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月15日召開的國土資源部援疆工作座談會暨新疆“358”項目彙報會上了解到,新疆“358”項目第一階段目標基本實現,初步形成了包括準東煤田、阿吾拉勒鐵礦帶、讚坎—老並鐵礦帶、彩霞山鉛鋅礦帶、烏拉根鉛鋅礦帶在內的5處大型礦産勘查開發基地,形成了東疆煤田、迪木拉裏克鐵礦、維寶鉛鋅礦等11處大型—超大型礦集區,新增資源量煤炭3357億噸、鐵礦11億噸、鉛鋅560萬噸、鎢(錫)26萬噸、銅鎳116萬噸、鉬77萬噸。
據了解,2008年至2010年,新疆“358”項目共部署安排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開展的項目708個,總經費超過23億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達60億元以上,拉動效應為1:3。“358”項目在取得地質找礦重大成果的同時,還完成1:5萬區調25萬平方千米,覆蓋率達15.1%;完成1:5萬航空磁測8個片區15萬平方千米;完成1:20萬區域化探4.27萬平方千米,基礎地質工作程度穩步提高;水工環工作卓有成效;在高海拔、大高差地區航空磁測上取得技術創新,實現了快速評價磁鐵礦特別是隱伏磁鐵礦。
在 “358”項目辦公室的統籌規劃和協調下,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統籌部署、公益性引導拉動商業性、各渠道資金有機結合的礦産勘查新格局。在這一新機制的引導下,“358”項目還為新疆地區開創了地質找礦新模式。一是多元投資,統籌部署。明確了各類資金定位,統籌部署全自治區各類地質工作,充分發揮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礎先行作用,初步實現中央地勘基金有機銜接,促進了商業性勘查及時跟進,加快推進重要礦集區礦産勘查,及時引導企業實現礦産開發。二是優化環境,規範秩序。採取政府拿一點、礦業企業拿一點的辦法,修建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商業性礦産勘查跟進,在找礦成果中地勘單位享有20%~30%的權益。健全完善礦業權管理制度,對已設置的探礦權建立“獨自勘查、合作勘查、退出勘查”等新機制,對礦産勘查採取“放水養魚”的政策。探索“358”項目成果處置方式,加強對商業性礦産勘查工作的監督檢查, 2009年共查出“圈而不探”等違法違規探礦權496個,滅失探礦權1846個。三是分別實施,統一指導。在統一部署的基礎上,提供統一的技術指導,加強各類人才培養和技術業務的相互交流,目前在新疆開展地質工作的隊伍已達2萬多人。
根據下一步工作部署,“358”項目將繼續加大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力度,擇優開展重要找礦遠景區資源評價,著力推進重要礦集區及重要礦床的整裝勘查,全面開展煤炭勘查評價,圍繞重要經濟區(帶)和民生問題開展水文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努力推進地質找礦實現突破的關鍵問題的科技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