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世界屋脊,在這個離天最近的地方。1250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在2011年藏曆新年前夕,辭別親人,身背行囊,頂風冒雪奔赴全區1514個村(居)。雪山深處、草原盡頭,農家大門、牧民帳篷,都留下了他們艱辛的腳印和深情的問候。
這場自西藏民主改革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基層建設年活動”,在萬里高原風生水起,溫暖了百萬農牧民的心房,張張透著高原紅的臉龐綻放燦爛笑容。
“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這是我們黨向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這次工作組不像以前那樣開個會就走,他們長期住在村裏,什麼時候都能找得到。這樣的工作組像當年的金珠瑪米一樣,群眾非常歡迎。”當雄縣桑巴薩居委會支部書記扎西旺久由衷地翹起大拇指。
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自1月23日啟動以來,半年的時間裏,工作組把駐村點當成家,把村裏的每一個老百姓當成親人,用堅守的行動詮釋著蹲下去的決心。有的聯絡點海拔過高,工作組部分同志根本睡不著覺,只能靠吃安眠藥維持休息;沒有水,只能取冰化水;沒有電,就自帶照明發電機;高寒難耐,就撿牛糞取暖;沒有手機信號,便與日月星辰聊天……全區駐村聯絡點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有203個,其中在5000米以上的有9個。
朗貢村是中印邊境上一個十分偏僻的小村莊,平均海拔4600米。這個只有12戶45人的村莊,透著淡淡的孤寂和冷清。如何讓幾乎與世隔絕的朗貢村“活”起來,是區人口計生委與民航西藏區局駐村工作組進駐後最想做的事。
很快,12面五星紅旗在朗貢村迎風飄揚,呼呼的聲音第一次在朗貢村跳動起歡樂的音符。籌建村文化室、開辦村夜校,讓春風吹開花朵,讓湖面散開漣漪。工作組成員説:“我們是村裏的‘第十三戶’。”
只有多往老百姓家裏跑,只有多和老百姓嘮嘮嗑,只有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才能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
西藏日報社駐安多縣多瑪鄉東日村工作組為掌握每戶村民的基本情況,每天都在平均海拔5200米的地方奔波著。那裏地廣人稀、牧民居住極為分散,從寒冬的冰天雪地、狂風不斷走到夏日的泥濘沼澤。看到貧困戶南唐家的門窗破舊損壞、沒有玻璃時,工作組成員冒著零下30度的嚴寒,當即幫助解決。因三江源8戶牧民失去草場導致生活困難,工作組成員每日頂著七八級的大風走訪調研,及時撰寫調研報告,向有關部門專題反映情況,提出解決辦法……
不管困難再多、條件再艱難,工作組都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噓寒問暖,在老百姓最憂愁的地方排憂解難。
在活動中,許多駐村幹部身患疾病或家人病重(病危)等都不曾住院治療或回家探望,仍舊堅守崗位,以苦為樂,以苦為榮。據初步統計,三級駐村幹部中有2530人帶病工作,僅昌都、林芝兩地帶病堅持工作的幹部就有181人,家庭特困幹部56人,家庭父母病重住院73人,家庭成員病重住院有病危89人,均未離開工作崗位而堅持工作。他們一心撲在工作上,舍小家顧大家,面對面貼近群眾,心貼心幫助群眾,零距離服務群眾,為廣大幹部群眾作出了榜樣。
工作組成員忘我的付出、真摯的堅守得到了誠摯的回報。在得知工作組撿牛糞比較困難時,老百姓排著隊送去了牛糞:你們給咱村子排憂解難不要錢,我們的牛糞也不要錢!
這支蹲得住的工作隊紮在了百姓堆裏,過新年、搞宣傳、辦實事、解民憂,使群眾深切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裏,帶頭先後深入到山南、日喀則、林芝等地的一個個偏遠鄉村,仔細了解駐村工作組開展工作情況,進行具體指導,親切走訪看望一戶戶村民,召開座談會和大家一起研究、總結經驗,推動基層建設年活動不斷深入。
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為自己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的根本力量和優勢所在。只要我們把廣大群眾團結起來,就能形成強大力量,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從勝利走向勝利。
講政策、辦夜校、唱紅歌、憶往事、拉家常、話未來……工作組以集中宣講、送教上門、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等形式,在農牧民群眾中深入細緻地進行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讓農牧民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安居工程、農村種糧補貼、牲畜良種補貼、義務教育和教育“三包”經費等關係農牧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工作組講得仔細,老百姓聽得動情。
“三年前,我家6口人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裏,這幾年,縣安居辦、鄉黨委及工作組不僅幫我解決了蓋房子的資金、木材,還幫助我建起了5間溫室大棚,當年就賺了不少錢。黨的恩情比海深!”索縣加勤鄉5村村民尼瑪激動地説。
是共産黨的好政策,讓西藏老白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種莊稼的勞動漢、放牧的牧羊女,在揮起鋤頭、揚起牧鞭的時候,忍不住唱起了一首首山歌,在遼闊的土地上回蕩,把那份感激之情唱給黨聽。
85歲的羅珍老阿媽憶起往事,仍止不住激動:“以前的生活很苦,要交各種稅,我們和牛、馬這些牲畜住在一起。和平解放以來,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不僅免了稅,還給我們這麼多優惠和補貼。我們家住著安居房,女兒女婿都有工作,生活很好,我的大孫女還考上了大學吶!”老人開懷地笑了起來。
想起1972年自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老阿媽含著淚不住地點著頭:跟著共産黨走了近40年了,心裏總是那麼踏實。
活動開展五個多月來,工作組專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11171次,召開群眾大會6684次;以藏曆新年、“3·28”、“5·23”等節慶活動為載體,以新舊西藏對比為主題,組織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近5000次,70多萬名群眾接受了政策教育,絕大多數駐村點群眾受教育面達到100%。
改則縣洞措鄉次日果來村群眾動容地説:“假如我明天離開人世,今天仍要跟黨走!”
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各駐村工作組一到聯絡點,急群眾之所急,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幫助基層群眾謀發展。駐藏北海拔4900米的塔爾瑪鄉8村工作組,針對該鄉白內障患者較多,長期得不到治療的情況,主動聯絡拉薩光明眼科康復診療院,對白內障患者做集體復明手術,一位手持轉經筒的老人,情不自禁地把口念的“六字真言”改變為頌誦“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點燃了在場近千名群眾的激情,同聲高頌。
駐乃東縣頗章鄉達塘村工作組為解決該村村民糧油加工難的問題,投入20萬元新建該村糧油加工廠,結束了該村群眾糧油靠人背畜馱遠途跋涉加工的歷史,增加集體收入,為村“兩委”開展工作奠定了物質基礎;為加快群眾增收致富的步伐,指導並幫助群眾興辦了養殖場。
拉孜縣蘇村自然環境嚴酷,生態環境脆弱,為使該村走出困境,開闢治窮致富新路,駐村工作組深入調研,提出了解決蘇村生産生活的建議,引起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親赴蘇村,帶領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認真研究,擬定了一攬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
熱久河哺育了定日縣崗嘎村村民,然而在他們的記憶裏,熱久河肆虐的洪水經常發難,洪水退後,農田被毀、家舍被衝,一片狼籍。自治區水利廳駐村工作組駐村後立即制訂方案,建水塘、修涵洞、開水渠。崗嘎村老支書感激地説:“我在崗嘎村當村支部書記23年了,只能看著洪水漲一次、退一次、莊家被毀一次。工作組剛來不到三天,就制訂了解決方案並組織實施,鄉親們打心眼裏高興呀!”
……
群眾最關心的、最憂慮的、最急切的,工作組都一一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解決在行動裏。
在四個月時間裏,工作組各用所長、各展其能,梳理出群眾生産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5120個,形成1200多份調研報告;幫助聯絡點理出發展思路4596條,排查解決矛盾糾紛2204件,解決群眾生産生活方面的問題2158個,受惠群眾84.2萬多人,爭取各類建設項目3936個,資金總量3.96億多元,全區幹部職工捐款728.5萬元。
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是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幹部的基本職責,基層黨組織要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
廣袤無垠的西藏,天高地闊,12553個基層組織、20.8萬名黨員分佈在12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點多、線長、分散等現實,給黨在西藏執政環境的優化、資源的整合都增加了難度。各級駐村工作組牢記夯實基層這個使命,深化創先爭優活動,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
昌都地區邊壩縣借力基層建設駐村工作組,實施鄉鎮小食堂、小澡堂、小溫棚等基層幹部職工生活硬體配套“三小工程”建設,解決基層普遍存在的吃菜難、洗澡難的突出問題,讓基層幹部安心在基層工作。實施每個支部建立一個讀書小組,建立黨員每週一次學習制度,“兩委”班子每季度至少撰寫一篇學習心得,每位黨員掌握一門法律知識或實用技術的“四個一工程”,切實提高基層組織和幹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以實施由基層幹部牽頭的“産業發展工程”為依託,作為培訓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本領的舞臺,從而增強基層組織團結群眾、凝聚群眾的號召力、向心力。
在山高、路險、坡陡、路遠的昌都江達縣,縣委、縣政府為609名長期在一線的基層幹部購買人身保險,解除了基層幹部的後顧之憂,穩定了基層幹部隊伍,為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提供了保障。
駐距拉薩最遠的林芝地區察隅縣察瓦龍鄉強龍村工作組,為增強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以“黨建增活力、農村變面貌、農民得實惠”為主題,全面加強黨建工作,下大力氣培養新黨員,不斷壯大基層黨的新生力量,經過嚴格考核,先後培養和吸收7名優秀青年村民加入黨組織,增強基層組織的生機和活力。
駐那曲地區嘉黎縣措多鄉工作組,帶著基層幹部幹,以自身服務群眾的模範行動為基層幹部作表率,培養基層幹部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優良作風,在教育幹部的同時,也深深感染了群眾。牧民門巴在工作組的幫助下度過了生産生活上的難關,他積極與工作組的同志交流,並動情地説,共産黨是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並向村黨支部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表達了加入黨組織的迫切願望和真誠態度,表示要聽黨的話,跟黨走,當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把種子埋在地裏,為的是有結果的一天”。活動開展以來,各級駐村工作組組織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6214次、村小組會議5448次、村黨員會議3562次,建立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2671項,建議更換村“兩委”工作人員572人,已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898人,發展黨員1303人,培養村後備幹部1118人,積極幫助村“兩委”班子加強自身建設,幫助指導村務、黨務、財務公開工作,大力推進“雙帶三培養”工作,村(居)“兩委”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工作進一步規範,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為群眾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每一個共産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這是我們黨向全黨提出的政治要求。
翻開駐村幹部的工作和生活日記,既有“春天裏收穫”的觸動,更有“基層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的感嘆,洋溢著飽滿的熱情和在實踐中增長服務群眾本領的急切期盼。
“在駐村工作期間,我深深感到下基層是了解群眾所思所盼的好渠道,是學習艱苦奮鬥精神的好課堂,是開展反分裂鬥爭的好陣地,是磨練意志的好場所,是積累經驗的好地方,是提高綜合素質的好環境,是展示才華的好舞臺。”一位駐村幹部感觸地表達了這樣的心聲。
服務於民,就必須靜下心思,撲下身子,到群眾中去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在基層建設年活動中,各級駐村幹部體現得尤為充分,也正是如此,才贏得了基層最廣大人民群眾對新時代黨的幹部的愛戴。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海拔4900米的日喀則地區薩迦縣日果村工作組駐村後不久,院長羅布頓珠便帶領法院相關人員深入到駐村點,對於工作組提出的解決影響日果村發展、穩定的問題,白天深入調研,夜晚入住貧困戶家中,與年過6旬的牧民徹夜長談,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梳理需解決的急難問題,在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件件利民惠民之事都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群眾無不交口稱讚。
區扶貧辦駐工布江達縣娘蒲鄉吾納村工作組全體成員,在廣泛走訪群眾,梳理出為群眾所辦實事項目後,再次回到群眾中間,徵求意見和建議,共同討論解決辦法,研究項目實施意見,集中群眾的智慧制訂出反映群眾共同意願的具體實施方案,不僅融洽了幹群關係,又找到了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使機關幹部從群眾中學到了做好基層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經驗,增長了才幹和服務群眾的本領。該村群眾稱讚説:“這樣的工作組來到我們村是我們全體村民的福氣!”
向龍飛,2006年北大哲學系碩士畢業生,從校門直接走進單位大門的他,這次有幸成為了區黨校駐昌都地區芒康縣如美鎮卡均村工作組的一名成員。在剛駐村的日子裏,向龍飛對基層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就連什麼莊稼何時收割都不知曉。後來,按工作組的要求,扛著被褥住進了牧民扎西楊培的家,在同吃同住同勞動中去掉“幹部”味,虛心學習。向龍飛感慨地説:“群眾果然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切身體會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諦的同時,也對村情民意有了更深的認識,汲取了群眾的智慧。”
從飄著雪花的二月到仍然雨雪交加的七月裏的高原,廣大工作組成員在山高路難行、缺氧氣難喘面前,走進基層,走進群眾,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營養,學習做基層工作的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5個月的時間,1500多個工作組的近2萬名(轉換)駐村幹部累計行程900多萬公里,翻山越嶺走訪農牧戶114901多次,走訪牧民7萬多人次。駐村幹部與群眾朝夕相伴,砥礪品質、錘煉作風、增長才幹,又把從群眾中汲取到的養分轉化為心繫群眾、專心工作、完善自我的動力。
區黨委宣傳部一位駐村幹部在日記中記下了這樣的感言:惡劣的氣候、貧瘠的草原,成為高原牧區兒女生命奮鬥的精彩和不朽的注腳,生命意志的堅韌與不屈在這裡熠熠生輝。經歷自然洗禮,貼近大地生存,我們收穫著沁人心脾的感動,感受著生命奮鬥的震撼,滿足著隨高原黑夜一同入眠!
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他們是那樣的踏實……(記者 王世亮 張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