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首航任務監測船凱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05日   來源:海洋局網站

    7月4日上午,廈門高崎碼頭彩旗飄揚,人頭攢動。由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的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第一航次任務圓滿完成,監測隊乘坐“南鋒”號監測船勝利凱旋。

    此次監測任務主要是針對日本福島重大核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入海對海洋環境安全構成重大影響,特別是對我國管轄海域可能造成放射性影響而開展的首次西太平洋公海放射性監測與預警評估。

    據首席科學家楊緒林介紹,本航次航程約4700多海裏,在25.2萬平方公里的公海海域作業,歷時18天,較原定計劃提前12天完成相關任務,初步掌握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對西太平洋可能造成影響的第一手數據。此次監測工作為我國初步建立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預警體系,形成初級監測預警能力,及時發佈海洋核安全監測預警信息奠定了基礎,並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陳力群介紹説,由於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日本以東公海海域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程度尚不明確,在此次監測航次中,監測隊員是冒著極大的核輻射風險開展相關採樣工作的。同時,該監測海域距我國路途遙遠,航次時間長,出海時間又正值颱風高發季節,我船作業附近海域在6月23日又發生了7級地震,面對這些困難,全體隊員和船員精誠合作,不畏艱難,圓滿完成了與海洋放射性相關樣品的採集工作。

    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是深刻的,也是持續的。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長餘興光表示,此次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的西太平洋公海放射性水平監測僅僅是開始,監測隊員還將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繼續做好西太平洋放射性監測與預警工作。

    據悉,本次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第一航次於6月16日從廈門起航,參與此次監測任務的人員共計50余人,由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産所“南鋒”號監測船執行此次航行任務。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外業工作結束後,我國海洋科研人員將立即對監測樣品進行分析、測試,儘快獲得科學監測數據,分析評估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是否對鄰近大洋及我國管轄海域造成影響。

    來自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海洋三所、東海分局、南海分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和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産研究所等單位的100余人到碼頭迎接隊員歸來。(記者 龍鄒霞)

 
 
 相關鏈結
· 海洋局完成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第一航次
· 中國海洋監測隊完成西太平洋放射性監測任務
· 我國海洋監測隊開赴西太平洋開展海洋放射性監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