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甘肅省委書記陸浩:轉型升級推動甘農業創新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1日   來源:甘肅日報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就甘肅農業創新發展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採訪。他指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的艱辛探索,甘肅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這就是: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天時地利,遵循經濟規律、順應市場需求,遵循發展規律、順應時代要求,大力發展旱作農業、節水高效農業和特色優勢農業。實踐證明,這條路子符合省情實際,是一條成功之路,也是一條希望之路。

    陸浩指出,雖然連年遭受嚴重的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但甘肅農業連續7年喜獲豐收,2010年糧食産量達到191億斤,創歷史新高,超過“十一五”規劃目標30多億斤。對於甘肅這樣一個自然條件嚴酷的省份來説,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以此為標誌,甘肅農業實現了從以解決吃飯問題為主到致力於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從靠天吃飯到依靠科技進步、從傳統農業向發展現代農業的成功轉變。

    陸浩説,長期以來,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春、夏旱問題,改變旱作農業區糧食産量低而不穩的歷史,是甘肅幹部群眾夢寐以求的心願。最近幾年,這一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每年都同樣遭受乾旱,糧食生産卻是連攀高峰。這一變化主要得益於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推廣應用。這項技術使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的畝産平均增加了30%以上,引發了旱作農業的一場革命。如今,以全膜雙壟溝播為主的一批旱作農業新技術在甘肅乾旱半乾旱山區“遍地開花”。除了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馬鈴薯外,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種植小麥技術也在大面積推廣,這項技術也可以使冬小麥平均增産30%以上。可以預見,甘肅旱作農業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陸浩説,在河東旱作區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同時,我們在河西及沿黃灌區等農業生産的黃金地帶大做高效節水的文章。從新世紀初開始,我們從實際出發,提出了“根本的出路在於節水”這一思路,從加強宣傳引導、樹立節水理念入手,以水權和用水制度改革為核心,在張掖和敦煌開展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河西繼而在全省灌區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特別是把發展節水高效農業作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突破口,按照“多采光、少用水、節省地、高效益”的原則,以水定作物品種、以水定産業佈局、以水定發展規模,大面積壓縮高耗水農作物播種面積,同時大力推廣滴灌、膜灌、溝灌、管灌等多種節水措施,促進了灌溉農業生産方式的轉變。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河西、沿黃灌區農業生産由粗放經營轉向“精耕細作”,農作物品種由傳統作物轉向高效節水作物,特色農産品開始向一些優勢區域集中,農業生産的綜合效益不斷提高。

    陸浩説,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立足資源條件,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既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發展的新路子,也鼓起了廣大農民的錢袋子。“十一五”時期,甘肅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了年均13.72%的增長速度,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特色優勢産業。甘肅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能夠有今天這樣一個局面,是經過長期艱辛探索形成的。特別是近年來,我們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制定出臺了加快推進特色優勢農産品産業帶建設的意見,大力實施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優質馬鈴薯、高效節水農業、優質林果“四個1000萬畝”工程,扶持牛羊大縣,發展草食畜牧業,在全省範圍內進一步挖掘名優特色農産品的發展潛力,初步構建了一批具有區位優勢的特色産業片帶,推動區域特色優勢産業逐步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業,不斷延伸産業鏈條,實現了産品的多次轉化增值,帶動全省農戶普遍受益。

    陸浩強調,“十二五”時期,我們將全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這對加快農業發展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將繼續在實踐中探索,努力使甘肅農業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記者張倩)

 
 
 相關鏈結
· 甘肅對11類災後重建物資進行全省聯動質量抽查
· 甘肅: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勘界確權5186萬畝
· 甘肅地稅工作會議在蘭州舉行 陸浩劉偉平作批示
· 甘肅舉行“12338婦女維權熱線全覆蓋”啟動儀式
· 甘肅"十一五"新增就業123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逾80%
· 甘肅與央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項目合作協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