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2010年決算情況説明
一、中國科學院基本情況
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為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現有132個二級預算單位,截止2010年底,全院在職人員62278名,離退休人員48250名,在校學生56238名,博士後2936名,訪問學者280名。
二、2010年取得的科技成果
2010年,我院在關係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高技術領域,關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創新領域,在對科技發展和我國長遠發展意義重大的重要基礎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技術轉移和産業化,取得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在戰略高技術方面,實現16公里長度的量子傳輸,對構建實用化大尺度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具有深遠影響,向量子通信技術的實用化邁出重要一步。完成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研發和聲學系統相關設備研製與集成,為“蛟龍號”的成功海試做出重要貢獻。研製成功首臺碳纖維電動汽車樣車,創新性地採用了許多新型車用材料,並實現了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全回收利用。研製成功曙光6000A高性能計算機,在全球Linpack實測值排名第二。在國防科技創新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全院13個單位500余名科技人員參加了“嫦娥二號”工程,出色完成地面應用系統、全部有效載荷研製和VLBI測軌等工程任務,應用CCD立體相機成功進行了月球虹灣地區高精度探測,獲得分辨率約為1.3米的局部影像圖,為“嫦娥二號”任務圓滿完成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得到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在重大公益性研究方面,19種新藥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在克隆水稻理想株型主效基因IPA1、闡述DEP1基因在中國水稻增産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構建高密度水稻單體型圖譜與重要農藝性狀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使我院的水稻農藝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東北和黃淮海等現代農業試點工程在糧食增産方面效果明顯,為在更大範圍示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研發了同時去除三價砷和五價砷的一步除砷法及材料和工藝,為我國飲用水除砷及水體砷污染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對三峽、三北防護林、海河流域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系統研究,建立和發展了重大工程生態環境效應遙感監測與評估的基礎理論、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開展了三大工程的生態環境正負效應的初步評估。
在基礎前沿研究方面,首次合成新的碳同素異形體-石墨炔薄膜,被認為是繼富勒烯、碳納米管和石墨烯之後碳化學的又一重要進展,為大面積石墨炔薄膜在納米電子的應用開闢了一條道路。發現拓撲絕緣體摻雜過渡金屬元素可實現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為低能量耗散的新型電子器件設計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引進並研究了一類結構豐富的算子代數,首次揭示了連續幾何與古典幾何之間的深刻聯絡。利用“神光II”模擬太陽耀斑中的環頂X射線源和重聯噴流,開闢了實驗室天體物理研究的新領域。首次提出“限域催化”新概念,成功構建表面配位不飽和亞鐵結構,實現了質子膜燃料電池中微量CO的高效去除。揭示了體細胞逆轉為多能幹細胞的啟動機制,對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的完善有指導意義。發現幹細胞的分化子細胞能主動拮抗來自微環境的BMP信號、産生陡峭BMP響應梯度,進而促進幹細胞不對稱分裂。通過對果蠅趨光性的分析,揭示了動物根據環境因素和自身需要採取的應答策略,向全面解析環境和內在因素影響本能行為的神經基礎邁出關鍵一步。提出青藏高原岩石圈俯衝結構差異及深部物質流動的新模式,為青藏高原隆升機制研究提供了新證據。首次發現恐龍羽毛顏色的證據,並驗證了一些恐龍的纖維狀“毛”狀結構與鳥類羽毛的同源性。
在成果轉移轉化方面,6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工業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標誌著我國煤制烯烴技術實現産業化應用。授權轉讓了蛋白抗腫瘤藥物的專利與技術,合同金額約為6000萬美元。轉讓了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擴增製備技術、抗丙肝一類新藥。創新藥物鹽酸關附甲素注射液、丹參多酚酸鹽注射劑轉讓企業並進入生産,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開發了具有促進仔豬腸道健康功能的系列産品,在全國30多個省市以及13個國家推廣和應用。納米綠色製版技術集成和産業化取得突破,在企業實現示範應用。2010年我院通過技術市場轉移科技成果1130項,合同金額14.5億元。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預計使地方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800億元,同比增長28%;利稅280億元,同比增長29%。
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在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洪澇等重大自然災害中,我院及時組織開展了災情監測、提供抗震救災急需的技術和設備,在災後重建中組織開展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疾病防控和心理諮詢等,為抗震救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在為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提供科技支撐方面,及時部署研發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如三層立體防入侵傳感網系統、水下安保系統、炸藥探測儀、智慧交通車流量檢測雷達系統、人流疏導虛擬現實模擬系統等;綜合集成了一批關鍵技術,如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激光顯示産品、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綠色環保技術等,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在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規劃建設、安全保障、信息交通和技術展示等方面廣泛應用。
三、2010年收入及支出總體情況
2010年部門決算收入3072988.9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750322.5萬元,事業收入1142672.63萬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47902.52萬元,其他收入132091.29萬元。2010年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42757.39萬元,年初結轉1033149.6萬元。
2010年部門決算支出3089120.79萬元。主要構成:教育118286.42萬元,科學技術2834783.24萬元,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支出8612.43萬元,住房保障支出119846.51萬元。2010結余分配109487.28萬元,結轉下年950287.86萬元。
2010年部門決算年末結轉結余資金950287.86萬元,既包括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也包括部分事業收入、其他收入的結轉和結余。結轉資金主要構成為需結轉下年繼續使用的在研科研項目經費、在建工程尚未支出的資金、已支出未報銷的設備採購預付款等。
四、2010年財政撥款支出説明
2010年,財政撥款支出1848616.98萬元,財政撥款支出數即包括使用當年預算實際發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上年結轉和結余資金髮生的支出。按國家規定的功能分類,其主要構成:
科學技術支出1627377.19萬元,主要用於科技創新活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運行及設備購置、人才隊伍建設和研究生培養、在職及離退休人員工資和單位日常運轉等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113287.35萬元,用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為職工發放的住房公積金、提租補貼和購房補貼支出;
教育支出92524.63萬元,主要用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教育培養、日常運行等支出;
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支出8612.4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