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鹽醬醋在村裏,日常用品趕大集,大件商品跑縣裏”,“土臺子、黑屋子”、“毒奶粉、假白酒、假種子”,這些曾經是農民消費環境的真實寫照,但這種狀況正在改變。
“十一五”期間,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市場,連續5年1號文件進行部署,商務部認真落實,把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作為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歷經充分調研、醞釀和討論,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啟動了農村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的大幕。“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3億元支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大型流通企業到農村延伸流通網絡,把連鎖經營的現代流通方式送下鄉,把新型商業業態送下鄉。目前,連鎖化農家店達52萬家,覆蓋80%的鄉鎮和65%行政村,年銷售額近3000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大大完善,以城區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正在逐步形成。
實施標準化改造,推動農村消費環境升級
——超市下鄉改善農民消費環境。標準化是現代商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農村夫妻店、小賣部經過標準化改造,傳統的“土臺子、黑屋子”被打破,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業業態引進來,農村商業面貌明顯改善:統一標識、易於農民識別;統一佈局、窗明几淨,商品擺放整齊;統一採購,商品豐富;統一經營模式,明碼標價,開架售貨。
——放心農家店保障商品質量。一批知名商業企業向農村延伸網絡,他們知名度高、具有較強的經營實力、完善的管理制度、誠實守信的經營道德,堅持“無假貨,件件請放心”的質量承諾,通過統一配送的方式把商品送到農村,農村商品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為農民消費繫上了“安全帶”。目前,農家店統一配送率達到50%以上,據調查,95%的農戶認為農家店商品質量提高了。
——商品豐富方便農民消費。傳統夫妻店經過標準化改造後,經營面積大幅增加,全國農家店營業面積近4000多萬平方米,平均單店面積20平方米以上;經營品種大幅增長,平均單店品種400種以上。許多農家店還針對農民消費特點,增設了農村市場必需品,經營自行車配件和雨靴、膠鞋、草帽等農村傳統適銷的消費品,滿足了農村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所需商品,“日常用品趕大集,大件商品跑縣裏”的購物模式得到改變。
搭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重新構建農村流通體系
連鎖經營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組織化程度高等特點,是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在流通領域的體現,反映了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其意義不僅僅是促進農村傳統商業設施的升級換代,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也不僅僅是繁榮農村市場,而是在市場機制下,對農村市場體系的重新塑造。
——編織了城鄉商品流通網。農村流通體系建設,一定程度上是修建城鄉商品順暢流通的“高速公路”。依託流通網絡可以發展“一網多用”,打通城鄉流通瓶頸,推動城鄉商品流通邁入快車道。一方面,把工業品和服務送下鄉。不僅有日化、食品、藥品等商品,也有郵政、電信等無形服務。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寶潔、立白、中國郵政公司、農行等積極為農村市場“量身訂做”商品和服務,努力滿足農村消費需求。部分鄉鎮農家店還逐步發展為以超市為主導,集購物、餐飲、娛樂、商務、家政服務於一體的農村商貿服務中心。另一方面,把農産品收進城。在工業品送下鄉的同時,探索收購農産品進城銷售,實現雙向流通。例如山東家家悅超市依託在農村發展的農家店,發展農産品基地37萬畝,年收購農産品64萬噸。
——夯實了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十一五”期間“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農村支持建設2667個物流配送中心,每個縣平均擁有0.9個,覆蓋城鄉、多層次的農村商品配送體系加速形成。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得到大幅增加,大大改變了農村缺乏配送中心、物流成本高的狀況,破解農村市場開拓難題,增強商品向農村的配送能力,促進了農村配送率的提高,農村物流成本的降低。
——壯大了農村流通企業。一批企業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紮根農村發展商業,走出一條發展壯大的新路子。湖北富迪公司從地區性企業發展為員工9600多人、門店500多家、年銷售額23億元的大型企業。“萬村千鄉”實施企業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地震、泥石流等突發事件中,都活躍在一線,是保障市場供應的骨幹力量。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農村商業發展促進了勞動力轉移和社會就業,帶動就業近180萬人。
當前,城鄉統一、競爭、有序、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市場機製作用的完全發揮仍然任務艱巨。“十二五”期間,將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健全農村流通網絡,開啟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新篇章,為促進統籌城鄉發展,農村經濟平穩較快運行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