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部長12月1日在《求是》雜誌2010年第23期發表署名文章《“十二五”: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期》,文章指出,“十二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步伐,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李毅中部長在文中指出,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是一場深刻變革。“十二五”時期,我們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著力點,以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為主要目標,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成果,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通過産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在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
全文如下:
“十二五”: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期
李毅中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十二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步伐,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一、“十一五”工業和信息化再上新臺階
“十一五”時期,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新成績。
工業總體實力躍上新臺階。2009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13.46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2005年的1.5倍,佔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達40.1%。20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工業製成品出口規模居世界第一,製造業規模居世界第二。今年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達16.3%。
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近年來,我國通過加大技改投入、嚴格産業準入、淘汰落後産能、推進兼併重組等舉措,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效果顯著。預計“十一五”時期,淘汰煉鐵、煉鋼、焦炭、水泥和造紙落後産能分別為11172萬噸、6683萬噸、10538萬噸、34000萬噸和1030萬噸,約佔全部落後産能的50%。
自主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國載人航天、繞月工程、高速軌道交通、高性能計算機以及電力、石化成套設備等領域已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高檔數控機床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節能減排邁出新步伐。前四年,我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1.98%、5.46%、8.43%和6.62%,累計下降20.76%。有關測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工業對全社會節能貢獻率達8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前實現“十一五”目標。
中小企業發展迎來新機遇。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全國1023萬戶中小企業完成了全國稅收的50%,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信業和信息化建設取得新成就。電信網絡規模、電話用戶數和互聯網用戶數穩居世界第一,電話用戶數達11.35億戶,網民規模達4.2億,寬帶用戶數達1.21億戶,分別是2005年的1.53倍、4.06倍和3.14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穩步推進,信息技術在裝備製造、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電子商務、動漫遊戲、軟體服務等新興産業蓬勃興起。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應對危機衝擊中,我們堅決貫徹中央決策,制定實施了十大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效落實了家電、汽車、摩托車、農機下鄉以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等擴大內需政策,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09年10月份,工業增速逐步回升至16%,實現了V型反轉,並呈現平穩向好的態勢。2010年,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態勢明顯,預計全年增長13.5%。
二、“十二五”是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
當前,我國工業面臨的形勢依然複雜,發展機遇與嚴峻挑戰並存,現實矛盾與長期問題交織,需要我們冷靜觀察、科學分析、準確判斷、積極應對。
總體來看,現階段影響我國工業發展的潛在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由於長期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發展,我國工業的資源環境消耗強度大,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嚴峻挑戰。2009年,我國粗鋼、水泥、煤炭産量分別佔世界的45.4%、50%、45.6%,原油、鐵礦石、鋁土礦、銅礦等進口依存度超過50%,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佔全社會的71.3%和84.3%。二是生産要素成本壓力加大。近年來,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燃料動力等價格持續上漲,對企業生産經營造成較大影響。今年1—9月份,我國原油、鐵礦石、未鍛造銅進口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8.8%、56.3%和51.6%。三是自主創新亟待突破。我國製造業在國際産業分工中長期處於價值鏈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全球化品牌,特別是一些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設備受制於人,産業安全面臨風險。目前,我國工業增加值率僅為26.5%,大大低於發達國家35%—40%的平均水平。四是産能過剩仍很突出。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仍存在盲目擴張現象,風電裝備、多晶硅等新興産業也存在重復建設傾向,産能利用率普遍不高。五是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智慧地球”、“低碳經濟”等新戰略和新思路,搶佔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貨幣貶值、技術壁壘等手段不斷翻新,對我國工業發展形成新的壓力。這些情況表明,我國工業發展已進入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才能促進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我國工業已經進入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關鍵戰略機遇期。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我國工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為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通過實施擴內需戰略,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能力持續增強,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市場化與國際化深入發展,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技術,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生産性服務業,為工業發展創造了新的增長點;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為我國工業主動參與新一輪國際産業分工提供了契機。
三、在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上下功夫
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是一場深刻變革。“十二五”時期,我們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著力點,以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為主要目標,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成果,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通過産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在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
堅持把實現工業轉型升級作為總體戰略目標。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目前,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綱要已列為國家重點規劃。要以規劃編制為契機,積極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著力提高工業增加值率、工業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當前,特別是要處理好轉方式與促增長的關係,努力使工業轉型升級服務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個大局,防止經濟增長出現大的起落。
堅持把工業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結構調整,是解決工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根本舉措,對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具有決定性意義。要著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全面增強製造業競爭力;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勞動力密集與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産業協調發展,努力實現重工業與輕工業平衡發展;調整産品結構,生産適銷對路産品,增加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更好地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加快淘汰落後産能,穩步推進兼併重組,提高規模經濟行業的産業集中度,形成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堅持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發展重點。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髮展主動權、增強工業發展後勁的迫切需要。要明確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集中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新的增長點;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優先抓好重大技術的攻關研發,以技術創新支撐産業發展;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抓好發展規劃、行業準入、技術標準的制定實施;注重發展現代物流、軟體服務、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工業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
堅持把加快自主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是“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塑造競爭新優勢的重要途徑。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整合科技資源,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突破核心和關鍵技術,紮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繼續推進技術改造,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引導企業把技術改造同産品升級結合起來,推動工業整體素質躍上新臺階;加強産品質量和品牌建設,大力開發附加值高的新産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積極引導和促進消費。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本質安全型工業體系作為重要抓手。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要倡導綠色發展,不斷推進開發設計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産過程集約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實施清潔發展,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加快推行清潔生産,狠抓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降耗和減排治污;推進節約發展,發展再製造産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堅持安全發展,健全技術標準,加快安全生産設備更新改造,強化安全生産管理,提高本質安全生産水平。
堅持把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重要途徑。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化呈現加速融合趨勢。要積極推進經濟信息化,努力使信息技術應用滲透到工業研發設計、加工製造、原料採購、庫存管理、市場營銷等各環節,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大力推進社會信息化,推動財稅、金融、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領域重要信息系統建設,提高政府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加快信息産業發展,推動三網融合,推進第四代通信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發展提升軟體産業,推進物聯網的研發應用。
堅持把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作為強大動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是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不竭動力。要配合國家財稅價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電信體制改革以及鹽業改革;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落實民營資本參與電信建設和有序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措施;堅定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完善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系;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工業製成品進出口結構,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