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宣傳國家重點檔案的搶救和保護工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檔案保護意識,9月1日,由國家檔案局主辦的“守望人類的共同記憶——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成果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展。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楊冬權,國家檔案局副局長、中央檔案館副館長段東升、李明華、李和平、楊繼波,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巡視員居昊出席開展儀式。
形成于各時期、在各方面具有重要研究和利用價值,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貴檔案統稱為國家重點檔案。受自然、歷史和社會等種種原因影響,保存在各地的國家重點檔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紙張破損、字跡褪變等情況。多年來,在中央領導的關心重視和各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項目取得突出進展。本次展覽包括“使命如山”、“成果擷萃”、“任重道遠”3個部分,通過大量珍貴檔案、圖片以及檔案搶救和保護設備,集中展現了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的歷史、現狀和成果,生動展示了檔案的搶救和保護工作技術、方法和流程,展望了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的前景。
展覽中的展品大都來自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解放軍檔案館以及各級地方檔案館,其中許多珍品檔案為鎮館之寶。例如,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鎮館之寶、入選聯合國《世界記憶名錄》的清代大金榜;毛澤東親筆起草的“三大戰役”的作戰方針;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送給連戰先生的特殊禮物——連戰的祖父于1914年申請恢復中國國籍的檔案等。列入中國檔案遺産名錄的孫中山葬禮及奉安大典的原始紀錄片、民間音樂家阿炳傳世6首樂曲原版錄音、著名的敦煌寫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和《大寶積經》、公元1345年皇帝頒給西藏的聖旨等檔案精品也在展覽上一一亮相。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雞毛信”“免死牌”“水書”等,參觀者在展廳內能有幸一睹它們的“真容”。
展覽現場還專設有交互式體驗平臺,陳列有進行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時使用的設備,包括膠片掃描儀、膠片打印機、微縮膠片閱讀機等,參觀者可親手操作,近距離接觸檔案的修裱、縮微和數字化工作。據悉,此次展覽免費向社會開放,展出的許多珍貴檔案都是經搶救和保護後的首次公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