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河南糧食總産多年全國第一 10年要增300億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09日 11時49分   來源:河南日報

    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總産量已連續10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的河南,正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在《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中原經濟區被賦予了“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産和現代農業基地”的戰略地位,到2020年糧食生産能力穩定達到1300億斤。

    與此同時,一系列惠農政策和補貼將在中原經濟區“先行先試”,包括逐步取消糧食主産縣的縣級配套,種糧裝備更加精良,一斤糧食獲得的補貼比例更高。

    政策原文 到2020年,糧食生産能力將達1300億斤

    《意見》專門就“加強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進行了闡述,原文如下:加快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和河南省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規劃,穩定播種面積,著力提高單産,挖掘秋糧增産潛力,建成全國重要的高産穩産商品糧生産基地,到2020年糧食生産能力穩定達到1300億斤。

    支持黃淮海平原、南陽盆地、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優質專用小麥、專用玉米、優質大豆、優質水稻産業帶建設,大幅提高噸糧田比重。

    優先安排並重點支持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低窪易澇地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和大中型灌區建設,加大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增強抗禦水旱災害能力。在保護地下水的前提下,在井灌區因地制宜實施“機井通電”和“以電代油”工程。

    推進以農田水利設施為基礎的田間工程建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實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提升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的科技支撐能力。

    支持發展現代種業,建設全國小麥、玉米育種創新基地。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産田改造、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項目中央補助力度,逐步取消糧食主産縣縣級配套。

    河南現狀 總産量連續10多年全國第一

    河南是中國的糧食主産區,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小麥産量則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總産量已連續10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的河南,正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認定,今年河南省夏糧總産量為626.3億斤,比上年增産8.2億斤,增長1.3%。其中小麥總産量為624.6億斤,比上年增産8.2億斤,增長1.3%,平均畝産為391.0公斤,比上年增長0.5%。夏糧和小麥均實現連續9年增産,並創歷史最高紀錄。

    據了解,去年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的優質高産主導小麥品種達6400萬畝,佔小麥播種總面積的80%以上;全省優質小麥播種面積超過5860萬畝,比上年增加150多萬畝,優質率達73%。小麥主導品種以其廣泛的適應性、抗異性、豐産性,展示出在旱情嚴重的情況下較強的增産潛力。

    惠及民生 取消糧食主産縣縣級配套費用

    如果説過去我們種糧是“小米加步槍”式的小農生産,那麼在中原經濟區的指引下,未來我省的糧食生産規模有望進一步加大,裝備將更加精良。

    在河南省委政研室巡視員王永蘇看來,《指導意見》中這段表述句句惠及民生,處處讓人期待。

    現階段河南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還很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不強。比如2003年秋季因澇減産,2009年夏糧遭受冬春連旱就是典型例子。

    “優先安排並重點支持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王永蘇説,看這句話,一個“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就把中原經濟區的糧食生産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無論是低窪易澇地治理,還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這一系列措施都將增強糧食主産區抗禦水旱災害的能力。

    農民種糧補貼更多了,糧食主産縣將不用繳田間道路、農田基本建設等縣級配套費用了。王永蘇認為,這一章節有關糧食生産核心區的表述,不僅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産的積極性。

    王永蘇説,《指導意見》中“逐步取消糧食主産縣縣級配套”將提高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産的積極性。因為,之前包括田間道路、農田水利設施在內的縣級配套都由國家、省、市、縣四級共同出資,逐步取消縣級配套,將減輕糧食主産縣的財政負擔。

    如何落實 “三化”協調發展是 解決農業問題的出路

    “農業大而不優”是河南糧食生産的基本判斷。結構不優突出表現在“兩高兩低”特徵。“兩高”表現在,種植業佔農業的比重高,糧食佔種植業的比重高。“兩低”則表現在農業勞動生産率低,農民收入低。

    2008年,河南省農業勞動生産率為每人9253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4.5%。

    2009年,河南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807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346元。

    河南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曾分析了近10年河南農民人均純收入情況,發現“河南農民年均純收入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00元左右”。

    王永蘇認為,“人多地少”是當前我省糧食生産的根本問題。規模小、人均耕地少,農業生産效率低下,種糧戶的投入和産出不成正比長期以來困擾部分地區。

    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路子正是破解之法。王永蘇認為,只有不斷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讓更多農民從農業生産中解放出來,發展農業現代化,才能不斷提高勞動生産效率。

    發展機會 “與糧有關的行業 都將面臨新機遇”

    目前,河南已成為北京、天津、太原等北方大城市麵粉及面制食品的主要供應基地,北京的一半、天津的三分之一面及面制食品來自河南。

    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夯實我省糧食生産能力,在不少專家看來,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我省的食品加工業。

    “與糧食生産有關的行業都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王永蘇認為,2020年中原經濟區糧食生産能力穩定達到1300億斤,對於食品加工業來説,這是很好的基礎,也是很好的發展機會。(記者 齊亞瓊)  

 
 
 相關鏈結
· “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産工程河南課題啟動會召開
· 十一五"糧食豐産科技工程"項目河南課題通過驗收
· 河南提出2020年全省糧食産能力爭達到650億公斤
· 河南:秋收接近尾聲 糧食總産連續第5年超千億斤
· 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到河南調研夏季糧油收購工作
· 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河南夏糧連續8年增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