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由農業部、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雜交水稻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致辭中強調,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必須把種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科研攻關、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現代種業發展,為糧食增産、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陳曉華指出,我國糧食生産之所以實現連續6年增産,科技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通過良種良法集成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廣泛開展高産創建和科技服務活動,有效促進了單産水平的提高。目前,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良種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超過40%。
陳曉華強調,發展現代種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法律法規、整合種業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市場監管為手段,快速提升我國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構建以産業為導向、大企業為主體、大基地為依託、産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種業發展水平。
陳曉華指出,推進種業科技創新,一是加強基礎性、公益性研發投入,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育種材料、育種理論和方法研究,加大生物育種的研發力度,為培育重大新品種奠定基礎。二是促進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建立以解決生産實際問題為標準的立項和評價機制,引導科研單位的成果向企業轉移,鼓勵種業科研資源、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向企業流動。三是扶持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體制機制活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按照工廠化育種模式開展聯合攻關,鼓勵企業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四是引導和支持國內優勢種子企業實施技術和産品“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國際先進育種技術、種質資源和優秀人才,實現消化吸收再創新。
陳曉華要求,要按照現代種業發展目標,努力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水稻科技領域大協作大聯合格局,不斷培育一批農藝性狀突出、抗逆性強、品質優良的新品種,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的種子生産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育繁推一體化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提升水稻等主要農作物育種能力和技術應用水平,為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保障糧食和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