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中醫藥局就“中醫針灸”申遺成功舉行新聞發佈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4日   來源:中醫藥局網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0年11月24日上午9:30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層新聞發佈廳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中醫針灸”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的有關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 中國網 楊楠

    王笑頻:各位來自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興來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席我們關於“中醫針灸”申遺成功的新聞發佈會,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佈會的有關領導和嘉賓。首先是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先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先生,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楊治先生,還有我們這次申遺牽頭申報單位針灸所的針灸專家黃龍祥教授。

    首先,有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吳剛副局長介紹“中醫針灸”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有關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 中國網 楊楠

    吳剛: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內羅畢審議並通過將中國的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這個項目的成功申報是對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認可,對進一步促進“中醫針灸”這一寶貴遺産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提高國際社會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認識,增進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保護文化多樣性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各位媒體朋友介紹該項目申報的相關情況,並很高興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一、“中醫針灸”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背景

    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第32屆大會,表決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概念、分類、保護模式,強調保護傳統文化,以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中醫針灸孕育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基礎,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具與艾葉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過刺入或薰灼身體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的目的。延綿數千年傳承至今,不僅是一種保健和治病救人醫療技術,是人類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現形式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已成為我國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標誌之一。不僅在中國廣泛採用,並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

    眾所週知,中國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而中醫針灸申遺的實踐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一種文化要能夠被人們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個合適的載體,而中醫針灸正是這樣的一個文化載體。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不少被中國傳統文化深深吸引的外國學子來中國正是通過中醫針灸來觸摸和感受文化,而國外很多民眾也借助針灸這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形式來了解和認識中國文化。中醫針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正在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此外,針灸還是中醫中體現技藝和工藝最突出的部分,而且這种經千百年積累、總結出的傳統技藝,至今還難以用現代科技所替代。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6年成立了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委員會、專家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研究和申報工作。2006年針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開展了一系列的傳承保護工作。2008年9月將“中醫”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後因申報規則的具體要求,2009年10月改為“中醫針灸”申報。2010年5月通過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産處附屬機構評審,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中醫針灸”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一説到“遺産”,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瀕危”,對於中醫針灸申遺,針灸界內部也有這樣的疑惑:針灸並沒有瀕危,為何申遺?這裡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兩大類:一是瀕危、亟待搶救的項目“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一是歷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優秀項目“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中醫針灸申遺屬於後者,屬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第二章第2條規定的“有關自然界與宇宙的知識和實踐”領域。

    二、“中醫針灸”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重要意義

    1、增進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促進文化多樣性

    針灸,作為民族文化和創造力的代表形態之一,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利於這一遺産發揮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締約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開展對話、增進互相尊重的媒介作用,增進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通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培訓、合作研究等形式,促進針灸向世界傳播。同時能夠推進中醫針灸在世界上健康的發展,保護文化多樣性的一種有效方式,對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2、有助於從文化層面更好地總結傳承,促進中醫針灸發展

    將針灸列入代表作名錄,也有助於促進國家對針灸文化傳承和保護研究的投入,從文化層面,系統整理傳承流派,開展針灸文化的理論研究,做好針灸的文化傳承保護,創新醫術;同時也有助於推動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産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發展,使其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3、為針灸的傳統理論和技法提供平等存續與發展的環境

    針灸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

    針灸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先導,雖然中醫針灸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但是隨著現代科技和醫學的普及,中醫針灸理論及其文化內涵卻被忽略和淡化,某些需長期實踐體驗才能掌握的特色技法面臨失傳的危險。

    將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隨著《公約》精神被越來越多的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被越來越多地認識,針灸在被更大範圍內共享的同時,使中醫針灸的自然、綠色健康理念與方法在當今醫學大環境下將得到更多地了解、理解和尊重,為針灸的傳統理論和技法提供平等存續與發展的環境,使這一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與實踐為更多民眾的生命健康保障增添一種安全有效的選擇。

    4、提高中醫針灸的共享度,造福更多的民眾

    由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基礎的針灸,通過非藥物的物理刺激激發人體自我調節功能而實現健康的目的,為人類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中醫針灸作為人類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現形式之一,不僅是中國的文化遺産,也是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産。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有助於提高中醫針灸的共享度,使這優秀的非物質文化為更多的民眾服務。

    三、列入代表作名錄後的保護政策措施

    申報成功後,我們將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精神,履行締約國責任,逐條落實在申報文本中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做的有關保護措施的各項承諾,強化這項遺産保護的政策保障力度。我們將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中醫針灸的傳承、發展、保護:

    1、制定宣傳與保護計劃

    制定切實可行的中醫針灸文化遺産的宣傳與保護計劃,真正將中醫針灸文化遺保護計劃落實到實處。

    (1)開展“中醫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內容研究

    通過調查傳統針灸在當代中醫針灸中的地位,確定傳統針灸的自身價值。開展“中醫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內容研究,建立傳承保護名錄。以中醫針灸的申遺為契機,為中醫針灸營造一個利於其健康發展的環境。

    (2)探索不同傳承模式,完善中醫針灸的傳承機制

    在充分尊重和維護傳統的傳承方式基礎上,我們應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傳承模式,完善並建立傳承人工作室,為他們開展傳承工作創造條件,進一步完善中醫針灸的傳承機制。

    (3)積累傳承資料,組織傳統針灸研討會

    開展代表性傳承人口述歷史的訪談、記錄和出版工作,編寫傳承經驗集,為針灸的有序傳承積累資料;同時也加強傳統針灸理論學術著作的出版工作,整理出版針灸古籍,普及傳統針灸知識;組織傳統針灸研討會,舉辦傳承人技藝交流活動,為中醫針灸的傳承和學術研究提供對話平臺。

    (4)加強針灸博物館的建設

    定期展示針灸文物、史料、古籍和傳統針具製作工藝、傳統技法等,為民眾客觀認識及有序傳承發揮作用。

    (5)多渠道加強中醫藥宣傳

    舉辦針灸文化節,宣傳和弘揚中醫針灸的文化價值;舉辦“針灸進社區”系列宣傳活動,使其內容直觀和形象地被感知和理解,提高公眾對針灸文化的認知度;在公共信息網增設專門頻道,全面介紹中醫針灸的相關資訊,為中醫針灸的弘揚和宣傳工作發揮作用。

    2、為開展中醫針灸、中醫藥文化戰略研究

    申遺成功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中醫針灸申遺成功以後有許多理論問題需要研究,需要不同領域的戰略家與領域專家的共同探討,開展文化建設和保護研究。同時也要加大科學研究,鼓勵理論和醫術的創新,以科學研究帶動與落實有關中醫針灸文化遺産的保護計劃,促進中醫針灸各項事業的發展。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各位領導、各位同道,我們相信“中醫針灸”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它的社會認知度會進一步的提升,與國際社會的對話交流更為增強,為全人類的生命健康保障,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謝謝大家。

    王笑頻:謝謝吳局長。下面,我們有請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楊治先生介紹今年中國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有關情況,大家歡迎。

 

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楊治 中國網 楊楠

    楊治:謝謝王司長。尊敬的王部長、尊敬的吳局長、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們也是剛剛從前方回來,我也知道,這次新聞發佈會重點是“中醫針灸”項目,按照文化部外聯局指示,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要求,介紹這次的申遺的簡單情況。

    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今年11月15日到19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這個會議的名稱太長了,一般的習慣稱呼就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會議或者叫大會都可以,和目前流行的世界遺産大會,會議的性質一樣,只是簡稱,世界遺産大會其實也是保護世界文化自然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的一個會議,為了方便都簡稱遺産大會。全稱就是政府間委員會的多少多少次會議,這次是第五次會議。

    文化部和其他的部委,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派了一個比較大的代表團,共9個人組成,出席這次會議。我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

    第一,審議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以及國際援助資金的申請項目三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簡要情況,經過兩天的緊張評選,2010年共有47個項目列入了代表作名錄,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中醫針灸”和“京劇”;還有4項列入了急需保護的名錄,4項指整個全球2010年申報了4項,中國佔了3項。中國的3項名稱是新疆麥西熱甫、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還有一項克羅地亞的騎士競賽,一共4項急需保護的項目;1項是國際援助,只有白俄羅斯提出一項超過了2.5萬美元的援助,實際他申報的數額是13.36萬美元,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白俄羅斯的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清單或者是名錄,其中包括一些信息化、數據庫的內容。

    第二,經過大會研究,成立由意大利、克羅地亞、委內瑞拉、韓國、肯尼亞、約旦6個國家組成的新一屆的附屬機構,負責評審2011年的申遺代表作名錄項目。附屬機構是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公約和操作指南規定組建的,附屬機構必須從政府間委員會的委員國産生,委員國由24個國家構成,中國是委員國之一。附屬機構負責評審各國申報的項目,每一個附屬機構委員國可以根據自己能力情況,也可能委託專家、委託本國的研究機構評審這些項目,由6個國家一起協商、達成共識,如果有不同意見的話,他們還要反復磋商,最後拿出一致意見。附屬機構評審以後形成一個報告,提交委員會,最終由委員會決定哪些項目列入或不列入。附屬機構還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內容。

    第三,成立了諮詢機構,由6個獨立專家和6個非政府組織構成。這些也是要來自於整個締約國成員當中,主要選定了西班牙、格魯吉亞、巴拉圭、斐濟、加蓬、突尼斯的6位專家,來自法國、捷克、哥倫比亞、印度、肯尼亞、摩洛哥6個國家的非政府組織,都是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諮詢機構和附屬機構的任務不一樣,諮詢機構負責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評審急需保護的項目,二是負責評審最能體現公約精神的原則和目標的計劃、項目和活動,三是評審各國申請的國際援助,資金超過2.5萬美元。

    第四,會議決定向《公約》締約國大會推薦認證32個非政府組織,每一次會議推薦一批新的非政府組織進行認證,最後由締約國大會來批准。另外會議討論如何提高非政府組織參與《公約》工作的能力,國際社會都非常重視非政府組織的參與情況。決定下一屆的委員會會議,于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召開,並成立下一屆會議主席團。會議還討論了《公約》通過十週年的慶祝活動的建議。

    這是一個會議的整體情況。

    下面談一下我們的幾點體會。

    第一,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裏面,應該説是積極的、深度的參與了國際規則制定工作,和社會上經常流行的一種説法不太一樣,因為中國融入國際體系相對來説比較晚一些,我們改革開放30年來,慢慢融入了國際體系,在教科文組織我們是規則的制定者,還是一個主要的推動者,並不像社會上説中國在國際組織當中只是遵循由西方國家制定的規則,在教科文組織我們不能樂觀和積極主動的參與很多工作。具體的證明,從2001年開始,中國一直派代表團全程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和實施細則,並做了深入的工作。《公約》是從2001年開始到2003年,經歷兩年時間,2003年10月通過。《公約》通過以後並不等於生效,根據《公約》第34條規定,由30個批約國遞交批准書以後,3個月之後生效,《公約》2003年通過以後,在2006年生效。我們一直參與《公約》的制定工作,裏面的規則跟我們國家的利益、我們國家的一些關切基本比較相符,基本符合我們國家的主張。2006年《公約》生效後,開了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中國也組織一個陣容強大的代表團,我當時也是團員之一,第一屆締約國大會很關鍵,要選舉産生第一屆政府間委員會的委員國,中國高票當選委員國,當委員國並不是目的,主要還是以中國有一個資格和身份能夠深度參與其後的實施細則的制定工作,影響國際規則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國際規則一旦制定之後,往往要産生很多年的影響。

    以上是一個中國參與多邊規則的制定的整體情況。

    中國參加會議,主要是三個任務:一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確保我們的申報項目,能夠獲得通過;二是要為全球的利益,為全球的文化事務貢獻中國的智慧,貢獻中國的能力,提供中國的思維方式,參與引導規則的修改、完善工作,這不僅僅是為本國利益服務,也是為其他國家利益服務,為全球公共利益服務;三是中國應一些國家的要求,進行調解、協調、溝通的工作,有很多國家申報項目相互交叉、相互交織,産生一些利益衝突,我們如何調解和促進不同國家由於利益不同産生的一些衝突,我們如何促進他們相互對話,相互尊重,達成一定的共識,起到一個國際合作的作用。第一個任務,完成比較順利,所有的項目申報成功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參與規則制定,我們從全球的視野、從世界的胸懷站在一定的高度,來積極的參與、發表中國的意見,比較明確的表達了我們的一些想法。中國的參與,得到了多數國家的支持。

    這次評審工作各國比較重視,24個委員國都派了代表團出席,有締約國,還有非締約國,還有非政府組織、聯合國系統的其他機構,都派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應該有100多個國家派了代表,總人數達到400多人,可以看到各國對這個會議非常重視。這次會議總體上是評審了47項代表作名錄項目,還有急需保護的項目。教科文組織在會議之前共收到32個締約國的147項申請列入代表作名錄。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共有213項代表作名錄項目,16項急需保護的名錄項目,其中我國有28項列入代表作名錄,6項列為急需保護的名錄,

    從整體情況來看,各國對代表作名錄項目很重視,因為它彰顯了各國的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形象,應該説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大家很重視,各國申報熱情很高、數量也很大。但是,教科文組織還是面臨一些壓力,一是評審能力的局限性,二是各國申報數量的不斷增加,形成評審能力和數量之間的矛盾。所以,今後標準會越來越嚴格,機制會越來越完善,各國競爭也卻越來越激烈,申報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我們今後面臨申報的數量受限的趨勢,今後我們可能要適當調整策略,我們要和國際機構對接,努力提高我們申報的數量和質量。

    中國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申請國國際援助項目,就是申請資金,當時也是有一些考慮,我們盡可能在代表作名錄上多申報一些,資金方面,本來非物質文化遺産資金總量並不大,如果中國再申請資金的話,就容易面臨一些壓力,搶佔其他發展中國家,主要是非洲的一些國家申請的資源,因為中國申請能力非常強,非洲這方面很弱,他需要資金,代表作項目又多,所以我們沒有申請國際援助的項目。還有最佳實踐名冊,我們既然這麼多的代表作項目列入名錄當中,我們應該有很多比較好的實踐和經驗,可以跟各國分享,這塊我們做得不夠,下一步要加強一下,要把我們好的項目、計劃、活動推介出去,也爭取列入到名錄裏面去。

    還有非政府組織的認證方面,世界很多國家非政府組織活動都非常強,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更強,中國這方面工作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發展,我們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事務能力和意識不斷增強,在非政府組織和專家層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後我們要爭取推介有資質、有能力、有經驗的非政府組織和專家更多參加教科文組織事務當中來,這是一個體會。

    還有一個體會,就是壓力,壓力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在現場我們感到到的一些壓力,中國佔了3項,每一項都討論很長時間,主要是24個委員國在發言,花的時間、花的精力和資源全是花在了中國的項目上,當時現場感覺特別強烈,評議一個是中國的,再評一個還是中國的,連續3個,我們的壓力很大,整個資源都在中國的項目上,中國是大國,很多發展中國家其實更需要國際資源,沒有發展中國家的項目,尤其是非洲,還在肯尼亞的內羅畢開會,非洲的項目一個都沒有,有一種現場的壓力。

    第二個壓力是今後的壓力,教科文出了一本代表作名錄的畫冊,其中有一個全球的各個項目的分佈圖,亞洲的特別多,另外集中在歐洲,非洲大陸基本就是兩三項,拉美也沒有幾項。2011年還是亞太地區多,2011年非洲只申報了一項。中國現在總量在全球排第一,拋開這個事實,我們還要考慮全球各個地區的平衡情況,還要站在大國負責任的角度上去考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了6個組,亞太地區算是一個組,我們中國在亞太組屬於第四組,第一組是西歐組、第二組是東歐組、第三組是拉美組、第四組是亞太地區、第五是非洲,第六是阿拉伯地區。中國表態是具有大國的風範,我們認為要顧及到其他地區代表作非常少的現實,讓亞太地區應該有所自律,要減少一些評審的數量。我初步簡要介紹一下這些情況,歡迎大家提問。

    王笑頻:下面的時間,我們非常高興給各位媒體朋友圍繞中醫針灸申遺,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今天出席會議的有關的專家會非常高興地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

 

新華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新華社記者:請問王部長,中醫針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於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有一些什麼樣的影響?另外,目前中醫針灸的發展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謝謝。

    王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之前,我想代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於文化部和文化部的相關部門,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所的領導、同志、專家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們中醫針灸這次能夠成功的申報成功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這也是我們多年來所期盼的,在這裡,我想代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醫針灸”申遺成功,對於中醫藥的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和作用,中醫針灸是中醫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理論、知識、技能。大家都知道,中國在申遺過程中,有一個變化,當初我們申遺的時候是以中醫申遺,因為中醫的內涵很豐富、內容很多,再加上中醫的理論、中醫的技能、中醫的各種藥物、用藥原則等等很多方面,是一個很大的包,在申遺的過程當中可能難度就比較大。所以,我們作了調整,把中醫針灸作為申遺的優先項目提出,這次得到了通過,説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正因為中醫針灸是中醫發展中的一個部分,我想它的申遺成功,毫無疑問,對於擴大中醫藥的影響,對於更好地繼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將會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中醫針灸無論從文化、理論、技能方面,都具有比較完善的代表性。中醫針灸申遺成功,對於中國政府更好地重視中醫藥發展,更好地重視中醫針灸,更好地使中醫針灸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中醫針灸和中國文化、中醫藥的文化作為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走向世界都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點可以肯定的説,中醫針灸申遺成功將對中醫藥發展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中醫藥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使它更好地造福於人類的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 中國網 楊楠

    第二個問題,關於中醫針灸申遺成功以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機遇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中醫藥事業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同時也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人民群眾對於中醫藥的需求,無論是在防病治病,還是在養生保健方面的需求,是越來越大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隨著人們的健康觀念轉變,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群眾對於中華文化的認識、對於中醫藥文化的認識、對於中醫包含了中國文化內涵的中醫藥的認識,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廣泛,由此帶來了對中醫藥的需求也是越來越迫切。這也是中醫針灸發展的一個很好的外部環境和機遇。我們中醫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中醫科,特別是在我們廣大的社區、農村,運用針灸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老年病、腰腿疼等等常見病,應該説是非常有療效的,廣泛的受到群眾的歡迎,也被廣泛的運用。人們的需求就是中醫針灸發展的機遇,中醫針灸的療效恰恰又是中醫針灸發展的根本。

    要説到挑戰,我想中醫針灸面臨的挑戰和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正因為中醫藥、中醫針灸都是傳統的,傳承了幾千年,包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在現代社會怎麼樣更好的弘揚、更好的保護、更好的發展、更好的運用,使它更好的造福于我們的現代人的健康,應該説中醫針灸還面臨著很多的難題。中醫針灸有4大基本要素:一是針和艾,艾就是灸的原料,針灸不只是針刺,針刺和灸是結合的,這是兩個基本的工具和特定的工具。二是針灸有特定的穴位。三是針灸各有方法,灸有灸法,針刺有針刺法,如何補瀉,灸和針刺怎麼結合,都是有理論和技能的要求。四是中醫針灸是遵循了中醫的理論,中醫的什麼理論呢?就是整體觀念,天人合一的理論,體現在人身上,那就是經絡,是經絡把臟腑之間相互聯絡起來,也使得中醫整體觀通過經絡體現出來,而針灸就是刺激經絡上的穴位,所以針刺的經絡和穴位使它影響到臟腑,如果從保健的角度來説,使它消除亞健康的狀態,局部有病變的通過針刺,疏通經絡可以治療疾病。中醫針灸必須遵循中醫的整體觀和經絡學説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真正運用中醫理論指導、科學的運用針灸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疾病採取不同的經絡穴位治療,這種技能的把握和這種理論的運用,逐漸在淡化、在消亡、在扭曲,這是我們面臨的很重要、很嚴峻的問題。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不以中醫的理論作針灸,現在有160多個國家都在用針灸,這是很可喜的,中國的針灸走向世界,但是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到一種危機,就在於他們僅僅把針灸理解為刺激某一個部位,因為大家都知道,經絡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用非常客觀的指標或者物理的現象揭示出來,但是它是客觀存在的。怎麼使中醫針灸在傳播的過程中,把精髓的東西和必須掌握基本的技能東西,很好地保存下來,保護下來,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這可能在某種意義上説,申遺成功把中醫的的精髓、我們認為中醫的理論和針灸的理論結合起來,保存下來,這是我們申遺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剛才講到,我們申請的不是瀕危,是歷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代表作名錄,關鍵問題是怎麼把它保護好,把它的精髓保護好,把它的好處更好的弘揚開,使更多的人享受到。

    文匯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請臺上的專家介紹一下,中醫針灸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的過程中,是怎麼向西方的專家解釋我們中醫針灸的。因為我們都知道,中醫的傳統文化可能在西方的面臨一個文化衝突的問題,像前幾年有一個很知名的電影《刮痧》,中國傳統的刮痧在西方來説可能誤認為一種對兒童的傷害,這種文化衝突我們是怎麼樣去解釋的。因為整個20世紀也是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史和傳統文化的學者在向西方借鑒話語權的過程,現在越來越多的本土學者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精髓,可能並不能用西方的那一套話語體系或者那種建構的概念體系來理解中國的內容,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怎麼用我們的語言向西方人解釋清楚針灸到底是怎麼回事,包括我們當中有很多天人合一、經絡、整體觀,可能連普通老百姓都不是特別明白的,我們怎麼向西方的那些專家講清楚的。

    第二,我剛剛看到材料,2008年的時候,我們一開始以中醫整體項目申報非遺,為什麼後來調整到針灸項目,請問在調整的過程當中,有沒有考慮到其他的中醫項目,為什麼首選的是針灸?

 

針灸專家黃龍祥教授 中國網 楊楠

    黃龍祥:從我個人的理解,為什麼選擇針灸,首先説是為什麼選擇針灸申報,二是我們選擇針灸之後,如何把針灸裏面比較專業的理念,就是在向世界或者向聯合國教科文專家解釋清楚。選擇針灸當時有許許多多的考慮,中醫有許許多多的方面,針灸是其中的個方面,剛才像吳局長發言當中已經指出的,選擇針灸第一個考慮就是要有豐富的代表性,就是把中醫裏面比較能夠代表中醫和西方醫學不同的理念的、比較優秀的、帶有現代科學內涵的理念,表達的、代表的比較突出,這是我們當初選擇的第一個考慮。如果我們選擇中醫裏面的一個東西,不能代表或者不足以代表中醫的最優秀的特質的話,那我們這個選擇可能就不是最大化、最優化的一個選擇。

    第二個選擇針灸的想法,是考慮實踐性和技藝性比較突出。像昨天在文化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的,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中醫的文化在這個領域當中可以通過我們的觸摸可見的形式,這樣國外的專家和國外的民眾理解起來,首先是看得見、摸得著,有具體的形態,我們表述起來更方便一些。

    第三個選擇針灸的想法,針灸作為中醫裏走向世界比較早的學科領域,在世界上這麼多年的推廣和推進過程中,有一些基本理念,已經被國際社會或者被國際醫學界相對於其他中醫的門類理解和了解的比較多,特別是通過針刺麻醉的事件的推導,在世界上的傳播和影響,形成了一個好的基礎。當時基於這三點的考慮,我們選擇了針灸作為申報的範圍選擇。

    接下來我們就要考慮《公約》的具體要求,如何更好地在短短的200多字或者1000字裏面把針灸幾千年的積澱一些最根本的東西,包括文化體制,特別西方不同主流理念在這麼短的文字裏表述清楚,我們也做了許許多多的考慮,我們首先發掘中醫文化,我們説的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本質的是什麼?對現代主流文化、世界主流醫學文化最大的啟迪在什麼地方?未來可能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什麼地方?我們思考以後有這麼一個判斷,從現代主流醫學的判斷來看,基本上對人體的認識和對生命的認識還是一種分析的理念,對整體的把握,特別是對普遍聯絡的觀察比較少,他們注重關注的是結構性的,所以從解剖學、形態學分析非常的充足,但是這種解剖結構我們研究清楚以後,對生命規律的把握還不能完,必須要把這種結構之間的整體聯絡搞清楚以後,才能更完整。而中醫針灸恰恰在這方面可以給主流醫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啟迪,所以我們想從這些方面去表述文化價值和可能存在的潛在的對現代生命科學提出新問題的價值,從這兩個方面講述,再配上我們一些比較直觀的操作的畫面和技藝的描述,這樣抽象的理念和具體實踐形態配合起來,就提供一個比較理解和把握的方式。

    第二個做法,我們還有一個經驗,我們提交給聯合教科文組織是英文文本,其他單位中文寫的非常有文化、有文化的氛圍和特質,但是在英文的翻譯要求比較高,要把特別有文化的中文,要翻譯成外國專家看起來非常親切的英文,這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在這些方面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這也是我們成功的一個因素之一。

    中國日報記者:第一個問題,想請問王局長,剛才有提到在未來的針灸在國內或者國外傳播過程中,要儘量保持其精華,不被淡化和扭曲,這方面工作你們有什麼樣的考慮?比如相關的標準制定和推廣。第二個問題,在中醫藥“打包”的複合概念中,下一個可能被申遺的是什麼?謝謝。

    王國強:剛才我講到中醫針灸在我們中國下一步如何更好的推廣應用,更好的遵循中醫理論精髓,如何不被扭曲、淡化方面,我們想,很重要的還是要把中醫針灸的真諦很好的傳承下來,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這次申遺特別強調了要傳承,傳承代表作的代表人,他們來自於實踐、運用理論和産生的療效,包括技能,要很好的傳承下來,這是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位的任務。

    第二,要加強針灸的理論、實踐研究,包括機理,包括經絡、穴位,還有很多需要探討的課題,我們要進一步的加強研究,來詮釋、揭開它的奧秘,知道它為什麼能給人治病,為什麼是整體,為什麼它和臟腑之間有相互的關係,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們在未來發展當中很好的加以研究的。

    第三,應該有更好的加以推廣應用。只有在運用中、實踐中、在老百姓感受到中醫針灸的好處,解除病痛方面進一步解釋中醫針灸實際的療效和理論的正確性。我們現在看到針灸的使用非常廣,但是在使用和推廣過程中,我們特別強調要加強培訓,加強正確的指導,要使操作者不僅能夠很好地操作,還要知道知其然,所以然,能夠更好的了解,以便於更好的在臨床總結和更好的指導實踐,提高療效。

    第四,要加強對中醫的針灸標準化、規範化。這方面,世界衛生組織也在積極做,他們確定了關於針灸的穴位、有哪些病種比較適宜於用針灸的方法治療,我們中國在這方面走在前列,有很多標準也是來自於中國的實踐。這些方面我們需要繼續努力。

    總而言之,為了保護好它,傳承好它,我們必須做很多的工作,使人類更好的享受這樣一個文明成果。

    關於中醫針灸申遺成功之後,下一步我們將會選擇什麼作為申遺的目標。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作出具體的計劃,我們還要根據文化部的總體戰略,特別剛才楊局長助理講了一個觀念,申遺的項目很多都集中在亞洲地區,世界的不平衡性、各國的不平衡性,我們必須要考慮,我們要循序漸進,我們不能把中國好多都申請上去了,人家都沒有,我們可能還要選擇更緊迫的、更重要的進行申遺。中醫的申遺,絕對不會停留在中醫的針灸上,因為我們中醫的文化內涵很豐富,具備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的要求的代表作也不少,但是我們還是要講究策略,需要很好的分解,逐步的推進。正像剛才楊局長講的,申遺不是目的,關鍵是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帶來的推動,更好的弘揚中醫藥文化、弘揚中醫藥的精髓,這確實是我們幾千年形成的國粹、國寶能夠更好的造福於人類的健康,造福全人類的健康,這是我們申遺的根本目的。所以,申遺會積極做,按照我們的策略、按照我們的步驟申遺,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不遺餘力,毫不鬆懈,繼續推進。我想中醫藥發展的越好,越健康,對我們申遺就越有幫助,是相輔相成的。

    黃龍祥:我接著王部長的話補充一點。據我了解的情況,剛才這位新聞媒體朋友提到的問題,我們在如何保證中醫針灸在推向世界的過程中一些寶貴精華不被丟失。不同理論之間溝通上最大的障礙是有自己的語言符號系統,沒有這種語言符號系統作為平臺,我們溝通起來很難進行,特別是一些本質的東西很難進行溝通。我們最近和世界衛生組織密切合作,將會在國際疾病代碼,就是ICD11最新的版本上,把中醫的名詞加入第11版中。這項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把我們中醫在原滋原味向世界推進的過程中,我們和其他的醫學體系找到了一個共通的語言,找到了一個共通的,大家可以互相理解的對話的平臺,這項工作的意義非常重大,我們國家正在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正在積極的參與和推進。那個時候,中醫的特殊術語已經進入到西方主流一些建設中,我們這項溝通會更加的通暢,這種中醫特有的優秀的科學內涵的保存不存在在國際化推動過程當中得到保護,這樣是一個非常好的保障。

    記者:王部長説我們的申遺是為了發展,但是國內現在針灸的價格特別低,扎一次針只有4塊錢,長期存在倒挂的現象,中國針灸申遺以後,能不能針灸的服務價格也一個提升,使我們針灸服務進一步發展?第二,針灸在世界各國推廣最好的一個項目,但是在推廣過程中有針灸“去中國化”的跡象,在國外很多叫“東方針灸”、“西方針灸”,有很多國家説他們是針灸的起源國,我們中醫針灸申遺成功以後,如何防止中醫針灸的“去中國化”的現象。謝謝。

    王國強:首先,我要明確一下,中醫針灸申遺成功以後並不是要漲價,和價格沒有必然的聯絡。但是至於你講到的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説,中醫的服務技術價值沒有被價格所體現,這是客觀存在的,剛才他講扎一次針4塊錢,扎的滿身都是針也是4塊錢,而且是治病,還很有療效,應該説,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在振興中醫藥、使中醫藥特別是針灸更好地服務於民眾的過程中,這個問題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由於中醫的服務不能體現它的勞務價值、技術職能價值,在市場經濟下,就有可能有的人不願意學中醫,有的人不願意從事針灸,為什麼?因為不掙錢,很多人就可能不去學針灸了,就會導致中醫針灸可能就沒有傳承的基礎了。所以,怎麼制定一個合理的、體現勞務技術價值的,又是政府和民眾都可以承受得了的這樣一個中醫服務和針灸服務的價格體系,是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的。但是,我再次聲明,它和申遺成功沒有必然的聯絡。

    第二個問題,關於在針灸走向世界的進程中,面臨的“去中國化”的傾向。這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分析的原因有幾個方面:第一方面,很多人不一定很了解中醫針灸是來源於中國。因為有的國家説針灸是他們的,但是事實是中醫的針灸源於中國,中醫針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針灸,而中醫是中國的國粹,幾千年來,傳承下來一直沒有間斷過,而且所有的史書記載,從南北朝開始,中國的針灸開始走向鄰國,這是在鄰國的一些史料當中,包括他們的政府都承認中醫針灸來源於中國。當然,針灸傳到其他國家之後,有一些改良和符合本國民眾的需要和習俗,這方面也是有的。另外就是對中醫針灸理論上缺乏理解,就是怎麼讓外國人聽懂“天然合一”、“經絡”、“刺激以後會對臟器産生影響”、什麼叫大宇宙、小宇宙,大宇宙就是人體上的天人合一,小宇宙就是人體內的相互協調、通則不痛,怎麼讓它通,怎麼讓它不痛,這和現代醫學是兩個理論體系,不太容易被接受,現代醫學講的是對抗醫學,還原醫學,中醫講的是整體醫學,個性醫學,辨證施治,個性化,在這方面有區別,這方面不太理解的話,就會以他的理解來認識這個問題,就把中國的概念和把中醫的概念所淡化,這是一種趨勢。所以,這次申遺成功,我們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可以説既然申遺成功,我們為什麼沒叫針灸呢?我們也沒有叫針刺?我們把它叫中醫針灸,什麼概念?就是針灸是中醫的,是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技能方面,而這個方法既有針,還有灸,是結合的,絕對不是單純的針刺。在這些方面,我們要借這個機會很好的選擇中醫針灸的內涵,中醫針灸的理論,中醫針灸的實際療效,來擴大影響。

    剛才黃教授講到,為什麼針灸在國際上會這麼快的産生影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尼克松到中國來訪問,有一個記者得了闌尾炎,做針刺麻醉,神奇的不得了,回去寫一個報道“中國的針灸真神奇”,讓大家都認識了針灸的療效和效果,但是要真正了解為什麼好,這個過程還需要我們很好的去做工作。但是什麼事情都是事在人為,中國人一定要把中醫針灸好好保護好,而且要有話語權、主導權,要很好的保護它、發展它,才有真正的主導權。所以,我覺得“去中國化”不是隨便去的,既要尊重歷史,更重要在於我們自己很好的奮發有為,好好的做好我們自己的作業,才能有走向世界的基礎。

    人民政協報記者:第一,自從您在廣東開國家中醫藥論壇的會議的時候,透露針灸申遺消息之後,各個媒體的報道也很多,但是媒體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有的説針灸申遺是打響了中醫保衛戰,有助於突破發展中的瓶頸,應該説是一種新生。也有説針灸申遺是因為衰敗而申遺,就是為了圖生存而申遺。您是怎麼理解的?

    第二,有的中醫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這次針灸申遺成功,能夠實現學科上的突破,因為按照教育部的規定,中醫屬於一級學科,而針灸屬於中醫下的二級學科,將來很有可能借著這次申遺的東風,能夠實現學術上的突破,有可能上升一級學科,是不是這樣?謝謝。

    王國強:我在廣東的時候,因為媒體的要求,我説了中醫針灸申報成功,引起了網上的關注,我看到網上有不同的看法。我想這些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主要在於大家對於中醫的申遺,中醫針灸申遺不是很了解。另外,楊局長介紹是兩種,一種是瀕危的需要急需搶救和保護的名錄,第二種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我們的中醫針灸申報的是代表作名錄,不是瀕危的名錄,所以不存在衰敗了,打響了保衛戰,不太確切,實際上是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隨著人民健康觀念的轉變,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中醫越來越受到重視,申遺的成功相伴而行的,應該是一致的。我相信申遺成功之後,肯定對中醫的發展和對於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帶來很好的推動作用。我也希望通過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大家進一步澄清這個,不是因為針灸會快滅亡了,中醫快滅亡了,趕緊申遺,不是這樣的,恰恰是我們現在要保護好,而且還要發展好,還得讓更多人享受到,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第二,關於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學術上、學科上的問題,我相信,所謂的學科,一級、二級的界定,是有一定的道理,針灸能不能進入一級學科,我想也是隨著歷史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學科自己的理論、實踐、技能,符合一級學科的要求的話,進入一級學科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健康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是請問楊治先生,我們已經申遺成功的這些項目當中,我注意到還沒有傳統醫藥的項目,請問對於整個全世界的申遺已經成功的項目當中,是否也是沒有涉及到傳統醫藥,中醫針灸是否是第一項?第二,此前曾經有媒體擔憂説在日本和韓國,在針灸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會擔心在針灸申遺的過程中日韓的態度是否會影響到整個申報的成功?請問您結合這個具體的申報過程中的情況,談一下這兩個國家在這方面對我們的申報反應?還有一個問題請問王部長,因為針灸申遺成功以後,有很多議論,其中有一個特別尖銳的問題,認為針灸申遺成功只是代表了世界對中國針灸文化的認可,那麼對針灸科學性的認可還有待考慮,想聽聽您對這種説法的看法。謝謝。

    楊治:關於有沒有其他的傳統醫學列入到名錄裏,據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應該沒有,中醫針灸是第一個。第二,中國中醫針灸申報的過程中日、韓的態度,他們都是支持的,日本、韓國都是委員會的成員,在大會審議的時候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基本是全票通過。因為只有在有異議的時候才能提出不同意見,這一點看他們政府至少是支持的。

    王國強:中醫針灸源於中國,在南北朝之後傳到了日韓,特別是傳到朝鮮,然後在周邊國家應用,這是不爭的事實,所有的史料都是有根據的。我在廣東講到關於中醫針灸申遺的時候,報紙上曾經有過説韓國強烈反對,説是韓國的,我們也經過了了解,其實這只是少部分人或者是個別人,我們和韓國政府有一個關於中醫藥的合作機制,我們每年要跟部長級進行開會和對話,我們知道這個事情以後就啟動這個機制,跟韓國政府和韓國使館都進行溝通,他們政府明確表示針灸方面是支持中國申遺的,所以有一些輿論上的説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多聽聽政府間的,這是最權威的。

    第二,關於申遺成功以後有媒體説了很尖銳的話,説中醫針灸只是文化是否科學,首先大家要知道,我們申請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當然是文化的代表,這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是文化,傳承這麼多年下來,一直在沿用,尤其是廣大民眾的認同,以及它的實際療效,這是科學的。但是至於説揭秘科學性,為什麼能夠治病?原理、機理,我想還有很多的課題,有些東西不能解釋,就不科學嗎?我們對世界、我們對人類、我們對宇宙,有很多的未知的東西,難道都不是科學的嗎?人類的局限性還沒有完全認識的時候,允許它的存在,應該允許繼續的探索,這也是科學的態度。

    王笑頻:下面是最後一個問題,之後如果大家個別採訪或者有其他的後續要求,可以和我們新聞辦聯絡。

    健康時報記者:我看到開展中醫針灸非物質文化保護內容中特別提到了“傳統針灸”,我很感興趣的是為什麼要強調傳統針灸的地位,在當代的針灸臨床中傳統針灸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和意義?包括現在老百姓可以接觸到的針灸治療中,傳統針灸的運用情況如何?謝謝。

    黃龍祥:至於為什麼強調一系列保護措施,更加的針對傳統針灸,我覺得今天新聞媒體提出很多的問題,我自己感覺大家都特別關注申遺的成功,究竟對針灸未來的發揮提到哪些機遇,這些問題不僅僅媒體朋友的關注,老百姓也關注,我作為一線針灸人的角度,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當一個傳統貼上落後和保守這個標簽的時候,傳統醫藥保護的大門就向你關閉了。但是這個保護關閉了,你自己不重視了,不一定是其他的領域不重視了。國內一流臨床大家,達到一定的高度以後,甚至是一些西醫的專家和外國的專家,當他們從這個寶庫當中發掘到寶藏,並以此發現作為一個契機,開創一個新天地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內心的感受真的是難以形容。

    針灸申遺的成功,如果通過包括媒體朋友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努力,如果全社會形成了一個尊重傳統、回饋傳統的社會氛圍,我想從事傳統理論研究的從業者,他們板凳不是太冷的時候,心不是太涼的時候,我想全社會對傳統針灸的重視,達到這麼一個氛圍的時候,我非常贊同我們部長説的一句話,一個學科的發展,説到底對所有的學科來説最大的動力就是需求,而這個需求是可以引導的,我們的引導説到底,新聞媒體朋友們可以作很大的貢獻。比如業界曾經説過這麼一句話,針灸的臨床應用範圍有縮窄的趨勢。從我們內部分析因素有多種,但是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百姓出於一種健康理念也好、健康觀念也好,或者出於對針灸的了解還不夠也好,在選擇針灸上,如果針灸療效不如西醫,那毫無疑問我們選擇西醫,如果針灸療效和西醫的時候,絕大多數人依然選擇西醫,只有什麼時候選擇針灸呢?就是這個病症西醫沒有什麼辦法的時候,不得已的時候,去選擇針灸。這種健康的理念和西方的健康理唸有差異,西方的健康理念如果這兩個辦法一樣的時候,首先會選擇更綠色、更安全的方法,所以媒體提到的價格問題也是一個因素,因為健康理念決定的。

    王國強:我補充一下,體外的非藥物療法,是未來發展很引起國際關注的問題,中醫針灸屬於非藥物療法,是環保、生態、安全的辦法。

    黃龍祥:這種的健康觀念,這種的選擇,就造成了很好的針灸適應症停留在教科書上,申遺成功,給我們提供一個契機,特別在媒體朋友關心和支持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個氛圍,我們的民眾選擇針灸更加理性、更加科學,我們這個需求發生改變,這樣對針灸的促動是很巨大的。如果出現了這麼一個結局,申遺成功對我們老一輩針灸這麼多年的傾注的心血,對於我們這麼長年在申報過程中付出的種種努力,就是一個最大的回報。謝謝。

    王笑頻:感謝大家的關注、支持,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