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土資源部、財政部今日(22日)聯合召開的中央與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協調聯動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全國大部分省區相繼設立了地質勘查基金。截至目前,中央和省級地勘基金總規模已突破200億元,其中,中央地勘基金投入近20億元,省級地勘基金投入超過180億元。
地質勘查基金自設立以來,總體規模不斷壯大、運行機制和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在體現國家意志、降低勘查風險、引導和拉動社會資本共促找礦突破的作用初步顯現。以中央地勘基金2006年底試點啟動為標誌,四年多來,中央和地方兩級地勘基金累計投資礦産勘查項目2500多個,新發現大中型礦産地156處。其中,中央地勘基金先後在26個省(區)實施了188個重要礦種風險勘查項目,發現大中型礦産地50處,一部分合作項目已完成成果處置,商業性跟進投資踴躍,國家投資對社會投資的拉動比達到1:10,這些成果為下一步商業性礦産勘查開發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區、市)設立了地質勘查基金,投入規模列前三位的分別為內蒙古、甘肅、安徽,3省(區)投入總額達到省級地質勘查基金總規模的54.77%。通過省級地勘基金投入,初步估算新增煤炭資源儲量5735億噸、鐵礦資源儲量10億噸、黃金資源儲量131噸、銅礦資源儲量144萬噸。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地勘基金“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67.4億元,吸引社會投入地質勘查資金215.9億元,帶來的直接成果是自治區探明煤炭資源儲量躍居全國第一,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雲南省地勘基金2010年共計投入3.4億元,帶動社會資金投資15億元;江西省地勘基金圍繞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在特色非金屬礦勘查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新發現高嶺土資源量超100萬噸、優質瓷石5億噸,為本省陶瓷工業發展提供保障。
設立地勘基金是200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主要針對我國地質勘查新舊體制轉型時期公共財政逐漸從商業性礦産勘查領域退出、地勘隊伍屬地化以後,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總體滯後,風險勘查市場主體缺位,勘查融資路徑不清、渠道不暢的階段性特點,政府通過設立地勘基金加大重要礦産的前期勘查力度,著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拉動作用,繁榮礦産勘查市場,進而促進找礦實現重大突破。在我國“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中,地勘基金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在化解找礦風險和支撐礦政管理實現宏觀調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日前,國土資源部與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國土資源部 財政部關於建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與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協調聯動的指導意見》,就準確把握地勘基金定位、協調兩級地勘基金投資方向、統一權益處置政策、加強勘查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意見,並明確地勘基金堅持“不與市場爭權、不與市場爭利”的運作原則。下一步,兩級地勘基金將發揮整體優勢,科學規劃項目,協調資金投入,共同推進重點礦産資源勘查工作,形成財政投資合力,從整體上發揮地勘基金的調控作用,引導和拉動社會資金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