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浙江省進一步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1日 09時44分   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近幾年來,浙江省以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産業化、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等為抓手,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近日,記者來到臨安、金華、湖州、江山等地田間地頭,感受科技帶給浙江農業與農村的驚喜和巨變。

    種下去:自主創新

    很多人喜歡吃泰國香米,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的香米已換上了“中國心”。

    “依靠科技進步,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高檔香米。中國水稻研究所培育的香米,口感和米質完全可以取代泰國香米,産量也比泰國香米高。目前已經很少進口泰國香米了。”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胡培松説。

    水稻育種,浙江省一直居國內領先水平,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其中胡培松團隊“系列優質香稻品種培育利用”獲得了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十一五”期間,浙江省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加快了農業科研方向與重點的調整,在重産量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目前已在蔬菜、農業生物、食用菌、水産品加工、植物病毒與組培、農産品現代物流産業等農業重點領域,組建了13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集聚各類科技創新人才608人。

    超級稻、低芥酸油菜、新品種蔬菜等一批高産優質農作物新品種,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農業是這樣,漁業也是如此。在湖州,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為浙江省30多家主要漁用飼料廠等提供技術依託,先後開發成功了翹嘴紅鲌、紅螯螯蝦等10多個國內外優良高檔養殖新品種,累計生産、放流、銷售魚蝦苗種 35億尾,實現利潤1000萬元。

    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效應正在逐步放大。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農業先進設施與裝備技術等高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帶動了科技企業、産業集群和産業基地建設,浙江省重點培育發展出了種子種苗、農産品精深加工製造、農業生物技術、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工廠化設施農業等十大涉農高新技術産業。

    科技創新需要一支穩定的科研人才隊伍,但因為從事農業科研要與土地打交道,比較辛苦,農業專業受學生冷落。“農業和農村科技後續人才的培養,將是我們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全力突破的一個新問題。”省科技廳農村處處長葉翠萍如是説。

    引進來:科技幫扶

    油茶籽油,因其可媲美橄欖油,被不少農民當成致富手段。江山有資源,但野生油茶産油量僅3公斤/畝至5公斤/畝,急需技術突破。

    而由中國林科院亞林所主持的“油茶高産品種選育與豐産栽培技術及推廣”項目培育的油茶可産油30公斤至50公斤/畝,實現了油茶優良品種無性擴繁規模化。連續幾年來,亞林所為江山提供技術支持,建示範基地,對農民進行培訓,建成年産苗80萬至90萬株的油茶育苗基地,使江山成為全國油茶産業典型。

    大海對科技的呼喚,與山林同樣迫切。“貽貝之鄉”嵊泗縣,人工育苗技術長期難以突破。從2007年開始,嵊泗聘請大連水産大學等專家與本地技術人員、育苗企業組成多個聯合攻關小組,開展厚殼貽貝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術攻關,並於2009年取得突破,育得優質苗種7億多粒供給廣大養殖戶,使厚殼貽貝從原先的零星散養一下發展到現在的0.5萬畝,佔養殖總面積的25%左右。

    與江山、嵊泗一樣,通過加強高校科研院所和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合作,浙江省各地的縣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圍繞著優良品種引進選育、産業化種養技術集成、農産品貯運加工等領域,實施了一系列成果轉化及産業化科技項目,推進了欠發達地區産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在有著1500多年種桑養蠶歷史的淳安,因為有了省農科院在當地推廣“十天養蠶法”、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並採用繭絲綢“貿工農”一體化管理體制和“公司+農戶+工廠”協作機制,成就了2.68億元的蠶桑産業,蠶種生産也將實現從“買蠶種”到“賣蠶種”的歷史跨越。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農業、林業發展中的科技難題層出不窮,僅靠送科技下鄉,只能解決一時一地的問題,建設現代農業體系卻非一朝一夕之功。農民期盼科技幫扶能夠持續、長久,而如何進一步增強糧食及農業主導産業的科技支撐作用,推動浙江省高效生態農業,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走出去:轉型升級

    楊梅好吃,但不好保存和運輸,很難走出省門。浙江是全國楊梅第一大産區,産量佔40%以上,怎麼樣才能千里之外送鮮果,讓遠方的朋友大飽口福呢?

    浙江大學陳昆松教授領銜的新一代果樹人,開發了一條適用於楊梅的冷鏈物流之路,並在仙居進行了技術示範推廣和應用,建成了集成技術示範基地,培訓技術骨幹2000多人次,提高了農民收入及生産積極性,為楊梅産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楊梅的加工技術得到突破,開發了楊梅酒、飲料等,還在楊梅栽培、品牌包裝、加工營銷及果園觀光等方面做文章,帶動了楊梅種植業發展,這才真正是科技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葉翠萍説。

    在金華,茭白、菱角、荸薺等這些以前常被忽視的水生蔬菜,如今已是遍地開花,還走向了全國。

    “藕,以前只能種在水塘裏,現在不僅可以種在田裏,還有設施栽培。除了單季藕,還有了雙季藕。”金華市農科院院長鄭寨生説。

    依靠科技創新,浙江省農産品正在大膽轉型升級。産品品種增加,産業鏈正在不斷完善。鄭寨生説,通過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社緊密合作,農業的整條産業鏈也在建立。

    在發達國家,農業初級産品與加工品的産值比例為1:3左右,我國這一比例為1:1,而在浙江省個別縣僅為1:0.5,農業渴求科技給予更大的支撐力。“十二五”時期,支撐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引導科技要素和現代生産經營要素向農村一線集聚,將是浙江省農業科技發展的著力點。  

 
 
 相關鏈結
· 浙江成農村改革試驗聯絡點 將推出七項改革內容
· 浙江:推進餐廚垃圾處理 堅決阻斷地溝油回餐桌
· 浙江為消除鉛污染隱患 半年關停污染企業2601家
· 浙江統籌城鄉發展從基本統籌進入到整體協調階段
· 浙江舉行城市應急應戰救援和跨區域支援研究性演習
· 浙江召開第八屆全國殘運會新聞宣傳工作動員大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