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北京市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水務改革發展的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9日   來源:北京日報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關於進一步加強水務改革發展的意見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是支撐保障城鄉發展的基礎和命脈。進一步加強北京市水務改革發展,確保首都水安全,事關首都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穩定大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現就進一步加強北京市水務改革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新形勢下水務的戰略定位

    (一)北京市水務面臨的新形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務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防洪、蓄水、供水、排水和水環境保護體系,促進了首都城鄉的繁榮發展。本世紀的前十年,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准的《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按照有效保護、全面節約、科學管理、高效利用水資源和統籌生活生産生態用水的要求,開展了水務體制改革,實現了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積極應對持續乾旱挑戰,不斷完善水務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運行管理,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撐了首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水資源極端緊缺是北京市的基北京市情和水情,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和人口剛性增長,人多水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消耗量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缺水成為制約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瓶頸;海河流域持續乾旱、上游來水驟減、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地下水位急劇下降、河湖乾涸、濕地萎縮、井泉枯竭,水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水務建設投入不足,城鄉防洪、供排水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管理維護不到位,城市運行存在安全隱患;水務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首都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北京市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首都科學發展需要更可靠的水資源保障、更安全的水務基礎設施、更高標準的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水務改革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新形勢下水務的地位和作用。水務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是首都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是城鄉建設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把北京市水務改革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推進水務實現跨越式發展,事關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

    二、水務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三)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發〔2011〕1號文件要求,堅持“向觀念要水、向機制要水、向科技要水”,把水資源保障作為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要求,把防洪、供水、排水、農田水利等水務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優先領域,把水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作為構建健康宜居城市的基礎條件,把進一步理順水務體制機製作為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努力建設“民生水務、科技水務、生態水務”,不斷深化水務改革發展,推動北京向中國特色世界城市邁出堅實的步伐。

    (四)目標任務。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建成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水資源保障體系,建設高標準的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建成城鄉一體、設施齊全的水務工程保障體系,城鄉防洪和供排水設施安全達標;建成安全清潔、健康自然的水源保護及水環境保障體系,主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水源保護區生態良好、水質優良;建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水務管理體系,水務法規規章進一步完善,水務社會化服務格局基本形成,水務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基本建立,水務設施良性運行機制基本健全;建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區域水務合作體系,區域間水事合作與協調水平進一步提高。

    到2020年,水資源保障體系等“五大體系”更加完善,實現多水源互聯互調,地下水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資源戰略儲備進一步加強;全面建成高標準的節水型社會,水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和諧宜居的城鄉水環境,為首都科學發展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安全可靠的水源保障、供水保障、水環境保障和防洪保障,實現水務建設與管理的跨越式發展。

    (五)基本原則。一要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健康與安全、事關首都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水務問題,推動民生水務新發展。二要堅持城鄉統籌,按照“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並重、治標治本兼顧”的方針,改變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水務管理和服務保障水平低的局面,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三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大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的力度。加快水務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攻堅,破解制約水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四要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水務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發揮公共財政對水務發展的保障作用,完善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社會投資為補充的投入新機制,形成政府、社會協同治水興水的合力。五要堅持科學發展,順應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水資源,增強水生態服務功能,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突出加強水源和供水保障等薄弱環節建設

    (六)加大水源保障工程建設,形成以本地水、外調水、再生水和應急備用水源等多水源互聯互調的水源保障格局。全面建設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2014年前完成南幹渠、大寧調蓄水庫等主要配套工程建設。開展城市自備井改造,南水北調引江水到京後實施自備井水源置換。改造城市應急水源工程,提高應急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再生水廠和輸配水管網工程建設。加大城鄉雨洪利用工程建設,有效蓄滯利用雨洪。將引黃工程、海水淡化和岩溶水科學利用等作為增加水資源儲備的戰略舉措,抓緊落實。推進南水北調市內調蓄工程建設,實施南水北調水向水庫、地下水源地補水工程。

    (七)加快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建設,形成1個中心城供水網、10個新城供水單元和多個村鎮集約化供水點的城鄉供水格局。加大中心城供水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完成第十水廠、郭公莊水廠等新水廠及管網建設,完成第九水廠、田村山水廠等現有水廠及老舊管網改造。加快新城骨幹水廠和管網建設,每個新城至少建成1座骨幹水廠,主要管網互聯互通。大力推進農村地區集約化供水工程建設,採取綜合措施解決偏遠山區農民飲水保障問題。建立完善城鄉供水水質監測體系,強化水質監測,確保居民飲水安全。到2015年,城鎮自來水公共管網供給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達到1.25以上,平原區農村集約化供水率達到80%以上。

    (八)加強水源地保護工程建設,形成生態良好、水質優良的水源保護格局。全面完成飲用水源地的劃定工作,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防治點面源污染。劃定地下水功能區,定期進行地下水分區評價,加強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嚴格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在山區,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全面推進和深化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保護生態環境,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改善生産生活條件,促進溝域經濟發展。在平原區,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嚴禁污染水源的生産生活行為。

    四、全面加快城鄉水務基礎設施建設

    (九)加強城鄉防洪排水能力建設,落實防洪安全責任。完成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五大水系幹流堤防達標建設;完善永定河小清河和北運河清河口等蓄滯洪區的配套建設;加快病險水工建築物加固改造,消除安全隱患;完善城鄉排水河道、管網和泵站等設施建設,提高排澇標準。加快解決中心城骨幹道路積水點和危舊房屋、低窪院落的防洪隱患。認真做好城市地下空間防洪保安工作。加強山洪災害和泥石流易發區避險設施建設,完善預警預報系統。加強防汛物資儲備工作。健全統一指揮、軍地聯防、專群結合、多部門高效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配套完善的工程體系、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體系,確保城鄉防洪排水安全。

    (十)加快污水資源化及污泥處置工程建設,形成佈局合理、覆蓋城鄉的污水資源化及污泥處置格局。全面完成中心城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完成鄭王墳等一批再生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出水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標準。加快新城和重點鎮再生水廠建設,完善城鎮排水系統。全面推進水源保護區治污工程建設,實現村村有污水處理設施。完成城區老舊排水管網改造,開展城市排水系統調蓄工程前期工作,儘早啟動實施,實現排水系統聯調。加快建設污泥處置工程,實現污泥“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到2015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達到75%,污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十一)加快城鄉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城鄉水環境品質。加緊制定並完善五大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加快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促進西南部地區水岸經濟發展。繼續推進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改善環境,服務順義空港地區、通州國際新城等沿河重點發展新區。實施潮白河流域生態治理,保護和涵養水源,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加快中小河道綜合治理和水網建設,修復濕地,綠化美化,營造“有水則清、無水則綠、和諧宜居”的城鄉水環境,全面建設生態河道。

    (十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編制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全力推進基本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與改造,完善農田灌排系統,擴大再生水灌溉面積。加強旱地水源及田間灌溉設施配套,統籌配置水資源,實現“旱能澆、澇能排”,提高農業灌溉保障率。加大農業節水力度,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大力推進高效節水工程建設,發展雨養旱作農業。建立墑情、旱情監測網絡,完善農業抗旱應急體系,提高農業抗旱水平。加大對山區發展的扶持力度,興修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改善生産生活條件。

    五、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十三)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實行行業用水定額管理、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根據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産業結構發展佈局及合理需求,制定水資源配置方案,確定各區域、各行業用水總量指標,並逐級分解,建立覆蓋全市的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生活用水適度增長、環境用水控制增長、工業用新水零增長、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用水總量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年度用水指標以內,年度用水計劃根據當年水資源狀況進行動態調整。

    嚴格推行規划水資源論證。編制區域發展規劃、新城和重點發展區規劃時,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

    嚴格取水許可管理。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必須辦理取水許可,出具水資源論證報告。取用公共管網水或再生水的建設項目,供水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計劃用水指標供水。

    完善水資源調度方案和應急調度預案。加強涵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水資源監測網絡建設,完善水務運行調度和監測評價體系。在供水緊急狀態下,分區分類採取限制用水措施。

    (十四)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全面推進高標準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努力培育節水的生産生活方式,把節約用水工作貫穿于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産生活的全過程。到2015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産總值用水量下降到25立方米以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1立方米以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7以上。

    建立水資源經濟社會評價體系,進一步細化工業、農業、服務業等行業和用水産品的定額指標,實施動態管理。嚴格實施産業用水效率準入制度,定期進行用水效率評估,制定限制發展的高耗水産業名錄,對用水超定額的生産企業限期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改造後仍達不到行業標準的核減用水指標。制定並完善滿足北京市需求的節水標準體系,逐步提高節水標準,強化節水産品認證和市場監督工作,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工藝、設備和産品。

    加強用水計劃管理,嚴格用水計量,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制度。建設節水示範工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城市發展新區要率先建成科學用水、高效用水的示範區。創新節水管理思路和方式,完善節水責任體系,進一步拓展節水空間,提高節水管理水平。

    (十五)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各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從嚴核定區域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排放指標和河道考核斷面的控制指標。加強點面污染源治理,大力推廣清潔生産。嚴格排水許可管理,不得直接或間接向城市河湖排放未經處理或經處理未達到規定排放標準的污水。建立排水和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預警系統,完善評價體系,制定監督考核制度。

    (十六)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區縣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負總責。嚴格實施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加強水量水質監測,將水資源管理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有關部門,對區縣水資源保護、節約用水、污水治理和出境斷面水質等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區縣政府主要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依據。

    六、建立水務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十七)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務建設的投入,今後10年全社會水務資金投入年均比2010年高出1倍。發揮政府在水務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將水務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市、區縣財政部門在加大資金政策統籌、優化支出結構的基礎上,對水務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每年從市、區縣兩級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設立專項資金,按項目管理,用於水務工程基本建設。北京市作為重點防洪地區和水資源極端緊缺的城市,要從城市維護建設稅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城市防洪排澇和水源工程建設。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水利資金支持。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印發的《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財綜〔2011〕2號),制定北京市實施方案,拓寬資金渠道,增加提取比重,擴大基金規模。區縣政府要相應建立水務建設和管理的專項資金。繼續做好水資源費的徵收、使用管理工作,安排一定比例用於城鄉水源保護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務投資項目管理制度,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十八)保障水務設施運行維護經費投入。明確界定水務設施的性質,制定水務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定額標準,加大公共財政和政府投資對公益性、準公益性水務工程設施的保障力度,合理核定供排水價格,促進供排水企業的運營與發展。

    按照多籌多補、多幹多補原則,加大“一事一議”的財政獎補力度,充分調動農民和農村合作組織建設農村水務的積極性。農民安全飲水工程等水務設施用電實行農用電價,多方位保障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穩定。

    (十九)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水務事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開展水務建設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業務。落實水利工程耕地佔用稅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水務企業發行債券,探索發展大型水務設備設施的融資租賃業務,積極開展水務項目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多種形式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通過直接、間接融資方式,拓寬水務融資渠道。

    七、不斷創新水務發展體制機制

    (二十)完善水務管理體制。按照事權清晰、職責明確、行為規範、運行高效的要求,深化供排水企業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區縣兩級水務行政管理體制,全面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建立高層次水資源協調工作機制,積極爭取成立首都水資源協調機構,研究、決策涉水重大事項,協調跨流域調水和周邊地區水資源保護等工作。

    完善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適時調整流域機構職能,強化對流域水事活動的統一協調,加強流域管理機構在流域規劃編制和實施、防洪調度、水資源配置、節約用水、水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監管職能。

    整合水務管理資源,按照業務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水務管理服務機構。強化對行業的監管,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深化市屬水務工程管理單位改革,完善市南水北調工程管理機構體系建設,推進區縣水務工程管理單位改革。進一步推行管養分離,探索社會化、專業化等多種水務工程管理模式。

    深化小型水務工程産權制度改革,明確所有權和使用權,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

    (二十一)健全農村水務服務體系,全面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流域和鄉鎮水務服務機構建設,落實防汛抗旱、供水、排水、節水、水文、水保等公益性職能,核定人員編制和經費,納入區縣財政預算。

    (二十二)強化水務社會化管理。建立水務社會化分工管理的責任制度,發揮企業、社區組織、農民用水協會和城鄉居民自主管理的作用,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水務社會化管理。加大政府購買水務公共服務的力度,健全基層管水員制度。發揮行業協會和志願者的作用,實現專業化與社會化管理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推進水務政務公開和水行業的信息公開,強化社會監督。

    (二十三)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充分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兼顧公平和效率,推進水價改革,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加大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超計劃累進加價實施力度,繼續對高耗水行業實行更嚴格的差別水價政策,促進産業結構和用水結構調整。合理調整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價格,逐步推行居民階梯水價。逐步建立農村生活用水收費制度,嚴格取締包費制。積極推進農業灌溉水價綜合改革,促進農業節水,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灌排工程良性運行。農村水費實行專款專用,用於農村水務設施的維護管理。

    (二十四)完善建設項目佔用水利設施、水域和水源等補償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補償制度和水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水源地扶持政策,合理分配使用水資源費。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做好水庫移民扶持工作。

    (二十五)加強區域協調合作。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和指導,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水資源戰略協調,開展與海河流域、南水北調沿線有關省市的合作,完善在水源保障、水資源保護與配置、防洪調度、水土保持、水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協調機制,提升區域水事協調合作水平。落實相關經費,繼續做好境外調水和上游水資源保護利用工作。

    (二十六)加強水務科技工作,強化支撐保障能力。加大水務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創新和協作機制,統籌社會科技資源。加強水務重大科技項目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展水務基本建設項目中的技術研發,推進科學技術應用。加快水務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項目落地。健全水務行業技術標準、規範、規程體系。推進水務信息化建設,完善水務政務及業務信息化系統,整合、共享基礎信息資源,提高水務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八、切實加強對水務工作的領導

    (二十七)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認真落實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供排水安全保障、節約用水、防汛抗旱等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加強水務工作,及時研究解決水務改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各區縣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水務改革發展的各項措施,分解落實責任,確保取得實效。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認真履行職責,抓好水務改革發展各項任務的實施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能分工,儘快制定相應的措施和辦法,形成推動水務改革發展的合力。

    (二十八)推進依法治水。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抓緊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規、規章,加強水務普法工作。強化水務規劃對涉水活動的管理和約束作用。全面落實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排水許可、節約用水管理、水務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洪水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務工程初步設計審批等制度。加強水務執法隊伍建設,理順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強化監督檢查,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為,維護水事安全。

    (二十九)加強水務隊伍能力建設。適應水務改革發展需要,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青年人才培養和基層水務職工的教育培訓,完善隊伍結構,提高業務素質,提升管理和服務能力。完善人才流動和激勵機制,調動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一支職責明確、管理高效、結構合理、作風過硬的水務管理服務隊伍。

    (三十)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水務改革發展。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大市情水情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水資源憂患意識,形成愛水、節水、護水的社會風尚。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將水情教育納入公益性宣傳及國民素質教育範圍,並作為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和各級領導幹部及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對在加強水務改革發展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各級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相關鏈結
· 北京經近五年努力農業用水效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 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總結表彰會在北京召開
· 北京從水資源開發、用水效率等三條紅線入手管水
· 北京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市民入境勿帶水果及肉製品
· 水利部在北京召開2011年預算執行管理工作會議
· 2011年度水利建設項目稽察工作動員會在北京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