道湖面漂浮物3萬多立方米,修復或加固航標15座,現已基本恢復通航;上清溪整段航道堵塞,400多張旅遊竹筏、4000多根儲備毛竹被沖毀,經全力搶通,已完成航道清淤5萬多立方米;及時加固洪災水毀的大龍宮渡口、碼頭,修復擱淺渡船“閩三明渡7008”。
閩江幹流黃田-水口水域18座航標流失,寧德港務局及時派技術骨幹到一線航標站指導搶修和修復工作,現已基本恢復通航。水口至馬尾水域航道淤積達5萬立方米,航標流失10座。福州市港口局和相關部門迅即行動,組織力量安排疏浚搶通,對受損、流失航標進行及時調標、修復。
重建恢復工作在有序推進。省港航局已派出相關處室技術骨幹到災區駐點支援重建。龍岩、寧德、福州等地港航、地方海事部門已派出災後重建工作組,分赴各縣市核實災情,及時制定上報重建修復方案,檢查督促渡口渡船水毀災後重建情況,推進修復重建步伐。
“不畏艱難,頑強拼搏,不怕犧牲 ,甘於奉獻”。港航、地方海事部門表示,將以交通抗洪救災精神為動力,盡職盡責,履行使命,做好汛後內河水上交通重建及安全監管工作,保安全、保暢通、保穩定,為海西交通事業發展作出新貢獻。(閩港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