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2010年7月14日)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0〕29號)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充分發揮我省旅遊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旅遊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發展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省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的故鄉,絲路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始祖文化、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我省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冰川雪峰、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峽谷溶洞、丹霞砂林交錯分佈,自然風光獨特;我省是民族交匯融合區,生活習俗、節慶禮儀、宗教信仰各異,民族風情豐富多彩;我省是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軍長征的主要途經地和會師地,紅色旅遊資源豐富;我省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建設國家重要旅遊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區位優勢明顯;我省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新能源基地、高原特色農業基地和航空航天基地,發展旅遊新業態空間廣闊。
(二)加快發展旅遊業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為我省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目標,尤其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資源寶庫”的戰略定位,為我省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我省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體系日趨完善,功能顯著增強,尤其在現代服務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産業支撐;各級黨委、政府認識的深化,思路的拓展,尤其是發展理念的創新,工作措施的強化,為我省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礎。
(三)加快發展旅遊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加快我省旅遊業發展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推動消費升級,實現宏觀經濟保增長、擴內需的客觀需要;是發揮旅遊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産業特質,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是搶抓發展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壯大特色産業,培育新經濟增長極的現實選擇;是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建設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示範區的重要舉措。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旅遊業加快發展。
二、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在思想認識、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融資政策上要有新突破,立足於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立足於建設文化旅遊大省和生態文明省,立足於以人為本、增收富民和構建和諧社會,把加快發展旅遊業提升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樹立“精品絲路、多彩甘肅”旅遊新形象,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項目開發和景區景點建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強宣傳促銷,提升整體形象,提升産業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實現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産業大省的跨越,把旅遊業培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産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努力建設中國西部旅遊勝地和旅遊目的地。
(五)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宏觀指導、市場監管、政策激勵的主導作用,更加注重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政府調控、行業自律、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發展格局。
——堅持重點突破與區域協調相結合。全面貫徹“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優化旅遊業發展空間佈局,突出旅遊精品線路和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帶動全省旅遊業協調發展。
——堅持産業升級與産業融合相結合。推動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轉變,不斷開拓旅遊産品新領域,創建旅遊産業新業態,培育旅遊消費新熱點,大力推進旅遊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發揮旅遊綜合功能,推動旅遊産業轉型升級。
——堅持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培育大市場,形成大産業,推動大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提倡綠色消費、低碳旅遊,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永續利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六)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省旅遊經濟總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8%,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到2015年,旅遊總收入達到GDP總量的8%,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旅遊就業容量進一步增加,每年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
——到2020年,旅遊産業體系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産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市場秩序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産業規模、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建成文化旅遊大省。
三、主要任務
(七)優化旅遊産品體系,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按照國家旅遊精品線路佈局和我省區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優勢,加強區域合作,優化旅遊産品體系。打造“321”精品旅遊線路,做大做強絲綢之路旅遊線、華夏文明黃河旅遊線、大香格里拉旅遊線等3條國家精品線路,積極培育甘南-隴南-定西-白銀-慶陽紅色旅遊、天水-隴南古三國歷史遺跡旅遊2條成長型旅遊線路,全力建設蘭州、天水、平涼休閒度假旅遊圈。培育一批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遊知名城市、旅遊強縣、特色旅遊名鎮、A級旅遊景區和旅遊示範區。把蘭州建成西北重要的區域旅遊集散中心,把天(水)平(涼)、酒(泉)嘉(峪關)建成東西兩翼連接周邊省區的區域旅遊集散中心。進一步提升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長城、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麥積山、平涼崆峒山、黃河三峽等景區的知名度,擴大國際影響力;全力推出敦煌雅丹地貌、張掖彩色丘陵、祁連雪山草原、秦安大地灣遺址、臨夏古生物化石等一批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新興旅遊産品。把宕昌縣哈達鋪鎮、榆中縣青城鎮、永登縣連城鎮、古浪縣大靖鎮、秦安縣隴城鎮、臨潭縣新城鎮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建成新型旅遊小城鎮。建設旅遊商品研發基地,建立健全旅遊商品設計、生産和供銷體系,開發旅遊紀念品、土特産品和大眾旅遊商品。研究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隴菜體系,提高餐飲在旅遊消費中的比重。
(八)大力推進項目開發,實施項目支撐戰略。圍繞擴大規模、強化功能、豐富內涵、提升品質、完善服務、優化環境,選擇比較優勢明顯,對周邊資源具有整合功能,對旅遊線路具有支撐作用,對區域旅遊具有帶動效應的重點項目,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吸引有實力的省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加快開發建設,著力打造能夠提升全省旅遊品牌效應、年接待遊客過百萬人次的核心景區,形成大容量,構建大循環。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南梁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會寧紅軍長征會師舊址、臘子口戰役遺址、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榜羅鎮革命遺址西路軍紀念館等紅色旅遊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慶陽周祖農耕和民俗文化産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産業園和絲路文化産業帶。開發建設濕地保護、防沙治沙、高原草原等生態旅遊示範區。突出加強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重點解決接待能力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全面提升旅遊綜合接待能力。加快建設星級旅遊飯店和旅遊度假村,引進品牌連鎖飯店。2015年蘭州市五星級飯店要達到10家左右,省內其他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都應有五星級飯店。發展壯大旅遊汽車公司,2011年高檔旅遊汽車達到1000輛左右。加快旅遊廁所建設,2011年完成1000座以上旅遊廁所改擴建任務,主要旅遊景區、旅遊餐飲場所、旅遊線路沿線的廁所達到國家星級標準,各類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對遊客開放。
(九)強化旅遊宣傳促銷,實施市場開發戰略。以提升甘肅整體旅遊形象為目標,加強旅遊宣傳品製作,改善宣傳促銷基礎條件,整合資源和資金,集中捆綁開展國內外宣傳促銷,利用上星衛視、《讀者》雜誌等強勢媒體,突出強化“精品絲路、多彩甘肅”的整體旅遊形象,實現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舉辦各類節會,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突出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景區景點特色,加強營銷策劃,提煉形象鮮明的主題口號,設計特色突出的宣傳標誌,豐富活動內容,積極參展促銷,增強宣傳營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開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動,通過設立聯絡處、走出去參展促銷、請進來考察踩線等方式,重點開發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周邊市場,努力開發臺港澳、日韓等近程市場,積極開發歐美、東南亞等重要市場,培育開發俄羅斯、南亞、中亞等新興市場,擴大市場佔有率。開展旅遊網絡營銷活動,成立省旅遊信息中心,市(州)和重點旅遊縣(市、區)及4A級以上旅遊景區設立旅遊網站,建立旅遊網絡信息發佈、宣傳推介、諮詢服務系統,開闢旅遊宣傳新途徑,培育旅遊消費新群體。加強區域合作,進一步強化與主要客源國(地區)和全國旅遊機構的旅遊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場共享,形成宣傳推介和市場開發的疊加優勢。
(十)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實施旅遊暢通戰略。把改善交通條件作為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通達重點景區建設步伐。建設蘭州-臨夏-甘南-九寨溝-隴南-天水旅遊交通環線,建設敦煌-格爾木高等級公路,打通連接景區的快速通道,對途經4A級以上景區的高速公路設置出入口。開通蘭州與國內重要城市之間的直達列車,旅遊旺季增開主要旅遊城市之間的旅遊專列。增加蘭州、敦煌、嘉峪關至全國主要城市的航線、航班密度,儘快開通蘭州和敦煌國際口岸,開闢蘭州至港臺、日韓等地區和國際航線。加快蘭州、敦煌、嘉峪關、天水和慶陽機場改擴建,新建夏河、隴南、張掖、金昌機場。建設具有鮮明視覺效果和有效引導作用的旅遊交通標誌系統,2011年完成高速公路沿線和重點景區旅遊標誌標牌建設。完善重要交通樞紐和二級公路沿線服務區、加油站的旅遊諮詢、商店、餐飲等配套服務體系。
(十一)發展文化體育旅遊,實施産業融合戰略。把加快發展旅遊業與建設文化大省緊密結合起來,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食住行遊購娛和旅遊業發展全過程。旅遊開發建設要依法加強自然文化遺産保護,旅遊商品開發要提高文化創意水平,旅遊飯店和餐飲要突出主題文化特色,旅遊經營服務要體現人文特質,提升旅遊活動的文化品位。各級各類文藝院團要充分發揮文藝創作和演藝人才優勢,量身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雅俗共賞、遊客喜聞樂見的演藝節目,增強針對性、趣味性和遊客參與度,集聚人氣,拉動消費。4A級以上旅遊景區所在城市要建設中心演藝場所,編排精品劇目,提供常態演出。重要的旅遊飯店、休閒娛樂場所要開展靈活多樣的演藝活動。積極培育敦煌沙灘排球、嘉峪關鐵人三項、永靖龍舟賽、冶力關萬人拔河、貴清山攀岩及絲綢之路汽車拉力賽等賽事品牌,大力發展體育旅遊。大力推進旅遊與工業、農業、林業、水利、商貿、地質、環保等相關産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生態旅遊、工業旅遊、商務旅遊、自駕旅遊、探險旅遊、保健旅遊等旅遊新業態。重點開發河西新能源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玉門油田、戈壁鋼城、中國鎳都、循環經濟區等工業觀光旅遊和育種制種基地、葡萄莊園、花卉基地等農業觀光旅遊。加快發展白龍江、小隴山、子午嶺森林旅遊和甘南草原、祁連山、黑河流域濕地、戈壁綠洲等生態旅遊。
(十二)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實施旅遊富民戰略。鼓勵引導農戶利用鄉村自然風光、鄉土民俗風情、民間文化藝術、傳統勞作方式,發展農業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等鄉村旅遊業態,以景區、林區、郊區四週為重點,把鄉村旅遊作為省內旅遊重要目的地,積極創建“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鄉村旅遊品牌,形成“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遊模式,以適應日益擴大的短途、小長假、郊遊需求。“十二五”期間,扶持發展500個專業旅遊村和l萬戶農家樂。制定農家樂經營服務規範,加強對農家樂、農家旅館的管理和指導,改善基礎條件,提高鄉村旅遊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家電下鄉”政策,支持從事農家樂等鄉村旅遊的農民批量購買家電産品和汽車摩托車。實施“旅遊創業援助計劃”和“旅遊扶貧行動”,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政策,鼓勵在邊遠、貧困地區從事旅遊開發,以創業帶就業,以發展促脫貧。在“兩州兩市”(甘南州、臨夏州、定西市、隴南市)和革命老區開展旅遊扶貧試點。實施“婦女旅遊就業援助計劃”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援助計劃,對貧困地區農村婦女提供培訓和小額貸款援助,對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創業扶持和就業輔導援助,促進更多婦女和大中專畢業生在旅遊領域就業。
(十三)規範旅遊行業管理,實施素質提升戰略。以遊客滿意度為基準,標準化管理為手段,信息化服務為途徑,低碳環保為目標,提升服務質量和産業素質。加快旅遊標準化建設,制定景區、旅行社、飯店、餐飲、購物以及農家樂的統一服務標準,實行旅遊餐館、旅遊商店、旅遊演藝場所掛牌制管理。建立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旅遊行業自律和旅遊誠信建設。健全旅遊安全體系,落實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對旅遊安全的監管責任和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旅遊監管體系、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完善旅遊安全提示預警制度,落實安全教育、預防檢查、事故報告、應急處置、緊急救援、善後處理及保險賠付、責任追究等制度。加大旅遊質監執法和市場監管力度,省、市(州)和重點縣(市、區)要健全旅遊質監執法機構,加強執法職能,公安、交通、衛生、工商、質監、安監、物價等部門要依法加強對旅遊市場的監管,維護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旅遊節能節水減排工程,創建綠色環保企業。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建成旅遊景區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提高景區環境質量。
(十四)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實施人才強旅戰略。教育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要把旅遊人才培養、職業培訓和人才引進列入全省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組建培訓機構,建立培訓基地,強化崗前和崗位培訓,五年內完成旅遊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加強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增設旅遊相關專業,加快策劃、規劃、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培養。有計劃地選派各類業務骨幹到旅遊發達地區和國家學習深造,積極引進高層次經營管理和專業領軍人才,逐步形成崗位培訓、職業教育、學歷教育和送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新格局。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評定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嚴格執行導遊等級制度,實行導遊員薪酬與職業資格挂鉤制度。全面開展崗位練兵,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服務技能。
四、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凝聚發展合力。省委、省政府成立旅遊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全省旅遊業發展戰略與改革措施,指導編制旅遊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旅遊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和分工,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相關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機制。旅遊主管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規劃佈局、宣傳促銷、市場監管、隊伍建設等行業發展職責。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旅遊業規劃編制、實施和項目建設的綜合協調工作,財政部門要逐年增加旅遊發展資金和宣傳推廣資金,交通部門要將旅遊景區連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設規劃優先安排,支持組建高檔旅遊客運公司,宣傳部門要將旅遊宣傳作為重要內容,切實加大對內對外宣傳力度,文化部門要積極支持旅遊文藝創作和演出,豐富旅遊文化內涵。其他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和任務分工,各負其責,緊密配合,形成合力。
(十六)科學制定規劃,加強統籌協調。把旅遊業發展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科學制定符合省情和産業自身發展規律的全省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市(州)旅遊業發展規劃以及景區(景點)建設規劃構成的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謀劃一批大項目,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十二五”和2020年旅遊中長期規劃,文化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等專項規劃,以及重點景區(景點)建設規劃,並做好與國家、省、市(州)總體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的銜接,實現與國土、建設、交通、工信、農業、林業、水利、扶貧、人社、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統計、金融、稅務、宗教、文物保護等各方面工作的有機結合。建立規範的旅遊規劃制定和評審程序,特別要對世界遺産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等限制開發區域的規劃和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確保質量和水平。強化旅遊規劃的權威性,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加強行業指導,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杜絕有規不依的現象,防止盲目開發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十七)加大政府投入,拓寬融資渠道。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旅遊業發展的投入。省級財政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2011—2015年每年安排1億元,以貸款貼息為主,主要支持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宣傳推介和重點旅遊商品研發。專項資金的使用要嚴格按程序審批,市州和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省旅遊局和省財政廳審核,省旅遊産業發展領導小組審定。省旅遊局和省財政廳要儘快研究制定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市縣兩級要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勵機制。搭建融資平臺,積極開展銀企對接,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貸款規模,放寬旅遊企業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的條件,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經營困難旅遊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擔保力度。鼓勵中小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支持旅遊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採取借殼、參股等方式在主板、中小企業板上市融資。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和外商資本特別是境內外戰略投資者、上市公司,開發旅遊資源,興建旅遊項目,參股旅遊企業,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十八)創新體制機制,深化企業改革。加快旅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旅遊行業協會要儘快承擔起應有的職能,逐步與主管部門脫鉤。深化旅遊景區管理體制改革,除文物保護單位外,按照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實行屬地化管理,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跨行政區域的旅遊景區由上一級政府明確管理主體。加強旅遊景區門票管理,試行“一卡通”、“一票通”。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分配景區景點門票收入和演藝收入,引導旅行社、景區景點、演藝公司及旅遊相關企業加強聯合協作,充分調動旅遊企業參與經營、推介、演出等旅遊環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大力培育市場主體,組建旅遊投資集團公司,高起點、大手筆開發一批重大旅遊項目。支持培育大型旅遊企業,發揮骨幹帶動作用。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革,2011年完成省屬國有旅遊企業改革任務。放寬旅遊市場準入,降低門檻,打破行業、地區壁壘,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旅遊産業,加強旅遊招商引資工作,吸引更多省外境外特別是知名大企業參與我省旅遊開發。採取項目特許權、運營權、旅遊景區門票質押擔保和收費權融資等方式參與旅遊項目開發,不斷提高民營經濟在旅遊産業中的比重。
(十九)完善配套政策,優化發展環境。落實旅遊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為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公務活動提供交通、食宿、商務等服務。對企業性質的旅遊景區(景點)經營收入,凡符合政策的,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旅遊企業用於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污染物排放達標並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遊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後免徵排污費。旅遊企業招用下崗失業人員,享受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政策。對經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高檔旅遊汽車減半徵收高速公路通行費,依法許可在旅遊淡季運營長途客運班線。各級政府要將旅遊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先供地。因項目建設確需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依法按程序及時調整。單項投資億元以上的旅遊項目,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允許旅遊投資開發與城市土地整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産開發相結合。積極支持利用荒地、荒山、荒灘、荒漠以及廢棄礦山開發旅遊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産、土地興辦旅遊企業。充分利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積極發展鄉村旅遊。
(二十)強化目標責任,加強績效考核。將旅遊産業發展指標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省政府與市州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把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旅遊企業的考核,對新獲評世界遺産名錄的旅遊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白金5星級飯店和獲得全國“雙百強”的旅行社、中國馳名商標以及中國名牌旅遊商品生産經營企業,對年營業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獨立經營的旅遊企業(集團)和年自聯入境旅遊者人數達到3000人以上的旅行社,給予表彰獎勵。對組織入境旅遊包機、國內旅遊專列和一次性組織遊客超千人的旅行社,給予獎勵和補助。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對遊客投訴率高、經營管理不善、破壞資源環境的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各市(州)、省旅遊産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本《意見》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