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土資源部:舟曲泥石流災害遙感初步解譯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09日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1.地理背景

    舟曲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的白龍江中上遊,東、北與隴南地區的武都、宕昌縣為鄰,南與隴南地區的文縣、四川省南坪縣接壤,西與本州迭部縣毗連。東徑103度51分至104度45分,北緯33度13分至34度01分,西秦嶺、岷山山脈呈東南至西北走向貫穿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境內多高山深谷,氣候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半山河川地帶溫暖濕潤。海拔在1173至4505米之間,年均氣溫12.7攝氏度,年降水量400毫米至900毫米。全縣總面積298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44萬畝。共轄22鄉,總人口13.47萬多人。

    2.地形特徵

    

    圖1 地形比降示意圖

    如圖,根據地形情況 ,將三眼峪分為3段,其中A-B段溝道比降為92.4‰,B-E段溝道比降為279‰,B-F段溝道比降為267‰;羅家峪分為2段,其中A-C段溝道比降67‰, C-G段溝道比降214.5‰。

    3.地質背景

    舟曲- 武都處在西秦嶺造山帶南部,迭部- 武都逆衝推覆構造帶,白龍江複式背斜核部。主要出露中泥盆統碳酸鹽岩建造及志留係黑色碎屑岩夾硅質岩。區內北西西向區域斷裂發育,沿斷裂帶零星分佈有印支- 燕山期中酸性小岩株或岩脈。

    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於松潘—故孜地槽褶皺係和西秦嶺地槽褶皺係兩大構造單元的接壤部位,主要構造線呈NWW向。區內主要出露一套志留係至三疊係淺變質岩係

    圖2 遙感解譯地質圖

    地層岩性:下吾拉組(D2xw):深灰色薄-中層狀灰岩、泥岩、泥灰岩夾鈣質板岩;岷河組(C2m):灰岩、硅質條帶灰岩、少量砂岩、千枚岩(或頁巖)。大關山組(P1dg):灰—深灰、灰白色中厚層灰岩、結晶灰岩、鮞狀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結核或條帶灰岩夾碳質頁巖。迭山組(P2ds):灰、深灰色鮞狀灰岩,灰岩、角礫狀灰岩。下部夾鈣質泥岩。 底部為黑色含碳鈣質頁巖夾薄層灰岩。當多組(D1-2d):中上部深灰、灰綠、褐紫紅色板岩、變石英砂岩夾灰岩、鐵質岩;下部深灰色灰岩夾板岩、變粉砂岩;底部變砂岩、板岩、含磷砂質灰岩益哇溝組(C1yw):以緻密塊狀灰岩為主,其次為白雲岩、泥質灰岩、燧石結核灰岩、白雲質灰岩、角礫狀灰岩。局部夾千枚岩。舟曲組、卓烏闊組並層(S2-3z-zw):灰—灰黑色板岩、千枚岩、粉砂質板岩夾變砂岩、硅質岩、灰岩。隆務河群(T1-2L):灰、深灰、灰綠色砂岩、粉砂岩、板岩夾薄層灰岩及礫狀灰岩。自下而上,灰岩逐漸減少、變薄。

    隴南地區是我省基岩滑坡最發育的地區,秦嶺褶皺係伴隨許多近東西向的深大斷裂帶,岩層受區域變質作用,經長期內外營力作用,最容易産生滑坡。根據滑坡的分佈特徵,將西秦嶺隴南地區劃分兩個滑坡亞區帶。

    (1)禮縣—成縣嘉陵江上遊滑坡帶( II1 ) 。滑坡主要分佈在西漢水流域,主要以河流侵蝕作用形成的滑坡為主,次為降水作用形成的滑坡。該區滑坡較少,分佈零散,不成群出現,規模較小,多以淺層的基岩滑坡和混合型滑坡為主。

    (2)舟曲—武都白龍江滑坡帶( II2 ) 。白龍江受斷裂帶的控制,新生代以來山地上升,地震強烈,故在沿江兩岸的變質岩中,滑坡成群分佈,滑坡規模較大,主要以基岩滑坡為主。

    4.泥石流災害遙感初步解譯

    泥石流災害發生在舟曲縣北山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屬粘性泥石流。如圖3、4所示泥石流災害分為流通區、掩埋堆積區、白龍江堆積區。碎屑堆積總體積約為169萬m3。

 
 
 相關鏈結
· 國土資源部部長:舟曲泥石流災害有五方面原因
· 國土資源部航遙中心將災後影像圖送達前方指揮部
· 國土資源部對舟曲災害啟動地質災害應急一級響應
· 國土資源部第一批專家趕到舟曲現場協助救災工作
· 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兩化工作方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