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的監管理念
引領中國銀行業健康發展
——劉明康主席在銀監會系統2011年新入會人員初任培訓班上的講話
(2011年8月23日)
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銀監會黨委對大家成為我們銀監會大家庭的新成員表示熱烈的歡迎。祝賀大家在數萬候選人當中最後勝出,加入銀行業監管這個偉大的事業。我今天來,主要是看看大家,向大家簡單介紹銀監會的總體情況,回顧近年來銀監會引領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歷程。其他具體的內容還有很多,在後面幾講中,有關部門負責人還將分別給大家做具體介紹。
一、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與監管道路的選擇
2003年3月,經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銀監會正式成立,負責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我們認真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大力推進監管理論和實踐創新,推動銀行業改革開放,引領銀行業金融機構科學發展,整個銀行業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尤其在當前,一方面是危害深重、尚未消弭的國際金融危機,一方面是中國銀行業在危機中獨樹一幟的表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幾組數據對比,將會對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更加清晰和直觀的認識。第一,不僅穩妥化解了長期累積的歷史包袱,而且有效防範了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所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從2002年底的近3 萬億元和1/3左右,下降到2010年底約8000多億元和2%左右。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底的近-3%提升至目前的12%以上;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機構平均撥備覆蓋率從2002年底的不到7%提高到目前的近170%,風險抵禦和吸收能力明顯增強。第二,不僅經營績效有了重大飛躍,而且體制機制改革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在資産總量較2003年底增長3倍、貸款增長2倍的情況下,稅後利潤增長約27倍;資産利潤率超過1%,約為2003年的10倍,達到國際良好銀行水平。更為重要的是,現代公司治理架構基本建立,良好的治理機制初步形成,風險管理水平正不斷提高,主要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也在悄然轉變。第三,整體形象“煥然一新”。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按照核心資本排名,我國進入世界1000家銀行的數量從2003年的15家增加到2011年的101家,上榜家數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均躋身全球銀行總市值前10位。
回顧中國銀行業監管過去幾年的實踐,我們主要堅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始終堅持將國際最佳實踐運用於中國的實際。國際主流監管理念認為,金融監管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斷強化市場紀律的約束、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建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銀監會成立伊始,根據我國銀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將這種理念準確吸收到我們的監管準則之中,提出了“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的重要監管理念,其目的是為了達到四項目標,即:保護廣大存款人和消費者的利益;增進市場信心;通過宣傳教育工作和相關信息的披露,增進公眾對現代銀行業金融産品、服務的了解和相應風險的識別;努力減少銀行業金融犯罪,維護金融穩定。我們確立和堅持的四項理念和四個監管目標以及六條良好監管標準,已成為中國銀行業監管的基本原則和行動指南,對於推動中國形成符合現代銀行業體系要求的審慎風險監管框架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實踐證明,該監管理念推動中國形成了符合現代銀行業體系要求的審慎風險監管框架。這對於提高我國金融監管針對性、有效性,增強金融業穩定性都具有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第二,完善監管規制和不斷探索科學監管原則並舉,努力完善審慎監管框架。銀行業監管規則體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四個層次構成。法律、行政法規是基礎和主幹,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構成了實際監管工作中的依據和準繩。銀監會從成立至今,逐步建立、健全監管法規制度,並積極借鑒國際監管改革成果,與時俱進地補充完善我國銀行業監管標準,進一步為促進我國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奠定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銀監會先後發佈實施了600多份監管規章、規範性文件,並根據監管實際,通過兩年一次“回頭看”定期開展法規制度後評估工作,科學清理、廢止了84份,極大地充實和完善了監管規則體系,初步形成了涵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主要風險的審慎監管規則體系。同時,我們也在監管實踐中摸索和歸納了一些科學和客觀的監管原則。比如,對於各類信用風險,我們確立了“準確分類──充足撥備──充分核銷──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持續監管思路;針對金融創新的各種風險,我們提出了“風險可控,成本可算和信息充分披露”,以及“管産品、管業務、管機構和管行為”的監管原則等等。這些重要原則的確立,使得監管行為有了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管理和經營行為有了基本的準則。
第三,重視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有機結合。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上公認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銀行業監管機構往往在強化資本充足率要求的同時,忽略了宏觀審慎監管能力和框架的建設。對此,銀監會歷來高度重視,在過去幾年的實踐中,始終堅持充分履行防範單體機構金融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雙重職責,加快對宏觀審慎監管方法的研究和實施。一是持續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銀監會要求大型銀行計提1%的附加資本,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要求也更為嚴格。進一步完善並表監管制度,積極開展系統重要性銀行並表管理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工作,探索構建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政策框架。二是不斷增強對系統性風險的分析監測和預警防範能力。圍繞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向廣大銀行業金融機構按季度集中系統地通報國際國內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提示産業重大調整和相關風險狀況。定期開展銀行業風險同質同類分析和監管評級,注重防範和有效隔離風險跨境、跨業和跨市場傳遞,指導銀行業作好壓力測試工作,特別是對一些過熱行業和高風險領域的信貸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壓力測試。加快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定期出臺銀行業預警分析報告。這些實踐,對於構建中國銀行業的宏觀審慎監管體系,防範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始終注重逆週期監管能力的建設。逆週期監管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措施:一是針對一些審慎監管指標,我們始終強調逆週期動態差異化調整。在提高資本水平的同時,要求注重提高資本構成的質量。結合宏觀形勢和銀行業風險狀況,要求商業銀行在最低資本充足率的基礎上,計提留存和逆週期資本緩衝。根據經濟發展不同階段、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質量差異和盈利狀況的不同,對貸款損失準備進行動態化和差異化調整,以達到“以豐補歉”的目的。對於公允價值在信用風險防範中的使用,也始終強調要科學考量由於市場短期波動或極端情況下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二是針對一些投機活躍的領域可能給商業銀行穩健運行帶來的風險,我們始終注意從源頭控制信貸的杠桿率和集中度。比如,在房地産市場持續快速上漲時期,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簡單、透明、有效的審慎舉措。如2007年至2009年我們三度調整住房按揭首付比例;2010年4月在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同時暫停了三套房貸,並針對土地開發貸款,開發商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規定了“三、四、三”的指導意見,有效防範風險的聚集和擴散;始終堅持銀行業體系與波動性較強的資本市場有效進行風險隔離;加強資産證券化業務監管,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前提地審慎開展資産證券化,防止包括房地産在內的各類次級貸款風險通過證券化被放大,並從機制和源頭上打消各類“影子銀行”業務監管套利動機並防範風險傳遞。三是針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短期行為的親週期性,我們始終重視高管薪酬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四是針對理財産品開發和銷售過程中的行為特點,提出“買者自負”和“賣者有責”的風險提示,堅持要求各家商業銀行必須在售前、售中和售後實現持續披露風險信息,在發售理財産品時,要求投資者在産品風險提示單上雙簽或多簽,避免誤導性銷售,防範理財業務風險等等。今年以來,我們繼續實踐逆週期的監管理念,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不斷蔓延,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增強風險抵禦能力,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正確處理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範的關係,堅守風險管理底線,紮實做好“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等“三查”工作,嚴密防範票據風險,加強對貸款風險集中度的管理等等。
第五,同時強化事前監管與持續監管,禁止銀政、銀農(農村信用社)、銀信(信託)、銀擔之間的不當合作,提高風險監管有效性。在加強持續監管的同時,堅持採用並不斷改進事前結構化限制性監管措施,降低不同金融市場、行業、地域的風險傳染性。一是堅持關注銀行體系與非銀行體系間的控股和防火墻建設,嚴防風險傳遞。嚴格管控銀行跨業亂辦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收購的每3,5,7年要分別做一次同行評比、綜合評級,達不到高於行業平均業績的將勒令退出,禁止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禁止銀行為企業債券提供擔保,同時要求銀行嚴密監測作為抵押品和理財産品的股權價格的變動情況。二是加強信貸的前瞻性管理,針對貸前盡職調查和貸時審查以及貸後檢查的頑症,我們推出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並對“三查”作了明確要求;三是建立銀行國別風險管理制度,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國別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防範風險跨境傳染的能力;四是高度重視通過金融服務助推實體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要求銀行業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按照“有保有壓”的要求,合理調整信貸投向,確保三農、小企業信貸增速不低於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嚴格控制“兩高一剩”行業貸款,執行好差別化的房貸政策,嚴控資産價格泡沫,從資金源頭上前瞻防控風險,有效促進實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六,堅持審慎有效的監管指標,在平衡監管標準統一性和監管實踐靈活性的基礎上,科學合理推進新監管標準實施。本輪國際金融危機表明,發達國家監管當局對金融市場整體風險程度和複雜結構化産品風險的判斷出現較大失誤,過於樂觀地放棄了一些基本的審慎風險監管指標及要求,成為危機爆發和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這既警示我們要引以為戒,也佐證了我們始終堅持審慎有效的傳統監管指標及要求是非常正確的。銀監會自成立以來,在堅持科學運用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存貸比、貸款集中度、不良資産率、撥備覆蓋率等一系列“簡單、實用、有效”的監管指標的同時,面對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及時更新了資本、撥備、流動性和杠桿率等審慎監管工具和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指標,在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國銀行業實際的審慎監管“工具箱”。從戰略高度制定提高我國銀行業監管有效性的中長期規劃,推進巴塞爾協議Ⅱ與巴塞爾協議Ⅲ新監管標準同步實施,並根據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同實際,在統一設定了適用於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最低監管標準的同時,適當提高了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標準,對不同機構設置了差異化的過渡期安排,以確保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向新監管標準平穩過渡。
二、幾點希望和要求
做好銀行業監管工作,關鍵在人。希望大家開好局、起好步,儘快找準位置、明確方向、做出貢獻、體現價值,借這個機會,我給大家提幾點希望和要求:
首先,堅持精英治會。我們的精英就是德才兼備的合格監管人才,銀監會要由最能幹和最廉潔的人來管理。《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賦予了對銀行業監管的神聖職責,銀監會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很高的素質。素質決不是抽象的,它要回答和解決的是“為誰監管”和“有效監管”這兩個根本問題。
其次,不迷信市場。事實早就告訴我們和正在不斷告訴我們,純自由市場經濟是不可持續的。銀行業是服務業,與教育、醫療,餐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人民住房以及公安、國防等方面是同一屬性,不能仰賴放任自流和允許逐利忘義。我們神聖的職責就是依法監管,嚴字當頭,執法公正到位,把“看得見的手”用好用科學。
第三,要具備良好的團隊意識。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作用的發揮。銀監會是技術專業性很強的單位,它始終強調單兵作戰能力的提高,但也強調集約式工作。要做到這兩點,一要學習,二要虛心。只有虛心學習、虛心求教,才能使自己早日融入新的團隊,才能在團隊中合作共事,才能在團隊中共謀發展,同時也才能使自己在團隊中不斷進步。在工作中,大家要注意維護集體的形象,既要主動發揮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也要學會尊重和包容其他的同事。應聘到領導崗位上的同志,更要善於整合內部資源,協調大家力量,同時要注意加強與其他部門和地方局的同志合作和溝通。
第四,要養成好的作風。銀監會歷來強調作風建設。正直、幹練,“問題到我為止”、清廉是我們的品德和行為準則。希望同志們始終注意培養紮實果敢的工作作風,深入實際,加強調研,多聽意見,改進工作,真心誠意給銀行業監管事業出主意、想辦法,對面臨的各種緊迫問題,做到“問題到我為止”。看準了的事,組織上分配的事,要一抓到底,狠抓落實,決不回避矛盾、知難而退。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人,要力戒虛浮,少説空話,多幹實事。希望大家務必始終嚴格遵守黨和國家有關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務必始終嚴格遵守銀行業監管工作人員十條行為守則;務必始終嚴格遵守銀監會的“約法三章”;務必始終嚴格遵守銀監會系統監管人員現場檢查的“八不準”等紀律規定。所有這些行為準則,監察局的領導同志還會給大傢具體講,在這裡我就不多講了。人要活得有價值,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情操,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是幸福和進步的保證;在工作中堅持原則,嚴守規則,敢抓敢管,久而久之,你也享有了崇高的監管權威。
今天,會機關各部門和各銀監局的主要負責同志都在主會場和分會場參加會議。面對這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我們都必須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效地加快培養人才,以保證我監管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培訓,這只是個開始,關鍵在於今後不斷的培養和鍛鍊。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多輔導、壓擔子、給機會,為包括新入會同志在內的廣大幹部職工的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同志們,中國銀行業監管事業任重而道遠。我希望大家要做到“三不悔”:一不悔平凡的一生,但悔未嘗堂堂正正做人;二不悔一事無成,但悔未嘗努力勤奮;三不悔清貧一生,但悔未嘗體恤幫人。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廉潔從業,團結起來為推動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