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蔡武: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8日   來源:文化部網站

加強對藝術創作生産的引導
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
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蔡 武 

    201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和辛亥革命100週年,是本世紀第二個10年的第一年和“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文化建設非常關鍵的一年,承上啟下,既關係到鞏固“十一五”時期文化建設成就,又關係著文化建設的長遠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前幾天我們召開了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會議代表列席了全國宣傳部長會議,聽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志的重要講話,回顧並總結了過去一年文化領域各項建設取得的成績和“十一五”時期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部署和推進2011年各項文化工作。今天我們又召開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不久我們還將召開全國美術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目的是認真貫徹落實李長春、劉雲山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和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的有關精神,總結2010年和“十一五”時期藝術創作工作取得的成績,部署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藝術創作工作。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7·23”重要講話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文藝作品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加強對藝術創作生産的引導,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抵制低俗之風,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藝術精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藝術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下面,我重點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改革創新,正確引導,開創了2010年藝術創作的新局面。

    過去的一年,全國各級文化管理部門和廣大藝術工作者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堅持“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藝術發展目標,著力發揮藝術作品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創作出了如《成敗蕭何》、《這是最後的鬥爭》、《霸王別姬》、《大樹西遷》等一批深受群眾歡迎,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藝術作品。並且在藝術創作工作的實踐中堅持辯證思維,統籌兼顧,堅持兩手抓、兩加強,有力推動了藝術創作的協調發展和全面繁榮。一手抓藝術精品的創作生産,一手抓面向基層的演出普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手抓國有藝術院團,一手抓民營藝術院團,形成相互學習、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一手抓創新劇目,一手抓保留劇目,在繼承的基礎上努力創新,不斷增加文化積累;一手抓京劇、崑曲、歌劇、芭蕾舞、交響樂等大型藝術品種,一手抓地方戲曲、音樂、舞蹈、雜技、曲藝、皮影、木偶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品種,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一)以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重大文藝展演活動引領藝術創作。

    一年來,我們以第九屆中國藝術節、首屆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首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全國巡演、全國京劇優秀劇目展演、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作品巡迴展、第六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第三十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暨第九屆全國聲樂比賽、首屆中國西部(重慶)交響音樂周、全國崑曲優秀劇目展演周、第七屆中國評劇節、第二屆中國越劇節、第八屆全國雜技(魔術)比賽等重大藝術活動為抓手,活躍了藝術舞臺,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過去一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聲勢大、有影響、成效顯著,文藝舞臺呈現出非常繁榮、活躍的景象,這和我們各級文化主管部門以及藝術團體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成功舉辦第九屆中國藝術節。與廣東省、廣州市密切合作,精心組織,“九藝節”規模創歷屆藝術節之最,全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均組團參加,共組織專業演出77台。參評文華獎的65台劇目涵蓋的藝術門類廣泛,代表著當今舞臺藝術創作的最新水平。劇目創作在堅持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三並舉”的基礎上,現實題材作品創作成果顯著,《黑石嶺的日子》、《村官李天成》等一批現實題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創作勇於創新,如反映解放海南島的話劇《紅帆》、走進偉人心靈深處的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等;傳統戲的改編有了深度拓展,如昆劇《長生殿》、歌劇《霸王別姬》等,從主題立意、思想內涵到舞臺呈現都有新的展現;新編歷史劇的創作也有突破,以對歷史和社會的反思為切入點,折射深刻的人文精神,大幅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如京劇《成敗蕭何》等。藝術家們在創作中注重繼承和豐富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著力構築與時代相稱的美學品格,以新的文化理念和藝術形式,闡釋舞臺藝術對當代社會生活的關注與思考。

    藝術節期間,舉辦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參展作品涵蓋了國畫、油畫、版畫等藝術門類,吳冠中、靳尚誼、范曾、黃永玉等300多名著名藝術家踴躍參展,藝術水平之高,觀眾之踴躍,創歷屆之最。在16天的展期中,共接待全國各地的觀眾10.6萬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好評。舉辦了首屆優秀舞臺藝術演出交易會,簽約金額達1.8億元,實現了舞臺藝術創作與演出市場的有效對接。李長春同志在廣州考察期間專門視察了交易會。組織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演出31場,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使“九藝節”真正成為“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舉辦首屆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共組織23家優秀民營藝術院團的14台劇目演出28場,觀眾達3萬餘人次,展現了民營藝術院團的風采。如河南小皇后豫劇團演出的革命歷史題材豫劇《鍘刀下的紅梅》,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上海蕭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作演出的越劇《狀元未了情》也曾多次獲獎,深受觀眾喜愛。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羊能上去的地方,我們就要上去”的精神,常年送戲下鄉,活躍在基層,其創作演出的新編歷史劇《龍興晉陽》獲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最近被中宣部評為“雙服務”先進單位,受到表彰。這次民營藝術院團展演,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受到中央領導同志表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在觀看民營藝術院團展演後,希望民營藝術院團繼續堅持“三貼近”,在與群眾和市場的結合中推出更多積極健康的精品力作,通過群眾和市場的檢驗不斷做強做大,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貢獻,並要求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在評選表彰、演員職稱評定、社會保障、優秀劇目支持等方面對民營藝術院團一視同仁,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舉辦2010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9個中直院團共演出32台劇目67場,觀眾超過10萬人次。這次展演是近年來國家藝術院團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集中演出,匯集了國家藝術院團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保留劇目和近年來創作的優秀劇目,薈萃了國家藝術院團各藝術門類的藝術家和優秀中青年演員,可以説是新時期以來國家藝術院團優秀藝術作品和優秀人才的一次集中檢閱,探索和建立了新形勢下推動國家藝術院團藝術創作生産和演出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了優秀文藝作品和國家藝術院團的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作用。展演中既展示了如京劇《滿江紅》、《楊門女將》和芭蕾舞劇《奧涅金》、《天鵝湖》等一批優秀保留劇目,也推出了一批如話劇《這是最後的鬥爭》、兒童劇《西遊記(第一部)》、新疆少數民族題材的歌劇《熱瓦甫戀歌》等新創劇目,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這次展演活動在藝術創作上大膽進行藝術創新,藝術家們在創作中賦予傳統藝術以新的表現形式,比如傳統京劇《滿江紅》和《柳蔭記》在保持傳統京劇藝術特質和韻味的基礎上,根據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在劇本和舞臺呈現上進行了調整,取得了良好效果。芭蕾舞劇《牡丹亭》和歌劇《熱瓦甫戀歌》在外來藝術與本民族藝術結合上進行大膽探索,儘管某些方面還值得商榷,但是體現出的藝術創新精神值得肯定。展演活動為青年演員的成長搭建了平臺,推出了一批新人。首次舉辦的國家藝術院團演出推廣交易會簽訂演出協議和意向520場,金額達7280萬元,展現了國家藝術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後,創作繁榮、面貌一新的喜人景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轉企之後,成立了4個團(東方團、中國歌舞團、民族樂團和流行樂團),利用近兩個月的時間,每個團都推出一台節目,共有4台節目參加展演,這在過去也是很少見的。東方演藝集團這次參加展演活動,充分顯示了其轉企之後獲得的新的發展動力和活力,對全國藝術院團轉企改制和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

    ——首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全國巡演組織了《長征組歌》、《絲路花雨》、《春草闖堂》、《立秋》等18台優秀保留劇目,在各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展開巡演,途經100多個城市,演出419場,觀眾超過40萬人次,演出收入達1300多萬元,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對於充分發揮優秀保留劇目的示範作用,建立優秀保留劇目巡演制度,引導全國藝術院團進一步面向基層、服務群眾,促進舞臺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增加中華民族當代文化積累具有重要意義。

    ——舉辦第八屆全國雜技(魔術)比賽、2009—2010年榮毅仁基金會雜技藝術獎頒獎、全國優秀雜技(魔術)節目展演等系列活動,進一步調動了廣大雜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於推動雜技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目前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京劇優秀劇目展演,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全國性京劇藝術盛會,匯集了全國各地京劇院團的36台大戲和9台摺子戲專場,演出場次達80余場。其中,既有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又有省級重點京劇院團,名家薈萃、陣容整齊、行當齊全,充分展示了《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實施5年來所取得的成果和京劇藝術的生機活力,將有力地推動京劇藝術的繁榮發展。這期間為了慶祝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在上海舉辦了一次京劇匯演,中央領導同志對文化部組織的這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也衷心祝賀京劇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

    (二)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進展,進一步解放了藝術生産力,調動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不斷深化,國家藝術院團的體制機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由中國東方歌舞團轉企改制組建的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按照扁平化的管理原則,重新組建了相對獨立的四大演出分團,使資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在較短時間內創作演出了《愛的伊甸園》等各具特色的大型晚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近,他們又與國家大劇院聯合推出了原創舞劇《馬可·波羅》。演職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用他們的話説:以前總是空著的排練廳,現在不夠用了;以前因“賦閒”而變胖的演員,現在瘦下來了;以前走的是“獨木橋”,現在走的是“立交橋”。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專門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轉企改制工作作出批示,要求“繼續努力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演藝業發展規律的體制機制,堅持‘三貼近’原則,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經驗,做大做強,把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建成有自主知識産權、有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強、國內首屈一指、國外著名的一流演藝企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也作出批示,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努力創作更多精品,爭取更大的發展”。

    目前,全國共有461個國有文藝院團完成或正在進行轉企改制,其中2010年新增340家。各地整合成立了46家演藝企業集團,區域性龍頭演藝集團正在逐步發展壯大。河北大廠評劇歌舞團整體轉制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固定資産達到1000萬元,2010年收入超過1500萬元,增強了實力,促進了藝術創作。

    與此同時,保留事業體制的國有文藝演出院團按照“政府扶持、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深入推動內部機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比如國家藝術院團積極探索和建立了新形勢下推動國家藝術院團創作的工作機制,通過舉辦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建立“演出季”制、“製作人”制和“優秀保留劇目輪換上演”制等,進一步調動了廣大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出了一批優秀藝術作品和優秀藝術人才,演出場次和收入大幅度提高,展現了國家藝術院團嶄新的精神風貌,在全國藝術院團發揮了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作用,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表揚。

    中央領導同志對國家藝術院團非常關心。中央芭蕾舞團建團50週年慶典的時候,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寫了賀信;中央民族樂團建團50週年時,溫家寶總理親自寫了賀信,曾慶紅同志出席了紀念演出。

    (三)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藝術管理手段,提升藝術管理水平。

    去年,文化部會同財政部整合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專項資金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專項資金,設立了總額達1億元的“國家繁榮藝術創作專項基金”;組織專家對2008—2009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的30部大型作品和2部小戲修改加工情況進行驗收,評出了十大精品劇目,同時評選出了2009—2010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的42台優秀劇目;改革文華獎評獎機制,在第十三屆文華獎評選中,壓縮獎項和評獎數量,擴大參評範圍,對文華表演獎進行單獨評選,提高了對參評劇目和演員演出場次的要求,加大了獎勵力度,增強了政府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要在改革完善文藝評獎機制過程中,進一步調整改革評獎機制,建立引領藝術創作健康發展的良好的文藝評獎機制。

    我們實施國家美術發展工程和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和扶持工程,同時加大對歌劇、芭蕾舞、交響樂等高雅藝術的扶持力度;召開中直院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會議、國家藝術院團獲獎劇目和演員表彰會,全國京劇工作座談會、全國雜技(魔術)藝術發展論壇,以及涉及美術發展方向的重大理論和創作現實問題的研討會,有針對性地研討藝術創作生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討新的發展模式和途徑,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深刻認識加強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引導的重大意義,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

    黨的十七大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文化建設有一系列重要判斷和戰略部署。這些重要判斷和戰略部署進一步闡述了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明確了文化發展的方向、文化建設的理念和思路、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清醒認識和自覺把握,進一步提升了文化在我國現代化事業總體佈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

    去年以來,文化部認真組織多次向文化戰線同志傳達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文化建設一系列重要指示。我想最重要的是去年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講話把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過程中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以及我們的認識和戰略部署,全部做了非常全面深刻的表述,是我們文化建設綱領性的文件。

    對於藝術創作工作來説,黨中央的這些重要判斷和戰略部署的指導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明確了加強藝術産品創作生産引導的重要意義。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7月23日的重要講話中,把“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的四項工作之一進行闡述,強調“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決抵制低俗之風,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李長春同志指出,“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事關文化建設的旗幟和靈魂,體現著文化建設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決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文化建設要始終重視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和關鍵所在,是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基礎,也是當前文化建設和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還對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進行了具體剖析,指出“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優秀文化産品的根本價值所在,是廣大文化工作者必須擔負的社會責任”。

    二是明確了推出更多更好的藝術産品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溫家寶總理在去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把“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作為要重點抓好的八個方面工作之一來論述,強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要“繁榮文學藝術創作,生産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産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7月23日重要講話中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是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李長春同志去年8月在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調研座談會上指出,“不論是文化事業還是文化産業,不論是推進改革還是加強創新,其最終的結果都要落實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上來”。李長春同志在今年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在對當前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所處的複雜環境做了全面分析,對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深入闡述的同時進一步指出,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內容。

    三是明確了加強藝術産品創作生産引導的重要途徑。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7月23日重要講話中指出,“人民群眾是文化産品的創造者和享有者,文化精品來源於人民群眾,服務於人民群眾,最終應該由人民群眾來評判”,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真正從群眾需要出發,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李長春同志指出,“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要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把數量不斷增長和質量顯著提高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精神文化産品又好又快地繁榮發展,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優秀人才,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去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立足當代中國實踐,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提高文化産品質量,創作生産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判斷和戰略部署,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藝術創作生産指明了方向,開闊了視野,營造了氛圍,為更好地推動藝術創作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其內涵和實質,將其轉化為推動藝術創作繁榮發展的具體舉措,充分發揮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推動藝術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對藝術創作生産的引導,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從國際形勢看,一方面,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趨勢進一步顯現,各國創造、表達和傳播自己文化的意願不斷增強。世界在關注中國的同時也更加關注中國的文化,與我國開展合作的願望有所增強,為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供了重要契機。另一方面,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國際思想文化領域鬥爭尖銳複雜,提升國家軟實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十分緊迫。

    在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文化的競爭實際上處於核心地位。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始終是綜合國力較量和競爭的核心內容。在世界關心中國、聚焦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急劇上升,全世界希望學漢語的人數以千萬計,希望到中國旅遊的人數以千萬計,希望了解中國文化的人就更多了,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能不能真正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做大做強、讓我們的文化真正“走出去”,這就要靠我們自己。

    從國內形勢看,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加快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與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逐步確立,全社會關注和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文化建設的環境不斷優化,文化建設的氛圍日益濃厚。文化需求快速增長,文化消費潛力巨大,正在成為城鄉居民消費的重要增長點和衡量國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各類文化主體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文化産業正在日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科技與文化融合更加緊密,文化內容和文化樣式更加豐富,文化業態和産業結構更趨合理,文化傳播能力和傳播手段得到進一步提升。但另一方面,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文化發展的總體水平還不高,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人們的文化需求和利益訴求日益呈現多元多樣多變趨勢,文化熱點難點增多,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緊迫性更加突出。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發展,社會思想思潮和各類信息的傳播更加便捷,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不斷增強,加強先進文化引領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出現一系列複雜敏感、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甚至是“兩難”的問題,處理起來需要一種大的智慧、大的眼界、大的胸懷。文化建設的佈局和結構還不盡合理,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尚未完全革除,文化發展方式有待進一步轉變。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運用現代科技發展文化、創新文化、傳播文化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我國文化産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能適應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文化産品和服務貿易的嚴重逆差。推動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已成為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以來,我國藝術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藝術創作生産空前繁榮,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傳統藝術得到國家的保護與扶持,不斷蓬勃發展;由於環境的寬鬆和適宜,當代藝術各個門類都在迅速成長,涌現一大批新銳;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改進完善,一大批堅持正確導向、堅持藝術創新的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優秀藝術人才脫穎而出;積極推動優秀作品“走出去”,提升了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形勢相比,與文化“兩大一新”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藝術創作生産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差距。比如,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比較缺乏,泛娛樂化傾向和低俗之風時有抬頭,文藝團體和優秀作品面向市場、面向群眾的意識需進一步加強,原創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夠,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和傳播手段的能力不強,文化貿易“逆差”較大,優秀作品“走出去”的力度不夠,優秀作品的推介宣傳方式和渠道仍需進一步拓展,等等。産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十分複雜。一方面,這是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過渡時期諸多矛盾在文化領域的反映,難以避免,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也與我們文化界自身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程度有關,特別與我們各級文化行政領導機關的主觀努力有關。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加以研究,並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逐步加以解決。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未來五年文化建設做出了總體部署。未來五年,藝術創作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奮發有為。未來五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 “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緊緊圍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標,充分發揮文藝作品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加強對藝術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這裡關於“目標”講了三句話。第一句話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這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在於精神文明建設;第二,文化建設要致力於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三,還有一個目標,即文化發展的目的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覺得這樣説更加全面一點。從觀念上進行理解,教育的功能、教化的功能毫無疑問是文化的根本功能,在新時期新階段,人民群眾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的享有者以及文化産品的評判者,因此要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需求作為文化發展的目標。這是非常重要的,是堅持以人為本的體現。創作出來的東西總是要讓人來欣賞的,總是要有對象,人民群眾是創作和欣賞的主體,所以我們的文化建設還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如果只講需求不講教化,不對;只講教化不講滿足需求,也是片面的。我們考慮問題、研究問題、制定政策、判斷政策對否,要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求出發。要堅定不移地倡導主旋律、弘揚主旋律、倡導先進文化,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發揮好藝術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

    藝術創作的主體首先是藝術家,人是藝術事業之本。要實現出精品力作、出名家大師的目標,必須依靠一代代優秀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在此,我想對藝術家們提幾點希望:

    一是提倡藝術家要樹立德藝雙馨的奮鬥目標,擔負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職責。德藝雙馨,不僅是黨和人民對藝術家的殷切期待,也應該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奮鬥目標。德藝雙馨,以“德”為先,就是作為當代中國的藝術家,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確的方向,要有道德、良心的堅守,要有冰清玉潔的情操,要有對大地母親、對衣食父母深切的愛和忠誠。“德”是藝術家安身立命之根,“藝”是藝術家成就事業之本。一個純粹的藝術家,要有對藝術本體矢志不渝的崇敬和熱愛,有不斷創新、追求高遠的志向,有不拘一格、特立獨行的鮮明個性,又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永不保守、永不流俗、永不停步。

    德藝雙馨是藝術家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藝術家終生奮鬥的目標。一切有理想、有追求、有作為的藝術家都應該向梅蘭芳、常香玉等老一輩藝術家學習,忠誠祖國,熱愛人民,堅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繼承弘揚民族的優秀的傳統價值理念,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從事藝術創作,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做經得起歷史檢驗、深受人民愛戴的藝術家。

    二是提倡藝術家要深入現實生活,體驗生活,把握生活,從生活中汲取養料。要牢記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要心裏始終裝著人民,要與普通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轉化為藝術創作的激情,要深入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和生産建設的第一線,感受時代脈搏,反映人民心聲,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不做精神貴族,不無病呻吟。把人民群眾作為表現的主體,把個人的藝術追求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塑造人類心靈的實踐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三是提倡藝術家要有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不保守、不僵化。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不善於繼承,沒有創新的基礎;不善於創新,缺乏繼承的活力。”藝術家要善於把創新與繼承有機結合起來。要善於總結吸取前人的藝術成就和經驗,借鑒當代優秀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成果,充分發揮奇妙的藝術想象力,塑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不斷進行藝術創新,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四是提倡藝術家要有博大胸懷,開放包容,不搞門戶之見,發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精神,樂見百花齊放的局面。加強藝術家之間的團結,營造融洽和諧、積極向上的藝術氛圍,是繁榮發展藝術事業的關鍵,歷史的經驗反復證明,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促進藝術事業的發展繁榮。藝術家應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胸懷。提倡藝術家互勉,反對藝術家相輕,提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相互支持,共同推動藝術事業的發展繁榮。

    我特別主張和提倡文化藝術界的大團結,現在看到各個藝術門類和領域正在出現這樣的局面,感到非常欣慰。經過我們大家不懈的努力,整個文化領域、文化系統的精神狀態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變化,出現了一個積極健康、奮發有為、團結活潑的局面。只有在這樣一個局面中,我們的藝術事業和文化事業才可能比較好地發展。

    五是提倡藝術家要樹立精品意識。要克服浮躁心態,不要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有一種殉道精神,做一個純粹的藝術家。要以吳冠中等傑出藝術家為榜樣,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樹立高遠的藝術追求,發揚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淡泊名利、潛心創作、心無旁騖、精益求精,不流俗,不媚俗,始終堅持藝術的冰清玉潔,努力成為德藝雙馨、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藝術家。

    下面,我想談一下在藝術創作生産中應當著重處理好的四個關係:

    一是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關係。弘揚主旋律,就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體現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體現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情歌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深刻反映當今時代中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大力唱響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旋律,努力創作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優秀精神文化産品。

    一些人誤解認為,倡導弘揚主旋律就是“只許説好不許説壞”。其實,有助於推動社會進步、包含建設性批評的、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也是主旋律,也能反映當代實際。比如我們看漫畫,漫畫以諷刺為主,卻也能給人一種向上、積極進取的力量。所以對主旋律的理解不要片面。

    提倡多樣化,就是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避免對主旋律作狹義理解,而在創作題材、藝術風格和流派上的趨近或雷同。沒有多樣化就沒有藝術創作的全面繁榮,沒有多樣化,就難以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新時期的文藝工作者以及擔負文化工作領導的同志們,一定要不斷地重溫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支持藝術的各種流派、各種風格自由發展,鼓勵藝術家們積極創作、海闊天空地去發揮。這些年來我們中國人表現出很強的製造能力,但是創新的能力還不太適應。這可能和過去的體制、指導思想、政策措施、教育方法等都有關係。我們要尋找這種束縛藝術家創造性的因素和障礙,通過深化改革把藝術家從這些障礙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在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的基礎上真正發揮創作激情和創新能力。

    同時,我們要在包容多樣中確立主導,在尊重差異中加以整合。切實貫徹“雙百”方針,尊重藝術家的個性勞動,保障學術自由和創作自由。要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促進不同流派、風格的自由發展和各種學術見解的平等爭鳴,使不同學術觀點、不同藝術觀點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要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藝術家深入生活,深入改革開放的第一線,體驗人民群眾的感情,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創作出更多反映現實生活和時代要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要充分調動藝術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用更加包容的態度、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長遠的眼光,為傑出藝術人才的脫穎而出營造良好環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勞動,藝術人才層出不窮、茁壯成長的有利局面,使藝術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

    二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真正優秀的文藝作品,不僅能滿足人的感官愉悅和心理需求,也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審美水平和文化素質。當前,社會上出現的某些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把文藝作品簡單化、低俗化甚至“娛樂至上”的傾向,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有的藝術家公開表示,他創作的主要目的是娛樂,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人文關懷。有的消費者也僅僅把文藝作品視為娛樂和享受的工具,放棄了對高雅和崇高的追求。然而,文藝作品具有雙重屬性和雙重功能,既有商品屬性,也有意識形態屬性;既有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也有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在經營性文化單位轉制為市場主體的情況下,由企業和創作者創作生産出來的文藝作品,當然只有在市場商品交換過程中才能實現其價值,産生經濟效益,同時作為文藝作品,實現其社會價值。購買的人越多,其經濟效益越大,社會效益也越大。一個作品出來後無人問津,閱者寥寥,沒有經濟效益,也很難説實現了社會效益。但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只強調經濟效益,不注重社會效益,只強調迎合,不注重引領,為單純追求一己私利而放棄對社會的責任,無疑會使藝術創作生産偏離正確軌道。為此,我們要引導文藝工作者和藝術院團正確地、辯證地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樹立正確的價值坐標,用優秀作品生動形象地表現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各種體制的藝術院團都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不能單純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損害社會效益。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生衝突時,首先要保證社會效益。

    三是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不創新藝術就不能發展。進行藝術創新,既要對優秀傳統文化懷有敬畏之心,又要有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勇氣,不能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一方面,我們要遵循藝術規律,認真繼承優秀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尊重藝術本體,不能盲目創新,那種脫離藝術本體的所謂“創新”,最終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新特點,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時代精神。我們經常討論京劇的創新問題,特別是如何滿足新、老京劇觀眾的不同需求,解決的途徑就在於堅持創新,既滿足老觀眾的審美需求,又能夠吸引青年觀眾來欣賞。我們要既適應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又引導和提升觀眾的審美趣味。在現階段,主要的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更新藝術觀念,不斷增強創新的意識和本領,摒棄以往不符合藝術創作規律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式,用改革創新的思路破解藝術創作中的難題,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文化理念指導藝術創作實踐。同時,也要寬容失敗,為藝術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對於藝術創新上的新思路、新實踐,只要不違背黨的文藝方針的方向,符合時代要求,就應該大膽鼓勵探索。

    四是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的關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從某種意義上説,藝術批評正是藝術創作的一面鏡子,它貫穿于藝術創作的整個過程中,發揮著辨析思想、甄別美醜、樹立標準、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為藝術創作的發展繁榮提供思想動力和理論基礎。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是相輔相成的,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目前,藝術創作還是十分活躍的,但藝術批評的現狀堪憂,其地位和作用存在被輕視和弱化,甚至被“邊緣化”的傾向;現在在文藝批評上也有一種不正常甚至不健康的現象,不管作品質量真正如何,一味評功擺好,甚至屈從於金錢和利益,用老百姓的話講,是當“託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文藝批評隊伍建設,在全社會倡導正確的文藝批評導向,正確認識藝術理論研究和文藝批評的作用和價值,切實採取措施,改變藝術理論研究薄弱和文藝批評庸俗化甚至商業化的傾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體系。要旗幟鮮明地鼓勵、支持開展積極的、健康的文藝批評,做到“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鬆”,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説真話,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為權所惑,不為利所誘,不為人情所困,對事不對人,發揮文藝評論的積極引領作用,重塑文藝批評的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我們在倡導健康的文藝批評時,要警惕和防止出現過去“大批判”的錯誤,不要打棍子,更不要戴帽子,是什麼問題就講什麼問題,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防止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藝術創作工作,對於更好地推動“十二五”時期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做好“十二五”藝術發展規劃,積極實施國家藝術創作引導扶持工程。要對舞臺藝術、文學美術範疇內的各個藝術門類的創作演出、展覽收藏、理論研究、文藝批評以及人才建設進行扶持,推出一批深受人民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一批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一批具有藝術創造活力的藝術院團,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影響力的文藝研究論著和文章,建立起國家扶持藝術創作與生産的長效機制,推動藝術事業長期可持續發展。要繼續實施“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與扶持規劃”(二期)》、“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國家美術收藏和捐贈獎勵工程”等重點項目,要加強對地方劇種的保護和扶持,加強對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藝術創作的扶持,推出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優秀文藝作品,增加中華民族的當代文化積累。

    二是精心組織好慶祝建黨90週年大型文藝活動和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大型美術展覽等重大藝術活動,唱響時代主旋律。要按照中央要求,與有關部委和單位密切配合,精心籌備和組織慶祝建黨90週年大型文藝晚會,以及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大型美術展覽,並積極指導地方文化部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此外,還要組織好今年5月的全國現實題材優秀劇目展演活動,為迎接建黨90週年營造良好氛圍,大力唱響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這兩年,從奧運會到世博會這些重大活動中,我們越來越體會到組織好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要性。一方面,人民群眾有需求;另一方面,這也是最有效的實現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的手段。要建設一個真正和諧的、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社會,我覺得更多的是靠文化。解決溫飽問題的同時,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靠什麼?要靠文化。人民群眾在文化藝術活動的實踐中實現了自己的追求,自身的價值,滿足了自己的需求,那麼他的幸福感就增強了。這幾年整個社會對於文化系統的關注、關心、關愛多了,負面評價少了,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我們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老百姓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我們的工作給大家帶來的文化享受。劉雲山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講,“提高生活的指數就要靠文化建設”,這應該成為指導我們的一個方針。

    三是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藝術創作的投入機制和評價機制,推動藝術創作發展繁榮。胡錦濤同志在去年7月23日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的根本途徑”,“以發展為主題,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家競爭力”。這為我們進一步深化藝術院團體制機制改革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今後一個時期,藝術院團的改革要與藝術創作生産相結合,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合理配置資源,激活各種要素,調動起藝術家創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推出精品力作和優秀人才。首先,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藝術生産決策機制,既要符合當前藝術創作生産的需要,又要與院團實際情況相結合,要充分發揮藝術委員會、專家和院團管理者的作用,科學論證、民主決策,避免劇目創作生産的片面性和隨意性。其次,要加大對藝術創作的投入,擴大“國家繁榮文藝創作專項基金”規模,進一步探索國家財政對創作演出的投資模式,要做好成本核算、績效評估和監督管理工作,根據不同藝術門類和作品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多樣、切實有效的投入方式,確保資金扶持公開、透明、規範、長效,並通過政府採購、獎優罰劣、以獎代補、演出補貼等方式,鼓勵藝術院團多齣劇目,出好劇目,面向基層多演出。去年,我們對“國家藝術院團創作演出專項經費”的撥款方式做了適當調整,與“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參演劇目相結合,有力地推動了優秀劇目的創作生産。同時,要進一步發揮好“國家繁榮藝術專項基金”在推動藝術創作生産中的示範作用,鼓勵各地設立繁榮藝術創作專項基金,爭取社會資金支持藝術創作。在資助範圍上,對各種體制的藝術院團一視同仁,為藝術創作生産提供堅實保障。第三,要建立科學的藝術創作評價機制。胡錦濤同志在去年7月23日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化精品來源於人民群眾,服務於人民群眾,最終由人民群眾來評判。”藝術創作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優秀的藝術作品必然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既叫好又叫座”,因此,優秀的藝術作品必須經得住觀眾和歷史的檢驗。我們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改革完善文藝評獎機制、樹立文藝評獎的正確導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進一步改革文藝評獎機制,完善藝術作品評價體系,把人民群眾“歡迎不歡迎,喜歡不喜歡”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引導和鼓勵文藝院團和藝術家更好地堅持“三貼近”,面向市場,服務群眾。

    四是建立和完善優秀保留劇目演出制度。舞臺藝術作品的生命和價值在於演出。建立優秀保留劇目演出制度對於樹立正確的文藝創作導向,發揮文藝作品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對於鼓勵藝術院團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培養優秀藝術人才,增加中華民族當代文化積累具有重要意義。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宣傳推廣,力爭使全國的藝術院團普遍建立優秀保留劇目輪換上演機制或演出季制度,最大程度發揮優秀作品的品牌效應,擴大優秀保留劇目在全國的影響,讓更多的人民群眾欣賞到優秀保留劇目,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

    五是加強藝術理論研究,積極開展文藝批評。要扶持重點文藝評論刊物,獎勵優秀文藝評論文章,舉辦文藝批評、文藝思潮專題討論以及文藝批評人才研修班,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倡導科學、求實、客觀和理性的文藝批評。要善於利用媒體擴大各種研討活動及優秀論著、評論文章的社會影響力,從而形成客觀公正、積極向上的文藝評論的良好風氣。

    文藝評論不僅僅起著引導、推動文藝創作發展的作用,正確的文藝批評還有助於提高全社會公民、全體讀者和觀眾的審美情趣及樹立正確的審美導向。這方面的任務很重。正確的文藝知識的普及和文藝評論對於引導社會公民欣賞文藝作品、提高全體公民的審美水平非常重要,要堅持這一正確導向。

    六是積極推動優秀藝術作品“走出去”,提高中華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目前,中外文化交流日趨活躍,我國不少優秀文藝作品已走出國門,在國際上為我們的優秀文化贏得榮譽。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的力度與深度,與我國文化大國的地位相比,與我們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相比,還遠遠不夠。要推動優秀的藝術作品,源源不斷地“走出去”,佔領國際演藝市場。首先,在創作上,要推出更多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反映當代中國改革發展和中國人民嶄新精神風貌的優秀作品,讓世界了解當代中國的發展變遷;其次,要具備國際眼光和戰略思維,加強藝術創作的針對性,要對國際市場進行認真研究,準確判斷,找準市場定位,摸清國際演藝市場的需求,引導藝術院團拓寬演出渠道、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商業演出擴大中國優秀藝術作品在國際上的影響;第三,在積極“走出去”的同時,還要加大“引進來”的力度。加強國際藝術交流,通過多種形式,吸收世界藝術發展的優秀成果,為我所用。在保持藝術作品民族性的同時,加強其國際性,爭取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的和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志們,“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分發揮文藝作品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加強對藝術創作生産的引導,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文化精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文為蔡武同志在1月16日召開的2011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相關鏈結
· 文化部通報表揚93家上海世博會文化活動優秀單位
· 蔡武會見出席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的日韓文化部長
· 2011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
· 文化部開展文化市場知識産權保護專項執法行動
· 文化部清理違規網絡音樂産品 公佈首批違規名單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